這幾句“坑娃”的話,家長常對孩子說,卻不知道危害很大

NO.1寶寶你真棒!你真聰明!

這幾句“坑娃”的話,家長常對孩子說,卻不知道危害很大

有些家長可能會奇怪,“好孩子不都是誇出來的嗎?”

是的,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早已告別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野蠻”時代。每位家長都知道,表揚和誇獎能讓孩子做事積極主動,變的更優秀。

但卻忽視了不恰當的誇獎,會對孩子今後的成長造成嚴重的影響。

像“你真棒!你真聰明!”這種毫無實質的虛誇,只會讓孩子過分的依賴外界的讚美,難以正確認識自我。

導致孩子做某些事情就是為了得到誇獎,而忽視做事本身的收穫。

有時候,孩子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媽媽就會說,“寶寶,你真能幹!”這樣過度的誇獎,會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過度膨脹,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勢。

一旦孩子上學,發現同齡人比強的時候,就會產生不安、自卑等一些負面情緒。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那我們怎麼誇孩子才是正確的呢?

很簡單,誇努力不誇聰明;誇進步不誇成就;誇具體不誇全部。把握好誇獎的尺度和次數(不要因為一件事情反覆誇,誇一次就好)。

比如,孩子幫你做了家務,你可以說,“你幫助媽媽做了**事情,媽媽很高興!”

孩子考試有進步,你可以說,“你經過了努力,比原來進步了5分,爸爸給你點贊,繼續堅持,你會取得更大進步!”

NO.2 你看下某某,人家就是比你強……

這幾句“坑娃”的話,家長常對孩子說,卻不知道危害很大


相信作為家長的你,一定說過類似的話,如,“你看某某怎麼考第一,你怎麼就不行?” “某某考了多少分?你怎麼比他少這麼多?”“我怎麼生了你這樣的孩子?”等等。

你說這些話的目的是為了激勵孩子進步,但卻是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比較。給孩子傳達的是否定信息。時間長了,次數多了,這些缺點就會慢慢的在孩子身上固化,難以改變。

這種橫向的比較很容易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喪失安全感,讓他們生活在自卑與恐懼中。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對呢?

縱向自身比較,讓孩子看到現在比以前的進步,如,“兒子,你看因為你的努力,已經比上次多考了3分,繼續努力,你很快就能到90分的!”

這樣的話語才會讓孩子感覺到努力沒有白費,才會越來越主動,越來越自信。

這幾句“坑娃”的話,家長常對孩子說,卻不知道危害很大

NO.3這些知識他都會,就是不認真。

這應該是家長們最常說的一句話,乍一聽沒什麼問題,仔細想想,問題卻很大。

因為家長逐漸發現,這個不認真的“小毛病”,孩子一直在改,卻總也改不掉!成為了困擾孩子的大問題。(同感的記得點個贊哈)

正是家長在孩子面前說,“他都會,就是不認真!”

這句話給了孩子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自己都會(是個好學生),不認真(是個小毛病),是可以被原諒的。從而會自我感覺良好,甚至有一種優越感。

我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就聽到過類似的言論,某同學笑著和另一位同班同學說,“我要是認真點,不扣那5分,就上90了!”

你能從他的表情和言語中感覺到那種對“不認真”(這個毛病)滿不在乎的態度。

不想改,還怎麼能改掉呢?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父母說的這句話是對孩子的一種縱容,反而成了他們學不好的藉口。

“不認真”往往是孩子小時候(幼兒園或一二年級)養成的不良習慣。而家長又沒重視這個問題,到了高年級再想讓孩子改就比較困難了。

要幫助孩子改掉這個毛病,辦法其實很簡單(讓孩子吃到不認真的“苦”,也能嚐到認真的“甜”),但做起來卻不容易。

實驗證明:一個習慣的初步養成需要21天,而真正要讓這個習慣得到鞏固需要三個月,而讓學生改掉壞習慣,重新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的時間可能更多!

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幫助孩子改掉毛病,堅持!再堅持!

當今社會,教育好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聰明的家長需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