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城配、末端的生死局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讓物流行業受到方方面面的影響。

羅戈網.物流沙龍希望藉助幾家城配物流企業的情況,觀察今年同城物流運輸遭遇的影響和對未來的市場預測。

疫情後,城配、末端的生死局

城配細分市場狀況大不同

事實上前兩個月的疫情對於城配市場整體上看影響並不大,以北京安信捷達為例,其整體業務穩定;以廣州粵通港來看,報表數字並未出現多大的變化。當然也有判斷整個城配業務量下降的情況,例如小田冷鏈,但其自身因為商超訂單,業務量上漲不少。

這裡就出現了城配領域深入細分的不同表現

商超聚集消費火爆

一方面是以商超為代表的城配服務訂單需求火爆。

“我們商超配送比重非常大,尤其是配送的都是大型商超,疫情等於讓我們衝上了火線。”

按照往年的經驗,深耕珠三角地區的小田冷鏈也會遭遇2月,這個春節後的業務低谷期。然而今年因為疫情影響,年前的配送高峰期幾乎沒有停止,一直維持50多天到了年後,直到近期疫情開始平穩,其才回落到往年平日的正常狀態。

河南華鼎供應鏈有限公司供應鏈經理白明亮分析認為這是疫情期間,消費者平時均攤的消費在商超產生聚集消費帶來的必然影響。

當然並不是服務商超的所有城配情況都這麼樂觀。小田冷鏈董事長高級助理劉赫告訴羅戈網.物流沙龍,其中還有更細分品類的差異,相比小田集中服務商超的生鮮配送,那些負責主營非高頻日化商品配送的城配企業日子並不那麼好過。

“受疫情影響,非食品類彈性非常大,像紙品是剛需,需求頻次高,整體配送量也是上升的,但像服裝這類商品,日子好過一點就多買一些,不好過了少買一點也不影響生活的就大受影響。

餐飲、服裝幾乎停工

白明亮也同樣提到鞋服配送訂單,因為受下游門店開放率影響,導致無法送貨,業務量大受打擊。

餐飲,尤其是連鎖餐飲與服裝類的表現一樣——幾乎停業。

據悉,疫情期間,在全國59個城市擁有367家門店的西貝,整體營業額環比2019年下降87%。

深圳粵通港是深圳當地一家老牌冷鏈城配物流企業,公司中有不少比例業務集中在餐飲食材配送。

粵通港物流總經理黃衛中告訴羅戈網.物流沙龍:“連鎖餐飲,類似西貝這樣的末端企業是尤為受影響的,不是什麼萎縮,基本上停工了。

“到現在也是有限度的做一些開放,業務量遠遠不及往常。”

同樣常駐深圳的劉赫肯定了這樣的說法,“深圳餐飲,還是在陸續恢復中,很多還不能堂食,只能外賣,消費人群現在還是在一個恐慌狀態。”

黃衛中的餐飲食材配送還有一個大頭在學校食堂,然而受到全國學校不開學影響,這一部分的運力同樣被暫停了下來。

社區生鮮配送新興火熱

不過值得黃衛中欣慰的是,公司的整體業務量並沒有受到影響,上述按下暫停鍵的運力被投入到了

另一個需求量暴增的板塊——社區生鮮門店

“類似於錢大媽、叮咚買菜這樣的社區團購、社區即時配送,增量非常可觀。”

小田冷鏈的業務中同樣有這種新型業態的客戶,其觀察到社區即時配送企業的訂單量上升很快,峰值一直保持在高位。“但絕對值增長依然不大。”

劉赫認為即使受到疫情影響,目前這樣的新零售業態仍不足與商超抗衡。“雖說新零售網上的零售量漲的很快,但其實背後依然是老牌的零售商,比如華潤、沃爾瑪,只不過是他們藉助京東到家、美團、餓了麼線上平臺實現的而已。”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這種“觸網”在這個特殊期幫助更多傳統線下門店、商超尋到了“生路”和未來的“新路”。

以白明亮所在的華鼎供應鏈為例,其本身大量服務於餐飲門店、連鎖店食材配送,按照上述分析,其業務應該大受打擊,但事實上其表現非常穩定。

這就要感謝“觸網”令其將火鍋食材類的供應從2B直接走向2C,末端餐飲門店走向線上,開放了火鍋燒烤食材的一站式採購,消費者可以直接下單採購這些食材甚至廚具配送到家,白明亮所在的公司接到了更多2C端訂單,業務量不減反增。

華中區業務量大受打擊

餐飲類全軍覆沒之際尚有破局企業,高頻需求日化配送同樣也有異類。

因為地域差異,就算是紙品、食品這樣的高頻日化需求的配送訂單,在華中區也是影響巨大。

白明亮介紹,某些產品生產基地在華中區的,尤其是在湖北的,因為交通限制,商品也是出不來的,如果業務集中在這個區域的城配企業,受影響不言而喻。“必須從其他生產基地調貨。”

以良品鋪子為例,其有一個生產中心倉位於湖北,因此疫情期間這個生產倉原本覆蓋的區域需要產品必須從成都或者別的區域生產倉去調貨。紙品中以維達、清風等為例,有些在湖北孝感有生產基地,但貨物出不來就需要去其他地方調貨。

“交通導致往來受阻的區域,城配物流業務板塊就會萎縮。”

同城配送平臺受影響大

不過相比傳統城配物流企業,一些新型的平臺類同城配送公司受到的影響不小。

以貨拉拉為例,今年2月,疫情期間貨拉拉的訂單量下降了約80%,一個月的虧損達1個億,為史上最高。

“主要還是需求端沒需求了。”

白明亮分析認為,類似貨拉拉、快狗打車這樣的同城貨運平臺主要客戶源是批發市場等的小件配送、小零擔配送。而在疫情期間這些批發市場是幾乎不營業的,所以導致他們的業務量顯著下降,相應平臺上也就沒什麼業務。

劉赫認為這類平臺型企業主要綜合能力平均,不像很多傳統城配企業都有自己的看家功夫,例如小田的冷鏈物流能力、安信捷達的倉配一體化能力等,因此在遇到這種特殊期的市場競爭時,因為缺乏基礎,細分領域沒有傳統城配物流強勢,更容易受影響。

後續他們判斷隨著市場秩序逐步恢復,這些平臺的情況也會逐步轉好,但還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

復工率高但成本支出大

疫情期間,物流行業受影響還表現在人員流動受阻,復工艱難方面。但這一點,在城配這條細分跑道上表現得不太明顯。

白明亮介紹,與城市內衣食住行消費相關的需求訂單很大,企業復工率都相對較高,城配物流企業到3月上旬的復工率他判斷至少在90%以上。

用工成本方面,他認為各家企業個性化差異比較大,但普遍是上升的。以華鼎供應鏈為例,因為業務穩定,其用工人員缺口不大,因此選擇了增加配送員配送頻次的方式彌補未上崗人員缺口。

此外充分利用車輛的滿載率,將某些業務量停滯的業務留出的貨車空間裝載上升業務量的貨物,以此減少空載率,降低成本。

但因為疫情,在員工防疫方面投入的物料成本、醫療防護成本必不可少。

不過相比業務量穩定的城配企業,小田冷鏈因為疫情期間業務量上漲,簡單增加配送員運輸頻次已經解決不了問題。

劉赫介紹,唯一的方式就是加工資,“缺口大的時候人工成本上升了一倍多。”一方面是給自己老員工加班費延長工作時間;另一方面找臨時工,但因為疫情影響、防疫影響交通效率、用工熟練度不同等原因,原本一個人的崗位可能要招納2個人,用人成本非常高。

黃衛中則強調在招收新員工時的用工成本還與甲方的規範化、與自身企業的成熟度有關。假設一家城配企業有成熟的老帶新培訓制度,其甲方商家在分揀、交接、操作上有明確標準,新人進來後上手會非常快。

反之,如果分揀、交接等一切都是非標的,要配送員去一手操作,那出錯率會很高,用人成本會直線上升。

個性化需求凸顯企業強弱

城配物流在疫情期間成本增長還受到上有供應商和下游服務對象的影響

以安信捷達為例,其深耕京津冀地區的城市配送,大量為下游零售門店、商超或者專賣店配送快消品和民生物資。

在疫情期間,下游客戶對其配送的頻次要求變高,然而因為當時上游供應商還沒有恢復生產加上幹線交通受阻,導致每次配送的平均貨量卻是減少的。

這種情況下,如果單純考量成本,拼車是最佳的選擇,一車為4家、5家門店配貨能最大節省成本。

但這也隨之帶來問題。

“一拼車,我的時效就保證不了,原本一臺車就只服務一個門店或者兩個,現在每次配送平均貨量少了,可能5個門店的貨物才能裝滿一車,但時效要求就滿足不了。”一般門店要求中午12點之前完成交接,由此,安信捷達就必須選擇降低滿載率,而配送成本隨之上升。

而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因為疫情,實體企業的現金流也在經受考驗,反映到物流這樣的服務企業,其賬單週期在不斷延長,給包括城配企業在內的所有物流企業帶來了資金流壓力。

安信捷達企宣部負責人張傑表示,這樣的特殊期讓城配行業強者更強,有一定的優勝劣汰意味。

他判斷城配市場已經從傳統物流走到數字化、智能化發展階段,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會對行業形成新的驅動,物流業也將從勞動密集型走向技術密集型。

安信捷達除了在技術端發力還與大公司合作打造競爭力。張傑提到去年5月,安信捷達與中通雲倉合作,聯手打造更為專業化、差異化的服務,以此來提升市場競爭能力。

加速優秀企業融資做強

雖然疫情並不能直接影響一家企業的強弱,但無疑強弱對比見了真章。

劉赫提到目前城配行業已經受到更多方面的關注:“原來這個行業要去跟別人介紹自己,現在可能別人願意主動去了解了,這是一個好機會。”

白明亮也認為雖然一場疫情不足以讓一家企業瞬間獲得資本市場青睞,但卻有放大加速的效果,“疫情將強勢企業的價值放大了,也加速了這類企業獲得資本市場投資的速度。當然,前提是,這家企業本身獲得資本就是早晚的事情。”

在劉赫眼中早晚能融資的城配企業,第一要有規模;第二要有核心競爭力。

據悉,3月24日,唯捷城配宣佈獲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華潤潤湘聯和基金戰略領投、現有股東獵鷹資本繼續跟投。

疫情後,城配、末端的生死局

而除此之外,據羅戈網.物流沙龍瞭解,有幾家強勢的城配企業也正在和投資方接觸。


城配未來或與下游共生死

對於城配的今年與未來,幾家城配企業大致觀點雷同。

粵通港方面認為今年城配企業過得滋潤與否與下游客戶密切相關。“手裡拿了業務量持續可攀升的下游客戶,今年估計過得挺滋潤。但如果綁定的是一些相對受影響大的,服裝、連鎖餐飲這種可能受影響會很大。”

小田冷鏈也有類似的看法,甚至劉赫認為這樣的捆綁共生死的狀態要持續到更長遠的未來。

“一場疫情讓很多實體倒逼觸了網,疫情之後,原先的電商模式和實體店更大程度上融合到一起。但這種融合是業態上的,主體企業之間面臨的是新一輪的廝殺。

城配企業是為這些下游甲方服務的企業,“甲方會戰,我們的市場會隨之水漲船高,還是共沉淪,關係微妙。只能說整體行業,可以判斷是向上的,具體客戶能否在接下來這場混戰中成為勝者,誰也不能判斷,只能謹慎為之。”

這樣的趨勢和環境之下,幾乎所有城配人的判斷不再是競爭,而是做強自己、強強聯手。

安信捷達方面表示:“未來城配企業都將致力於做強自己的特色、差異化服務和專業能力。短時間內不存在一家獨大。抱團取暖將維持一個漫長的過程。”

作者 | 周豔青

來源 | 物流沙龍

此文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