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紅顏(春秋戰國篇)——武姜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動盪的亂世,女性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麗風景線,而這其中,提前登場的就是那因為溺愛小兒子的偏心母親,鄭武公的妻子——武姜。

說起武姜,她是申國國君之女,鄭武公的夫人。這個名字武姜,並不是她的真名,古時候,女性是不能留名字的,因為她是姜姓,嫁的丈夫死後被諡號是武公,所以她就被後人稱為武姜了。

亂世紅顏(春秋戰國篇)——武姜

說起武姜嫁給的鄭武公也是有作為的一代國君,他因為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有功,繼承了父親鄭桓公的位置,並且在位期間,積極開疆擴土,為後來兒子鄭莊公小霸打了基礎。

說到武姜,不得不提的就是她和兩個兒子之間的故事。當初,那武姜先生下長子寤生,“寤”字本為“牾”,倒逆的意思。他的名字就告訴我們他是倒著生下來的,也就是生於難產。那武姜生長子的時候,應該是很費勁的,因此受了不小的驚嚇。所以,是她認為這個兒子是不吉利的,從此就不喜歡這個長子。

過了三年,那武姜又生下一名兒子,名叔段。那叔段生下來是十分順利,而且長得聰明伶俐,深得武姜喜愛。那寤生和叔段,都漸漸長大了,但武姜還是偏心疼愛小兒叔段。特別是為了疼愛小兒子,那武姜不惜破壞宗法制度。當時,寤生作為長子,按照制度應該繼承父親鄭武公的位置,那武姜就天天在自己老公面前吹枕邊風,讓他改立小兒子叔段為接班人,廢掉長子的繼承權。好在鄭莊公不是個妻管嚴,是個有道的國君,沒有聽從妻子建議,他就是一直不答應,直到武公死去也沒有答應。那武姜是想法只好落空了。

武公死後,長子寤生繼承了父親的位置,成為鄭國的一把手,就是有名的鄭莊公。但武姜還是不死心,還是尋找機會想讓小兒子叔段,能成為鄭國的領導人。於是,她向長子寤生請求將弟弟封到制地作為弟弟的封邑。那制又叫北制,是有名的虎牢關所在,說是兵家必爭之地,自然是關係重大。所以鄭莊公對母親說說:“制地是形勢險峻的地方,虢叔曾經死在那裡。其他地方都可以聽命。給小兒子討封制地不成,但武姜又要向長子請求把京地封給叔段。那寤生一聽,還是叫苦不迭。這京城離制地不遠,而且城市規模比都城還大,這樣的地方是不能拿來作為封地的呀。可是沒辦法,因為當時是講究孝道的,他不能再拒絕母親了,只好答應了母親請求。當時重臣祭仲馬上對鄭莊公說:“京城大於國都,不能封給庶出的兄弟。”那鄭莊公卻無可奈何地說:“這是我母親武姜的意思,我不敢違背。於是,將京地封給弟弟叔段。

亂世紅顏(春秋戰國篇)——武姜

叔段到了封地,自然不想只當一個所謂的“安樂公”,他到了封地是馬上加固城牆,擴大城市規模,操練人馬,為日後造反做準備。當然,叔段如此舉動,自然是被人發現了。當時,大臣祭仲勸諫說說:“分封的都城如果城牆超過三百方丈長,那就會成為國家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定,國內最大的城邑不能超過國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過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它的九分之一。京邑的城牆不合法度,非法制所許,恐怕對您有所不利。”可莊公說:“母親想要這樣,我怎能躲開這種禍害呢?”祭仲回答說:“老太那麼寵愛你弟弟叔段,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及早處置,別讓禍根滋長蔓延,一滋長蔓延就難辦了。蔓延開來的野草還不能剷除乾淨,何況是您受寵愛的弟弟呢?”那莊公卻說到:“多行不義必自斃,你姑且等著瞧吧。顯然,鄭莊公是胸有成竹的了,只要沒到合適的時機而已。

叔段擴大了城市規模,見哥哥沒有反對,也沒有采取反對行動,是暗自高興,繼續肆意妄為。不久,原來屬於鄭國的西邊和北邊的邊邑也歸順了他。這時,大臣公子呂又勸諫鄭莊公說:“國家現在明顯就是一分為二,怎麼能有兩個國君,現在您打算怎麼辦?您如果打算把鄭國交給弟弟,那麼我就去服待他;如果不給,那麼就請除掉他,不要使百姓們產生疑慮。”可莊公依舊神情自若地說道:“不用除掉他,他自己將要遭到災禍的。”那叔段見哥哥又沒有任何動作,自然又是繼續自己的行動,不久把兩屬的邊邑改為自己統轄的地方,一直擴展到廩延,差不多是半個鄭國的地盤了。這時叔段的舉動,早已是世人皆知了。那公子呂又勸諫說:“可以行動了!叔段土地又擴大了,他將會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我們越來越危險了。”可莊公依舊心平氣和地說:“對君主不義,對兄長不親,土地雖然擴大了,他也會垮臺的。”依舊裝著毫不在意的樣子。

亂世紅顏(春秋戰國篇)——武姜

那叔段一次次的挑釁,換來是鄭莊公的無動於衷。叔段自然是野心勃勃,整軍備戰,等待時機發動謀反。那鄭莊公佯裝不覺,其實早已心知肚明。他知道母親武姜一定會是弟弟內應的,於是他將計就計。鄭莊公先穩住了母親,假裝說要去洛邑朝見天子,給母親一個他什麼都不知道的假象。果然,武姜以為機會來了,莊公一走,她就寫信跟叔段約進攻都城的時間,說自己到時候打開城門裡應外合。武姜的信理所當然被截獲了。信又封好了送到叔段那裡。這樣一來,莊公掌握了所有情況,他們卻還矇在鼓裡。

那叔段聽說大哥朝見天子去了,便放心大膽帶著人馬往新鄭而來。可鄭莊公根本沒有去朝見周天子,而趁機攻佔叔段的地盤,特別是派遣了子封去攻打叔段老巢京城。那京城的百姓聽說叔段去攻都城了,本來就不十分支持,紛紛指責叔段的不是。子封到後,京城百姓自動打開了城門,京城就成為了鄭鄭莊公的地盤了。

老巢被大哥攻破了,都城也早有防備,叔段只好往鄢城逃跑。結果,在鄢城又被趕到的哥哥莊公打得大敗,最後不得已逃離鄭國,逃到了衛國共地,最終死在共城,所以他又叫共叔段。弟弟叔段已然如喪家犬被趕走了,那鄭莊公顯然沒有了威脅,自然是沒有繼續趕盡殺絕,收兵回營。

雖然平息了弟弟叛亂,他可以穩穩當當地做鄭國的一把手了,但心中怒氣卻沒有停歇。他恨弟弟和自己爭權奪利,更恨得是母親武姜的偏心。從落地那天起,他就沒有得到母親寵愛,弟弟出生後更沒有他的分了,不僅自己接班人的位置差點不保,母親還要聯合弟弟搞掉他國君的位置。他是越想越氣,最後怒火中燒的他對母親發誓說:不到黃泉,決不相見!顯然意思是說“活著我們就再也不要見面,死了在見面吧”,這是多麼決絕的話語。

亂世紅顏(春秋戰國篇)——武姜

此時,武姜在事實面前自然既羞且悲。她勾結小兒子造反已是事實,自然為人所不恥,而且政變不僅沒有成功,何況小兒子逃亡國外再也看不見了。可更沉重的打擊是她沒想到自己肚子裡出生的長子,竟然出說如此決絕的話兒,再怎麼說她也是母親啊。此刻,她一定無比驚訝,無比悔恨,無比的傷心與絕望,但眼前的一切已經沒有辦法改變了。最終鄭莊公把母親安排到了比較遠的城穎居住,相當於是放逐加軟禁。武姜也無話可說,開始了軟禁的生活。

弟弟逃亡了,不疼愛自己的母親也遠離自己,按理說鄭莊公應該高興的,可時間長了,鄭莊公的煩惱就來了。原來,畢竟是母子天性,他早已不在忌恨母親的偏心了,再怎麼說母子連心。當看到自己手下大臣一個個都是闔家歡樂,享受著母慈子孝的天倫之樂,可他卻只能孤零零在思念中度過,如何不悲苦,寂寞。他不是沒有後悔當初對母親說出那句決絕話,不是不想接回母親儘儘孝道,但話已出口,覆水難收了。於是,莊公都城南面的洧河邊築了一個高臺,後人名之望母臺,莊公就在臺上南望城穎,藉以想念母親。但是想念也只能解一時之苦,那心裡的孤寂並不能完全消除,他自然也是經常悶悶不樂的。

君主的反應,很快被一個叫穎考叔的大臣察覺了。此人十分聰明,也很純孝正直。一次他捉了幾隻貓頭鷹拿來獻給莊公。莊公見了之後問道:“這是什麼鳥?”潁考叔說:“這種鳥叫鴞,小的時候,它媽媽一口一口把它養大,大了之後,就吃掉它媽媽,是一種不孝之鳥,因此我捉了它把它吃掉。”顯然在指責鄭莊公不應該對母親這樣決絕。而那鄭莊公聽聞後自然是似乎心有所動,默然無語。

亂世紅顏(春秋戰國篇)——武姜

吃飯的時候,廚師又把烤羊肉送了上來,莊公就命令賜一條前腿給潁考叔。潁考叔就專揀好肉割下包好,藏在袖內,莊公看著十分好奇,便問問這是為什麼。那潁考叔說:“我家有老母,因為家貧,每天只能吃野味,從來沒吃過這麼好的東西。現在您賜給我這麼好的食物,我自己在這享受,老母親卻嘗不上一口,一想我就心酸,所以我要帶一些回去給老母親吃。”鄭莊公聽後悽然長嘆,潁考叔問莊公嘆什麼氣,莊公說:“你有老母親奉養,能盡人子之心,我雖貴為國君,卻無法享受天倫之樂。”潁考叔假裝不知,奇怪地問:“姜夫人身體不是一直很好嗎?您怎麼卻說沒有母親呢?

於是,莊公把事情原原本本跟潁考叔說了,何況他還發了毒誓。那潁考叔聽後說:“叔段逃亡了,是生死不明,此時姜夫人就您這麼一個兒子了,您要是再不孝順,那與鴞有何異呢?我有一計可以不違背誓言又讓您母子和好。”莊公忙問是何計。潁叔考說:“挖一條邃道,一直通到黃泉,在裡面建一間屋子,先把姜夫人迎到屋子裡居住,然後母子再在屋中相見,這不就是黃泉相見了嗎?”

鄭莊公聽後非常高興,馬上安排照潁考叔做好一切,準備迎接母親。當潁考叔去向姜夫人說明詳情後,姜夫人聽後淚流滿面,她沒想到長子是如此思念她,還要接她回來。其實在軟禁是日子裡,她也是十分孤寂,她也反思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正是因為她的偏心,對小兒子的溺愛,導致這場悲劇的發生,結果小兒子流落它方生死不明,大兒子又發誓有生之年不再相見。如果,當初她能不這麼偏心,那換來的一定是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諧場面,那是多麼溫馨的,那是多麼幸福的,她也一定是個被兒孫們圍繞在中間的,十分恭敬孝順的老太太,可一切無法挽回了。時間久了,她也發現自己內心也是很想見到自己的大兒子,她也是期待著長子能接她回來,但這個期待她心中卻是遙遙無期的。可當潁考叔前來接她的時候,她自然是喜出望外,這正是她朝思暮想的,於是她馬上答應了前來和兒子相見團聚。

相見的那一刻是十分感人的,聽聞母親被安頓在地室中後,鄭莊公馬上就下到邃道,一邊走一邊唱著道:“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意思是能在邃道里見到媽媽真是太高興了,此刻這隧道里也無比溫暖啊!姜夫人說武老淚縱橫也迎出地室唱和道:“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意思是“見到自己兒子邃道外面同樣也讓人高興。”於是母子二人抱頭痛哭,所以的愛恨情仇都在一刻煙消雲散了,母子也是和好如初。最終,在鄭莊公的孝順下,那武姜度過了一段美好的夕陽紅,走完了自己餘下的歲月。

回顧武姜的故事,顯然她不是一個好母親。她的偏心,不僅導致兩個兒子反目成仇,也給帶一個國家帶來了災難,更讓自己陷入老來無依的淒涼生活。但大兒子的思念與孝順,和她自己的反思悔恨,最終換來了母子和好如初的場面,而所有的愛恨情仇、悲歡離合都在一個“孝”、一個“情”字中,煙消雲散了,剩下只是美好的大團圓結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