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

半個夏河縣城,都是拉卜楞寺。這裡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宗主寺之一。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這裡有眾多的學院,是藏傳佛教的最高學府,有最完整的藏傳佛教教育體系。

不但有眾多的僧人自小在這裡學習佛法,還有不少其他藏區的活佛前來進修。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當年是免費的:

拉卜楞寺是免費的,但要進入大經堂(聞思大殿)和周圍的幾個佛殿,需要購買門票;如果要登貢唐寶塔,也需要購票,其餘都免費(2016年)。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遊玩提示:

可以先去幾個收費的佛殿參觀,然後再去轉經長廊轉經,積累善業、消弭惡業。

因為佛殿有開放和關閉的時間,而轉經道是全天開放的。

寺廟中主要的大殿、經堂,都散佈在寺中各處,可以挑自己喜歡的或者隨性前往。

這些大殿和經堂,對於內地的遊客來說,沒有一處不是神秘的,沒有一處不震撼的。

如果沒有專業講解,或者對藏傳佛教、藏族歷史有足夠的瞭解,沒有一處是看的明白的!

所需時間:

寺廟遊玩+轉經道一圈,3-4小時。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順時針,順時針,順時針,轉山、轉寺、轉塔,都是順時針。

當然,也有逆時針轉山的,一般都是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信眾,會逆時針轉神山。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寺中經過維修和更新,老喇嘛走的這段,就是剛剛修繕好的,經筒都比較新。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這位藏族同胞轉的這段,就是有些年頭的,木頭柱子和經筒有些陳舊。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漢傳與藏傳寺廟的區別(個人觀點):

漢傳寺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整體建築完全獨立,有完整的圍牆,佈局採用嚴格的中軸對稱,一二三大殿依次排開,更像一個官署。

藏傳寺廟完全是藏區天高雲闊的體現,在山腳下散佈著,沒有什麼中軸線,也沒有完整的圍牆,其中有僧人的宿舍,還可能有百姓的民宅,信眾可以自由的進出寺廟。

這也說明,佛教在漢藏兩個民族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前者是“有事我來求你”,後者是“沒事我來拜你”。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在拉卜楞寺內漫步

藏區給人的感覺,一般是比較粗糙的,這樣說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於宗教有關的方面,可一點不粗糙。

從著名的酥油花,到寺廟中的唐卡、壁畫,各個都是精緻至極,一個普通的門框也不例外。

看看門框的木雕吧,手工雕琢,繁複精美,融合了漢藏兩族的文化和宗教故事。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比如下圖:黃圈內的這部分,就是《西遊記》中的唐僧師徒四人。完完全全的漢族神話故事。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貢唐寶塔:

拉卜楞寺中的地標建築,也是寺內第二大活佛貢唐活佛建造的寶塔,在藏區的燦爛的陽光照耀下,金光閃閃~進入塔院,需要另外購票。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塔頂有一尊從尼泊爾請來的佛像。寶塔是可以登頂的,站在塔頂可以俯瞰拉卜楞寺的一部分全景。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注意安全啦~~

站在塔頂俯瞰風景時,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則塔頂一圈的落腳處很窄,二則塔頂木有欄杆!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被群山環抱,建築外牆多是紅色、白色和黃色的,據說代表著佛殿、經堂、學院。

佛祖釋迦摩尼本是一個小國的王子,當時紅、黃和白色,是屬於下等庶民使用的顏色,佛祖為了彰顯與貴族決裂,與百姓打成一片的教義,在佛教中大量使用這幾種顏色。

在瓦藍瓦藍的天空、黑褐色的大山承託下,是佛殿經堂,是學院和僧人的宿舍,美極了~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遠處青山上,黃色箭頭所指的,就是:曬佛臺,很多藏傳佛教寺廟都有曬佛臺。

就說每年只有兩次“曬佛”的機會,屆時這裡是人山人海,整座寺廟和縣城都沒塞的滿滿的。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曬佛:

一般在藏曆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寺廟將珍藏的巨幅布畫及錦緞織成的佛像取出,展示於寺院附近的山坡上域高大的石壁上,供信眾膜拜。

寺中的經幡,在這裡處處是美的驚豔的景色,不用擔心拍不到,主要擔心儲存卡的大小。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僧人的宿舍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這裡的僧人,更像是大學裡的學生,這座寺廟,也就是一所藏傳佛教的大學。

學生有用功的,也有喜歡玩耍的;僧人也一樣,聽講經時,有僧人認真聽講,也有僧人躲在後面做小動作~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僧人也不會永遠生活在中古時代。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看到下圖中的黃色箭頭所指的白色花紋嗎?門前有這個花紋,說明院內有活佛光臨。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高原的天氣,一會烏雲壓頂,一會雲開風清,又是藍天白雲。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這種美,不是一個手機能夠拍攝出來的,應該說,也不是任何一個鏡頭能完全展現出來的。只有用你的雙眼享受,用你的身體感受。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綠頂的建築就是拉卜楞寺的大經堂,每天早上這裡會有早課,有時下午門前有辯經。進入大經堂,需要購買拉卜楞寺的門票(40元)。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大經堂“布簾”,色彩鮮豔,圖案精美。是不是叫“布簾”,查了半天沒有查到,請知道的同學指導下!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大經堂周邊,有佛殿,有白塔,文字無法表達這時的感覺,或者說不想用那些看起來華麗的有腔調的修飾詞。

簡單的說,在這裡走走,很好。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從大經堂的一處缺口,可以走到圍繞全寺的轉經道。拉卜楞寺長達4公里的轉經道,並不都是之前那樣一溜轉經筒,很長一段是這樣的小路。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小路上有這樣的石頭,石頭上刻著“六字真言”和經文。猜的,估計是。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圍牆的一邊就是寺廟區,眾多的低矮平頂小屋,估計是僧人的居住區。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小路的另一側山坡上,有一樁樁方形小屋。據說這裡曾經是僧人閉關修行的地方。

如今閉關修行的僧人少了,這裡也用來當禁閉室使用。寺中有很多低齡的小僧人,犯錯後,會被關在小屋裡,懲罰下。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轉經道上也有高科技,太陽能的路燈。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看到這座建築,就意味著轉經道快結束了,要到終點也就是起點了。這是19:00的天色。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走下這個小坡,前方有小轎車的地方,就是當時進入寺院時的轉經廊。繞了一圈,回來了。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大爺可以的,有ipad,還有機動車,很富裕。圖片中左邊,坐在拖拉機上的兩名遮住臉的當地婦女,陽光很強,紫外線也很強。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晚飯

從拉卜楞寺出來,回到酒店休息了一會,就又回到寺廟對面的飯店吃晚飯。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餐館具有濃郁的藏式風格,此外還帶有一點東北大秧歌式的點綴。

老外一瓶啤酒+一份炒飯。對於他們來說,吃到這些,可能已經很滿足了。中國美食對於他們來說,太有深度了。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這家飯店主要提供藏餐,和具有藏式風味的西餐,比如這個有犛牛肉的披薩。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黃燜羊肉,比中午的羊排可口,肉質燜的比較酥軟。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蕨麻飯,挺好吃的,米飯上放點蕨麻,撒點白糖,澆一點黃色的酥油。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晚飯後,從餐館出來,對面的轉經道有些地方亮了燈。修繕後的轉經道,安裝了感應燈,便於夜間轉經。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夜晚縣城的主街。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曬佛臺,觀天象

晚飯後,大家一起來到拉卜楞寺對面山坡的曬佛臺旁,夜觀天象。

《那年飄過的甘南 第二集》  暢遊甘南拉卜楞寺

回到酒店,擔心高反,就沒有洗澡。日間氣溫有三十度,因空氣乾燥,也沒出太多汗。

【今天的高反】

1,今天一路從蘭州不到2000米的海拔,到達夏河縣的海拔3000米,路途中幾乎沒有反應。

2,在夏河縣,爬上四樓餐廳時,有一點點喘。

3,遊覽拉卜楞寺、繞寺的全過程,沒有什麼特別反應。

4,夜晚入睡時,也沒有什麼反應。


【待續,第三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