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季】碧桂園如虎添翼

【財報季】碧桂園如虎添翼

“沒有回款,沒有利潤的銷售,都是零。”這是開發商在錢緊時代的深刻領悟。

龍頭房企碧桂園,早兩年就不玩那些帶著泡沫的銷售數字,只公佈權益銷售額。同時,把銷售回款和現金回籠作為公司的重點考核指標。

碧桂園2019年度業績報告顯示,期內碧桂園實現權益銷售額552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0%。在行業規模逐漸觸及天花板的今天,在5000億量級的龍頭房企中,這樣的漲勢已經不錯了。

相比銷售數字,真正實在的是,碧桂園的權益物業銷售現金回籠了5301億元,權益銷售回款率高達96%!

這個數字真正代表了碧桂園2019年的銷售能力領跑全行業。

回款有了,碧桂園的收入和利潤同樣收穫了明顯的漲幅: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8.2%至4859.1億元;毛利潤增長23.6%至1266.4億元;淨利潤增長26.1%至612億元。

行業下行,部分企業只漲銷售額,不漲利潤,碧桂園這份成績單是過硬的。

有超高回款,有增長的利潤,才有紮實的現金流。這是錢緊時代,開發商安全與發展的核心命脈。

截至2019年末,碧桂園可動用現金餘額約2683.5億元,達到歷史新高,淨經營性現金流連續第四年為正。此外,碧桂園還有3167.9億元的銀行授信額度未使用,現金流十分充裕。

與此同時,碧桂園的淨借貸比率進一步下降到了46.3%,降槓桿成效顯著,使得企業財務狀況越發穩健。

手裡有錢,心中不慌,即便是遭遇疫情。

黑天鵝突如其來,現金流緊繃的企業只能期望4月前能控制疫情,市場快速回溫。而手握充裕資金的房企,才能趁機拿地、收併購,尋找危機中的機會。


【財報季】碧桂園如虎添翼


6000億權益銷售額可期


在3月27日進行的線上業績發佈會上,疫情的影響仍然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表示,本次疫情在2月份對碧桂園的房地產銷售產生了直接影響,3月份隨著線下售樓處陸續恢復,以及前幾年就開始積累的線上營銷經驗,每天銷售額大概在6億元以上,基本恢復到與去年同期相當的水平

碧桂園集團常務副總裁程光煜透露,疫情期間按照國家要求工程期延後,一季度供貨從去年的900多億元減少至500多億元,同時在湖北有大概五千套左右的房子需要延後交付。

目前,碧桂園97%的銷售中心已經復工,95.2%的在建工地標段已經復工。情況正在恢復,

碧桂園暫時沒有全國降價促銷的計劃

一如往年,碧桂園並未宣佈2020年的增長目標,不過莫斌在發佈會上透露:“2020年全年,碧桂園權益可售貨量高達9066億元,努力做到最好。”

大概可以預估,2020年碧桂園的權益銷售額將超過6000億元。即便不算上全口徑銷售額,也依然是一騎絕塵的數字。

有錢有地的企業,總是底氣很足。

本次疫情並未影響碧桂園對市場的信心。莫斌表示:“我們相信中國市場是巨大的,新型城鎮化的推進仍有巨大的空間。得益於公司一至六線的全面均衡佈局,我們還是有相對大的空間可以進行調整。對於未來房地產的走勢,我們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碧桂園的拿地邏輯


程光煜表示:“今年初碧桂園面向一二線城市的投資有所增加,是由於過去一段時間在一二線城市呈現相當多的機會。碧桂園在土地市場投資比較穩定,一線到五線均衡佈局。舊改是碧桂園一二線投資的重要手段,但是全國均衡佈局和投資標準不會改變。”

市場對於碧桂園重倉的三四五線城市的樓市前景顧慮頗多,很多開發商也在近年來重返一二線核心城市,碧桂園卻堅持佔領三四線、堅定下沉五六線、謹慎佈局一二線

截至2019年底,碧桂園三四線城市項目獲取18個月後的投資轉化率為1.27,相較一些同行在一二線城市項目情況來看,碧桂園的三四線項目反而投資優勢更明顯。可見,不同城市的具體情況,需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

碧桂園進駐的三四線城市中,88%的城市處於庫存短缺或合理狀態。在已獲取的可售資源中,93%位於人口流入區域。這意味著,碧桂園選擇的城市,是可以支撐房地產發展前景的。

莫斌在業績會上透露出一組驚人的數字:碧桂園目前已獲取的權益可售資源達17022億元,潛在的權益可售資源7159億元,權益可售資源合計24181億元。

碧桂園這樣體量的開發商龍頭,靠著三四線城市的業績支撐,一步步成為行業領袖,在這些城市的投資策略上,是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和標準的。


機器人即將產業化


行業錢緊,迴歸房地產主業,收斂聚焦做減法,成為眼下的主流趨勢。

近年來,碧桂園把自己定位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驅動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駕馬車”,加速駛入多元佈局、協同發展的新賽道。

碧桂園的機器人事業正如火如荼。年初,旗下千璽機器人餐飲集團還派駐自主研發的機器人前往武漢支援醫護人員的餐飲服務,給社會各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2019年,碧桂園新業務誕生的研發費用為19.7億元,而目前暫時沒有產生明顯收益。

如此重視現金流和預算管理的碧桂園,還會繼續在機器人領域燒錢嗎?

楊國強在內部的說法是:“只要科學謹慎地謀劃,我們機器人事業的成功對於集團地產業務將是如虎添翼,為投資者創造巨大價值。”

莫斌在業績會上也表示,碧桂園新業務是圍繞主業進行的,不是盲目投資。以建築機器人為主,跟傳統工藝相結合,會保證安全質量,有信心明年建築機器人可以進入部分量產,實現產業化。如果說主營業務是老虎,那麼新業務就是翅膀。

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項目自2018年7月啟動建設以來,重點聚焦建築機器人研發、製造與應用,已招募了3000多名國內外優秀研發人才,集中開展重點產品研發、關鍵技術突破,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其中32款已投放工地測試,其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相比人工作業大大提升。


在碧桂園的計劃中,未來機器人還將承接房屋建造中的更多任務,並被應用到物業管理、餐飲、醫療、農業等多個領域,成為碧桂園未來發展的強大助推力。


楊國強對機器人產業寄予厚望:“我們希望能將機器人應用與先進建造技術相結合,並最終形成全球領先的智慧建造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