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安全工程師《生產管理》必背知識點(3)

2020年安全工程師考試時間已定在11月14、15日,前段時間分享的法規的必背考點大家都記得怎麼樣了呢?從今天開始更新生產管理必背知識點

,快一起來背吧~


2020安全工程師《生產管理》必背知識點(3)

生產經營單位中最基本的一項安全管理制度,也是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的核心。


2020安全工程師《生產管理》必背知識點(3)

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設備設施(或物質)保障責任。(物)

(2)資金投入責任。(錢)

(3)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責任。(人)

(4)規章制度制定責任。(制度)

(5)安全教育培訓責任。(教育)

(6)安全生產管理責任。(管理)

(7)事故報告和應急救援責任。(事故)

(8)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安全生產責任。


2020安全工程師《生產管理》必背知識點(3)

1.安全生產標準化內涵

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現了“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和“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


安全生產標準化包含:目標職責、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訓、現場管理、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應急管理、事故查處、持續改進 8 個方面。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遵循 "PDCA" 動態管理理念,即實施"策劃、實施、檢查、改進"動態循環的模式。

2.重點內容與要求

1.目標職責

(1)目標

目標制定應滿足符合性原則、持續進步原則、三全原則、可測量原則等要求。


(2)機構和職責

企業應落實安全生產組織領導機構,成立安全生產委員會,設置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管理機構,或配備相應的專職或兼職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按照有關規定配備註冊安全工程師,建立健全從管理機構到基層班組的管理網絡。


(3)全員參與

應制定所有部門、所有崗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2.制度化管理

企業應在

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設施投入使用前,組織制修訂相應的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操作規程,確保其適宜性和有效性。


企業應每年至少評估一次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法律法規、標準規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的適宜性、有效性和執行情況。


3.教育培訓

企業應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訓制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培訓。企業安全教育培訓應包括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的內容。


企業應對各類人員進行培訓,特別是崗位人員要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職業危害防護技能,安全風險辨識和管控方法,事故現場應急處理措施。

4.現場管理

(1)設備設施管理

企業應建立設備設施檢維修管理制度,制定綜合檢維修計劃,加強日常檢維修和定期檢維修管理,落實“五定”原則,即定檢維修方案、定檢維修人員、定安全措施、定檢維修質量、定檢維修進度,並做好記錄。檢維修方案應包含作業安全風險分析、控制措施、應急處置措施及安全驗收標準。


(2)作業安全

企業應對臨近高壓輸電線路作業、危險場所動火作業、有(受)限空間作業、臨時用電作業、爆破作業、封道作業等危險性較大的作業活動,實施作業許可管理,嚴格履行作業許可審批手續。


作業許可應包含安全風險分析、安全及職業病危害防護措施、應急處置等內容。作業許可實行閉環管理。


企業應建立合格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的名錄和檔案,定期識別服務行為安全風險,並採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3)職業健康

存在職業病危害的,應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進行定期檢測,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面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職業病危害嚴重的,應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三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


(4)警示標誌

在有重大隱患的工作場所和設備設施上設置安全警示標誌,標明治理責任、期限及應急措施。


在有安全風險的工作崗位設置安全告知卡,告知從業人員本企業、本崗位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後果、事故預防及應急措施、報告電話等內容。

5.安全風險管控及隱患排查治理

(1)安全風險管理

⑤在進行安全風險評估時,至少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分析。


⑥礦山、金屬冶煉和危險物品生產、儲存企業,每3年應委託具備規定資質條件的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對本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進行安全評價。


企業要建立風險評估管理制度,明確安全風險評估的目的、範圍、 頻次、準則和工作程序等。並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個體防護措施,對安全風險進行控制。


(2)重大危險源辨識與管理

③企業應對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檔,設置重大危險源監控系統,進行日常監控,並按照有關規定向所在地安全監管部門備案。


(3)隱患排查治理

①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時發現消除隱患,實行隱患閉環管理。


⑥主要負責人應組織制定並實施重大隱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應包括目標和任務、方法和措施、經費和物資、機構和人員、時限和要求、應急預案。


⑨企業應如實記錄隱患排查治理情況,至少每月進行統計分析,及時將隱患排查治理情況向從業人員通報。


(4)預測預警

企業應根據生產經營狀況、安全風險管理及隱患排查治理、事故等情況,運用定量或定性的安全生產預測預警技術,建立體現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及發展趨勢的安全生產預測預警體系。

6.應急管理

(1)應急準備

①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建立應急管理組織機構或指定專人負責應急管理工作,建立與本企業安全生產特點相適應的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


②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將應急預案報當地主管部門備案,並通報應急救援隊伍、周邊企業等有關應急協作單位。


⑦礦山、金屬冶煉等企業,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處置廢棄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單位,應建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信息系統,並與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部門的安全生產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2)應急處置

①發生事故後,企業應根據預案要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序,按照有關規定報告事故情況,並開展先期處置。


②發出警報,在不危及人身安全時,現場人員採取阻斷或隔離事故源、危險源等措施;嚴重危及人身安全時,迅速停止現場作業,現場人員採取必要的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危險區域。


③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有關部門報告;對可能引發次生事故災害的,應及時報告相關主管部門。


⑤請求周邊應急救援隊伍參加事故救援,維護事故現場秩序,保護事故現場證據。


發生事故後,企業應根據預案要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程序,按照 有關規定報告事故情況,並開展先期處置。


(3)應急評估

礦山、金屬冶煉等企業,生產、經營、運輸、儲存、使用危險物品或處置廢棄危險物品的企業,應每年進行一次應急準備評估。

7.事故管理

(1)報告

企業應妥善保護事故現場以及相關證據。事故報告後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


(2)調查和處理

企業發生事故後,應及時成立事故調查組,明確其職責與權限,進行事故調查。事故調查組應根據有關證據、資料,分析事故的直接、間接原因和事故責任,提出應吸取的教訓、整改措施和處理建議,編制事故調查報告。企業應根據事故等級,積極配合有關人民政府開展事故調查。


(3)管理

企業應建立事故檔案和管理臺賬,將承包商、供應商等相關方在企業內部發生的事故納入本企業事故管理。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和國家、行業確定的事故統計指標開展事故統計分析。

8.持續改進

(1)績效評定

①企業每年至少應對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體系的運行情況進行一次自評,驗證各項安全生產製度措施的適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檢查安全生產和職業衛生管理目標、指標的完成情況。


②企業主要負責人應全面負責組織自評工作,並將自評結果向本企業所有部門、單位和從業人員通報。


(2)持續改進

安全生產標準化的評定結果要明確的事項包括:系統運行效果;系統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所採取的改進措施;統計技術、信息技術等在系統中的使用情況和效果;系統各種資源的使用效果;績效監測系統的適宜性以及結果的準確性;與相關方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