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Q: 什麼是碟仕?

A: 碟思文化

旗下浣熊唱片隆重推出“碟仕”欄目。講述唱片和人的走心故事,記錄唱片和我們的集體記憶。

復興唱片文化,百年百人眾生相,100位碟仕暢談,100張唱片推薦,100段走心寄語...

019號 Jagger Yang

楊傑格(Jagger Yang)著名的臺灣“唱片店教父”,他所帶領的團隊工作都是赫赫有名唱片店,離開的員工在音樂圈幕後都是佼佼者。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Jagger不是他的本名,但曾他以此名寫了兩本關書,分別是《搖滾世界》《搖滾天堂》,書籍內容都是有關搖滾樂的音樂書,所以就此英文名轉換中文名——傑格。目前除了從事本行旅遊服務業,低調的他也開立了獨立唱片店-impo(位於臺灣台大/公館區域),同時還參加各式路跑,真的是活力滿滿。

浣熊唱片力邀這位臺灣傳奇唱片店幕後推手接受了我們專訪。

與音樂結緣的1966-1986年

幼時因為長姐在唱片店打工,自然家中播放著各式各樣的音樂黑膠,總是有大聲的器樂從音響中流瀉出來。70年代的臺灣,大家所聽的流行音樂也正是英國與美國的搖滾樂,而那源自輝煌的60年末衍生出精采多元的時代,依舊令人神往。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1992年唐朝首張專輯宣傳於西門町淘兒音樂城外

1984年以前,臺灣並沒有音樂版權的概念,那幾年也正是國際五大唱片公司(華納、環球、BMG、EMI、SONY)陸續進入的時候,所以在此之前可以相當廉價地買到黑膠唱片。記憶中1978年約臺幣20元上下,等到我就讀高中時期1982年還能以3張臺幣100元買到黑膠唱片,因此可以購買到豐富多元的曲風與收藏,一直到1984年CD正式問世。約莫2~3年之間,傳統黑膠唱片行時代結束,而磁帶和CD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音樂的工作與鉅變 1987-2000年

服完兵役後與同學開了小型唱片店,在那磁帶還存在的年代,因為搖滾影像的缺乏,我們做起了翻拷演唱會的錄像帶。有從衛星頻道或WowWow下載的,也有外國朋友寄來的錄像帶。也因後來店內工讀生紛紛起來組團創作,於是開啟了短暫的表演場地:“搖滾陣地”(因不堪罰款,三度般遷後告終,這群工讀生就是:骨肉皮、瓢蟲以及廢五金樂隊……)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當年個人淘兒音樂城臺灣區域經理名片

1991年,有幾位來自美國的朋友問我是否可以幫他們招募員工,畢竟他們中文無法溝通,而過程竟然有西洋/國語/爵士/古典音樂的考題問卷。我也參與了20題的西洋考題(有一題不會),但幾周下來應試的西洋音樂考題沒人會一半,我建議他們改成連連看。沒多久之後,他們也順理成章地聘了我為西洋音樂採購,而當時的薪資是臺幣21K(新進員工18K)。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西門町淘兒音樂城底樓內

該年的11月底,與來自日本與美國夏威夷的Tower Records夥伴一起,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在臺北西門町建立了第一家臺灣淘兒音樂城。我依稀記得12月底開幕時約8萬張來自國內外的CD,在當時的環境,龐大的音樂庫存藏量與資訊內容於店內,還有多臺試聽機可是創舉。數不清的音樂巨星的簽名會,甚至私下也會來逛店,有時候在買唱片時,明星就在你身邊!次年迅速成立了東淘(Tower Records忠孝店為小型店,庫存量約5萬張CD),位於臺北東區最精華的地段。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1995年於淘兒音樂城視聽機前留念

我當時受亞洲日本總公司的安排,可以參與每年亞洲會議,進而更深入地瞭解Tower Records連鎖經營的方針。隨著公司運營策略,亞洲區香港的1號店與2號店也很快設立,並延伸至東南亞的泰國與新加坡的分店開設。之後,臺北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三家店(士林金雞廣場),臺中店也多次評估,甚至有將士林店搬遷到臺中的計劃,最後可惜都未能在1997年前成真…。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傑格依舊保留著Tower當年的工作證

1998年我加入了滾石音樂,原本要協助國外音樂廠牌企劃,後來還是回到經營百貨專櫃的排行榜唱片行。1999年來自法國的fnac進入臺灣,這次開業讓Tower Records老員工再次聚首,最優秀的採購團隊,而我成為他們的首任產品經理。首賣第一個月,音樂CD銷量高達臺幣1400萬,也超越了我在西門淘兒音樂城開業第一個月臺幣860萬的紀錄。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法國大型文化、音樂產品連鎖店fnac,中文名法雅客

2002年之後整個實體唱片店銷售開始下滑,在起起落落的市場中紛紛退場,著名的Tower臺灣也從轉賣走上解散之路......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2003年西門淘兒音樂城與2016年原址樣貌

無法忘懷的幾張人生唱片

碟仕 | 019號 專訪臺北“唱片店教父”

給熱愛唱片的人們一句話:

音樂就像生活一樣,沒有音樂的生活,是無法瞭解的。

這次訪談是在臺北西門臺糖臺北會館,這是一家商務休閒飯店,也正是傑格目前工作的地方。除了音樂行業外,他現在本業是飯店旅遊工作者,從商務飯店到國際級星級飯店都有非常好的實務經驗。

傑格依然喜愛音樂,聆聽許多新晉的樂隊與不同音樂風格,當然存在於回憶中的旋律也很喜愛。我們也聊到日本演出等種種,他常飛日本看演出甚至觀看音樂季,也一定會去Tower走走……

同學們如果有機會到臺北可以找他訂房住宿與聊音樂喔!臺糖臺北會館(臺灣台北市中正區中華路一段39號),他會非常熱烈歡迎大家呦!


圖片來源:除fnac及專輯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其餘所有照片均由Jagger Yang傾情提供,未經許可不得轉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