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業迎來“最嚴”運力調控 航空貨運迎良機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各國逐步升級防控措施,在全球航空業停飛潮下,我國民航業也迎來了“最嚴”運力調控政策:每家航企經營至任一國家航線只能保留1條,即“一司一國一線”,僅維持每條航線的最低航班量。目前,已有東航等航空公司發佈調整後的國際航班信息。

另據民航局最新消息,將根據實際需求,對一些需求集中、飛行目的地有接收能力的城市,視情況啟動針對海外華人的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開行臨時班機或包機。

受調控政策影響,3月27日,A股航空板塊整體下跌,7家上市航司的跌幅均在1%~2%區間。

一司一國一線

民航局決定進一步調減國際客運航班運行數量。根據3月26日晚間通知,以民航局此前發佈的“國際航班信息發佈(第5期)”為基準,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週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這一政策將自2020年3月29日起執行。

通知還指出,抵離中國的航班上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確保客座率不高於75%。根據疫情防控需要,民航局可能出臺進一步收緊國際客運航班總量的政策。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注意到,根據“國際航班信息發佈(第5期)”,目前國內航司中執行客貨混運航線較多的主要有三大航(國航、東航、南航)及春秋航空等。

東方航空已於3月27日發佈調整後的國際航班信息。3月29日-5月2日,東航將保留包括美國紐約、加拿大多倫多在內的19個執飛國際站點,合計每週執飛40班國際航班,其餘國際航班均取消。春秋航空3月26日也發佈了“因公共衛生原因,臨時取消部分進出港航班”的通知,涉及浦東濟州、浦東曼谷、浦東成田等在內的多條國際航線。

就進一步收緊國際航線,業內並不感到意外,航空業實際上是經歷了一個逐步收窄航班的過程。“這次最嚴格的國際航班調控政策,是民航局為了應對近期海外輸入病例日漸增長而推出的有力應對措施。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最新的調控政策之前,受疫情影響導致出行人數下降,國內和國外航司從2月份開始已經主動地不斷縮減國際航班的數量,在3月中旬,國際航班的執行率已經降到了20%以下。”羅蘭貝格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執行總監李雷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

新措施下,每週航班量將下降到130班左右。經測算,每天通過航空入境的旅客人數將由目前的2.5萬人降到5000人左右。

民航局同時強調,將繼續按照中央應對新冠病毒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的部署,根據實際需求,對一些需求集中、飛行目的地有接收能力的城市,視情況啟動針對海外華人的重大航空運輸保障機制,開行臨時班機或包機。

國內市場

恢復預期好於國際

實際上,全球航司均在大幅“砍線”。稍早前,世界著名“土豪”航司、中東最大航司阿聯酋航空宣佈自3月25日起停飛全部旅客航班。據民航資源網不完全統計,已有近60家航空公司全線停飛所有航班。此外,還有14家航空公司停飛了所有國際航線。

全球停飛潮背後,行業亦蒙受巨大損失。3月24日,國際航協再次更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對全球航空運輸業收入影響的分析。鑑於旅行限制的嚴峻性和預期的全球經濟衰退,航空業客運收入預計暴跌2520億美元,同比2019年下降44%。上述預測基於嚴格的旅行限制將持續3個月,且經濟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逐步恢復活力。

國際航協此前曾於3月5日預測行業的最高收入損失可能高達1130億美元,當時全球多數國家尚未實施旅行限制。而現在旅行限制導致國際航空旅行市場幾近歸零。

回到國內最新的“一司一國一線”政策,總體來看,此次最嚴調控政策下,伴隨著停飛收入停滯,航空公司的機隊和人員等相對固定的成本仍將不斷產生,因此航司的虧損狀況不可避免。

李雷認為,目前來看,對於中國的航空公司而言,今年的國際和國內業務預期將呈現不同的發展勢態。對於國際業務而言,隨著疫情蔓延的不確定性,無論是出入境政策本身的限制,還是旅客出行信心的不足,都將導致國際航空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的疲軟。

另一方面,隨著國內疫情的逐漸趨穩,商務出行將緩慢恢復;而到下半年來看,出境遊受限的情況下,一些出行需求也會轉換為周邊遊及國內遊,帶動一定的國內旅遊出行恢復。整體來看,雖然完全恢復較難,但國內市場的預期要好於國際市場。

“從航空公司的影響來看,國航、東航、南航和海航作為我國國際航班比例最高的航司,在本次國際停飛中的影響最大,而國際旅客比例及歐美長航線比例最高的國航影響還要稍高些。”李雷表示。

航空貨運迎來發展期

最嚴國際航班調控政策主要針對航空客運,根據通知,各航空公司可利用客機執行全貨運航班,不計入客運航班總量,即航空貨運並不受此次新政限制。

不過,民航專家林智傑發文指出,航空貨運也受到影響,“中國國際航空貨運有一半是通過客機腹艙,客運停了,全貨機運力缺口更大了,很快就能看到大量裝貨的‘幽靈客機’了。”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國航空貨運所受衝擊明顯小於客運。甚至出現了因為客運停飛,客機腹艙資源不夠導致貨物無法運送的情況。

順豐控股在疫情期間便體現了其貨運機隊優勢。公司近期快速佈局了多條國際航線,航線數量由2019年初的3條提升到目前的13條。

而在整體貨運運力不足的背景下,我國航空貨運迎來政策東風。

3月2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動製造業和流通業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積極有序復工復產的措施;部署進一步提升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努力穩定供應鏈。

會議指出,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存在明顯短板,受疫情衝擊國際航空客機腹艙貨運大幅下降,對我國產業的國際供應鏈帶來較大影響。要採取有效措施提高我國國際航空貨運能力,既保通保運保供,又增強物流國際競爭力。

受此消息刺激,3月25日,A股航空板塊迎來久違的全線上漲。其中,東方航空上漲5.13%,中國國航上漲6.3%,南方航空上漲4.23%,華夏航空上漲6.29%。

據記者瞭解,部分航空公司近期已採用客機緊急運輸物資。東航技術公司對兩架A330飛機進行了緊急“客改貨”的改裝工作,以用於運輸抗疫物資。

海航方面也表示,除貨運飛機外,海航集團也將在民航局批准的情況下,調動70餘架替代機型運力投入到貨運市場。

“如何靈活調配這些閒置的運力會是中國航司近期要思考的問題,一方面考慮開拓包機等市場進行開源;一方面中長期在國內出行恢復的情況下,適當將國際航線的運力投放到一些需求旺盛的商務線,如京滬、京廣和滬深等;另一方面也會考慮如何利用客機運送貨物。相比起歐美國家,更適合運輸高價值高時效物資的全貨機在我國航空運輸中的比例偏低,且資產主要集中在飛機租賃公司和順豐等快遞企業手裡。未來這種情況也將逐步得到改善。”李雷表示。

關注河北新聞網,瞭解河北最新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