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奶奶走了,大家送走她後,也就要散了。

我提議,媽媽他們這一代人站在老宅前拍一張合影,大家立馬站成了一排。奶奶生了三個男孩,兩個女孩,本來拍照應該是五對十人,那天拍照除了我伯母和小姑父有事不在,我父親卻要永遠地缺席了。我父親走在奶奶前面,奶奶經常在我面前說著說著就是老淚縱橫。

生命有些事情奈何不了,就像奶奶活到了九十九虛歲,還是差幾個月沒能熬到一百歲。

拍照的時間定格在——公元2017年6月30日,農曆丁酉六月初七。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奶奶的生日了,但她只有在那邊過生日了。

奶奶不在了,像他們這一代人就難以聚在一起了;還有,大家也都是老人了,難得再聚得這麼齊了;所以,我特別提議合影留念,地點一定是老房子前面。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這老房子,雖然已經是有點搖搖欲墜的感覺了,但是它是一個家族的歷史見證。

自從我爸爸去世後,這老房子就沒人住了。

原來爺爺和奶奶還健在的時候,我爸爸都堅持住在老房子,主要原因是他要陪著爺爺奶奶,自從我爺爺八十五歲去世了之後,奶奶都一個人住在老房子裡,當然我爸爸也還住在老房子;等我爸爸也走了,奶奶才搬出了老房子,住在了我叔叔新建的洋房裡。

我們家的老房子,至少住過我的高祖母、曾祖父、祖父、父親,還有我們五代人,參與建設這老房子,至少是四代人。

據推算和族譜記載,我們祖上在清朝光緒末年(1908)前後,從南山後遷居上章,那個時候我的高祖父還不到五十歲,曾祖父是二十出頭。剛搬到上章的時候,我們家住在現房子的對面山。那個地方,今天我們叫老厝基。原來祖上住在老厝基的時候,人丁不旺,兩代都是單傳。其實,那個地方一看就是個陰地,人住在那種地方,人丁怎麼旺得起來。當然,那個時候我們祖上的家境也不怎麼樣,住得是茅草房。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為了梳理清楚老房子的歷史,在我奶奶九十六歲的時候,作為唯一健在的最年長見證者,我還專門採訪過她。

公元1919年出生的奶奶,是泗溪鎮白粉牆人,七歲以童養媳的身份到了我們家。也就是說,奶奶是公元1926年、民國15年到了上章。

奶奶剛來的時候,他們借住在外厝人家裡,說明這個我們家,已經不在對面山老厝基住了。在奶奶十二歲的時候,在我們老房子這個地方蓋了茅草房。那個時候家裡苦不堪言,奶奶說她的奶奶,臨死之前說:死不瞑目。

爺爺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就去世了,爺爺由高祖母帶大。

奶奶二十幾歲的時候,把茅草房拆了,開始蓋瓦房。

奶奶十二歲,是1931年,我們家祖宅開建,是茅草房。

奶奶二十幾歲,是1939年左右,我們家祖宅,開始蓋起了瓦房。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人類建築史看,住房的變遷,就是從茅草房到平房,再到樓房。

茅草房,在舊社會主要是因為窮人沒有能力,建造更好的房屋,才出現的一種房屋,因為茅草不用花錢,又比較容易採集,而且能遮風擋雨,所以窮人才選擇它來建造房子。

北方一般是用的蘆葦,南方是用的稻草,也可以用白茅草,就是那種會長“白茅根”的野草。我們老家叫蛤蟆草,這樣的房子叫“蛤蟆草寮”。我們這裡所說的蛤蟆草也就是白茅草,是長在田間、山間的一種雜草,可以割回來墊豬欄或墊牛欄用,當然也可以編起來放在屋頂上當瓦片用。

所謂“上無片瓦、下無寸土”的人家,就說明是窮到極其窘迫了,茅草房是窮人的象徵,因為上無片瓦。

平房,指只有一層的房子,區別於樓房。平房雖然只有一層,一般也就有瓦了。聽奶奶說,我們家在1939年左右,蓋得就是這樣頂上蓋瓦的平房。

樓房,指兩層或兩層以上的房子,區別於平房。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奶奶說原來蓋好的瓦房,還倒過一次,後來又重新蓋的,反正是住上幾間瓦房,也是頗受周折。

再一次蓋房子的時候,我父親就是一把勞力了,很多木材都是他從山上揹回來的,所以我父親健在的時候,對老房子特別有感情,他雖然親手蓋起村裡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洋房,但是他一直堅持住在老房子;如上面說的,他除了要住在老房子陪著爺爺奶奶外,還有就是他對這老房子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我們這老房子蓋了好幾次,父親參與的時候蓋得應該是樓房了,時間應該是解放後;父親成家、分家後,自己還蓋過幾次房子。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草民住草寮,似乎名正言順,可是人有向上和向善的權力;作為人,首先應該是努力讓自己享受上基本的物質生活;然而,在很多社會背景下,其實草民往往是連生存權都不一定得到保障,更不要說居者有其屋了。

至少我們家的老宅,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建造起來的,儘管現在已經是空空如也,沒人居住了,可是祖上那份建設家園的艱辛卻值得紀念。

我們這個家族,從草寮到樓房,就是四代人的圓夢史。

每次說起老宅的建造,老奶奶都是感慨不已!

感謝時代的進步,也感謝祖上的苦心耕耘!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本來,我說怎麼都要把老房子修起來。在我眼裡,老房子是我們家族的一份精神遺產,應該把老房子修好,繼續存在下去。可是,有些事情想歸想,做起來還是不容易,尤其是像這樣產權複雜的老房子,不是說修就能修。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把父親名下的老房子,原拆原建,讓老房子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

說實話,如果從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老房子遠不如現在新蓋的房子。只是,對老房子有感情了,畢竟老房子寄託了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另外,老房子看起來很有感覺;當然,茅草房看起來更有感覺。

像在電視、電影裡,經常看到那些高人居住的地方,都是茅草房,譬如諸葛亮的南陽諸葛廬就是這樣的茅草房。

當然了,生活首先是安全、富足,其次才能談感覺。

現在的新房子,是我們第五代建起來的,住著挺好,至於感覺嘛,就慢慢培養唄!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本來,我說怎麼都要把老房子修起來。在我眼裡,老房子是我們家族的一份精神遺產,應該把老房子修好,繼續存在下去。可是,有些事情想歸想,做起來還是不容易,尤其是像這樣產權複雜的老房子,不是說修就能修。最後,我們還是決定把父親名下的老房子,原拆原建,讓老房子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

說實話,如果從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適性,老房子遠不如現在新蓋的房子。只是,對老房子有感情了,畢竟老房子寄託了幾代人的記憶和情感;另外,老房子看起來很有感覺;當然,茅草房看起來更有感覺。

像在電視、電影裡,經常看到那些高人居住的地方,都是茅草房,譬如諸葛亮的南陽諸葛廬就是這樣的茅草房。

當然了,生活首先是安全、富足,其次才能談感覺。

現在的新房子,是我們第五代建起來的,住著挺好,至於感覺嘛,就慢慢培養唄!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從茅草房到樓房,四代人的圓夢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