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年人均收入多少才算脫貧?

以安種植園


脫貧,對於鄰近經濟發達地區的縣城農村而言會更容易一些,畢竟經濟和交通能夠近水樓臺,只要有好的規劃好的項目,資金投資和互動都不是問題,投資多了、機會多了,就業崗位和創業缺口也就多了,脫貧自然也就快一些。

但是山區農村和偏遠農村為什麼脫貧難呢?就一個原因,交通。

交通成本和地理位置是每一個企業都很重視的,他們寧可選擇捐助,也不會捨近求遠把工作機會放在偏遠地區,否則給自己帶來不便只會增加成本。因此這些地區的人們如果不能走出大山外出謀生,那就只能選擇務農。而山區本身就不太適合農耕,甚至機械設備都難以進入操作。尤其這樣的地方再以老弱病殘和留守兒童為主的話,勞動力缺失更加導致收入增長緩慢。

但不論怎麼說,貧困區還是少數,並且脫貧縣每年都在遞增。截至目前,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福建、遼寧六省已經完全脫貧,而且全國2018年農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也達到了14617元。由於人均是包括無收入人群的,那麼這個數字乘以1.25更為真實,14617*1.25=18271元,平均每月1518元,同時很多省份已經進入2字頭,雖然看似不高,但是收支比其實已經不亞於城市。

以平均值為例,只要不低於每月1500,就已經可以高於50%的有收入農業人口,不低於1220,就高於全國農業人口收入平均值。從比例來說,能高於30%就不算貧困,那麼參考月收入均值,大約達到千元就不算貧困,當然這對於山區農村而言依然很難。


城市發展報告


在回答農村脫貧標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前後各個時期農村農民生活的基本情況。這個問題涉及到物質、物價、市場、住房等等,一句話吃住穿行。

五六十年代歷經軍閥戰亂、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剛剛建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百廢待興,土地革命也是剛開始,理論與實踐並存。在初級社人民公社大躍進的年代,我們一直在探索中一步一步地向前發展,也走過了許許多多的彎路。甚至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連飯都吃不飽,更不要說其他了。直到七十年代後期農村才用上了電燈,電話。逢年過節吃上一頓肉。記得一九七五年因失火燒死了兩頭牛,一斤牛肉0.15元也買不起,沒辦法只好全生產隊平分了。那個時侯勞力好的農戶拼死拼活一年下來可分一到二百塊錢,差不多有一半的農戶還倒欠生產隊幾十塊錢呢。要知道那時出一天工工資只有0.3元至0.5元之間,雖說一年下來每個壯勞力有百多塊錢但還要從中扣除口糧款呢。

到了八十年代,農村承包責任制開始後,農民的生活才有較大的變化,至少沒有農戶再欠集體的錢了。自家也養些雞鴨豬牛魚,到這個時侯才有買新衣服、殺豬過年了。而農村農民真正過上好日子的是二000年後,電視、電話,手機,耕田機該有的全都有了,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開始推倒舊木房改建“洋”房了。這一切應當歸功於改革開放的好政策。

在農村農民到底人均年收入多少才算脫貧呢,本人認為在有住房的前提下,人均年收入6000塊錢以上才算脫貧,因為在農村每個人每個月至少要500塊才滿足日常開支。吃飯、就醫、穿著等等。

改革開放以來,在農村翻天覆地變化的背後,還是有些村民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他們當中有的因自然災害致殘而窮,有的因長年患病完全失去勞動力而貧。近年國家加大對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的扶持,然而因種種原因,要讓這些農民達到年均6000元以上可不容易,扶貧工作任重道遠!欲知農村新鮮事敬請關注茶油師。


茶油師


農村人均年收入多少才算脫貧?大家說法不一,目前尚沒有一個具體標準。我認為,農村人均年收入,指的就是收入,不是指支出,不要把收入和支出混為一談。

恩格爾係數是國際考核一個家庭富裕程度的國際通用標準,這個標準把人的生活狀況分為五個檔次,以生存性食品支出佔收入的比例多少確定家庭生活水平。這個規則確定,生存性食品支出佔收入的百分之四十至五十的,為小康生活標準。

結合我國農民家庭收入實際情況,假定農民生存性食品支出為月人均500元,年人均6 000元,是生存性食品支出佔收入的百分之五十,那麼再加上6000元為百分之百,合計年人均收入為1.2萬元,這就是達到了恩格爾係數確定的小康生活標準。

脫貧這個概念,應低於小康標準,所以,根據國際恩格爾係數規則測算,結合我國農民年人均收入實際情況,可以類推確定為,我國農民人均年收入10000元,既為脫貧。

以上是我根據國際恩格爾係數測算得出的數字,僅供大家參考。但請大家注意,一是生存性食品支出,不是所有支出,二是收入和支出是兩個概念,不要混為一起。


琿春徐飛768


最低五千元。農村多數為六口之家,也就是每年只有三萬元可支配經濟。這樣的生活要非常節儉才能免強維持,在偏僻山區較落後的地區未達到這個基線的人家還不少,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前進之路真的是任重道遠,雖然絕大部分早已超出此線了,但是僅剩的1%也是一個非常令人頭疼的事,全社會共同努力吧。


董滿憲


現在好手胡搞,有權能伎鬼推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