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雷軍: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對於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別人恐懼的時候,各種運作成本都很低,比如市場費用、員工的僱傭成本等,這時大膽擴張,可以用較低成本建立較高的競爭門檻。”


以上是我2009年時發表的博文,主要面對的是創業公司,後來被總結為實現企業控制成本過冬的五個錦囊。2010年,我選擇再次創業,創辦了小米。十年過去,對於企業如何渡過難關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第二,要穿越經濟週期,企業還應該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創新既包括產品的創新,也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對於一家企業,創新的本質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從中找到發展機會。這既是企業的社會職能,也是企業不斷進步的源動力。


第三,任何時候都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來源:《雷軍:疫情拐點之際,談談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馮侖:反思,再出發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湖畔大學:這次疫情其實給很多創業者潑了一盆冷水,也讓他們更冷靜地思考企業的價值與未來方向。通過這次危機,您觀察到未來的重點改進方向有哪些?


第一,徹底讓公司進行數字化轉型。原來,一些傳統行業特別是年紀偏大的企業家不太相信數字化生存的能力。但此次疫情給所有企業徹底做了一次壓力測試,對每個企業的現金流模式、管理能力都做了測試,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短板和缺陷。因此,他們現在共同的一個看法是,不能再留戀過去的傳統管理方法,一定要轉型線上生存。


第二,要更多用線上渠道跟客戶加強聯繫。現在房地產公司都開始網上看房、賣房了,雖然可能賣不了幾套房,但能在危機時候用網絡跟客戶建立聯繫就很重要。很多傳統行業也意識到,未來跟客戶之間的聯繫會更多用網絡的方法,這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企業的未來要保持適度的彈性和風險預警控制。日常發展要留出餘量,弓不要拉滿、人跑步也不要跑到極限。


第四,這次災難也激發了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擔當。很多企業家認為,當社會經濟遇到危機的時候,自己有責任藉助企業的組織能力,供應鏈、產品、技術等等專業能力,包括企業家成立的公益組織的專業能力,來幫助應對危機。照顧員工、關懷社區、貢獻社會成了普遍共識,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更廣泛的傳遞。(來源:湖畔大學對馮侖的採訪)


衛哲:應對危機,做一個反向計劃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反向計劃的對立面是正向計劃,公司肯定要做正向計劃,比如今年我的預算是多少,制定一份3年計劃5年戰略。但一個優秀的創始人和團隊,應該定期做反向計劃。


什麼是反向計劃?來看阿里的例子。2000年,阿里危機的時候賬上的錢只夠發3個月的工資。關明生加入阿里,作為第一任COO,他跟馬雲說,我不是神仙,不知道哪一招能救活阿里,但我有辦法讓阿里活得長一點。3個月的工資,我想辦法乘以4,讓公司活12個月,活著就可能有機會。


阿里在延長續命的時候,找到了第一個現金奶牛產品。如果你都活不到1年,沒法找到這個機會。這就是反向計劃——公司的現金流還能夠支撐公司多久,有沒有可能把支撐期延長?


阿里上市募集了17億美元,在當年是很大一筆錢,其中給B2B留了4億美元。留下4億做什麼?我們做了B2B整個一年的開支預算,兩三年內如果沒有收入,4億美元能讓我們支撐下去。4億美元是我們提前為幾百億美元公司做的反向計劃。


阿里上市一年多後,金融危機爆發了,我們順勢宣佈轉型。轉型不成功的風險係數極高,我們哪裡來的轉型勇氣呢?底氣來自於我們有2~4倍的資金作後備。


一旦你做好了反向計劃,你就給自己公司留好了安全係數。當危機來臨時,你不怕,你有底氣撐下去,或者做轉型。(來源:《衛哲,CEO在危機下的策略》)


張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拓展創新發展空間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戰疫期間,助力線上交易、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雲服務無處不在;從流動人員健康監測,到疫情態勢研判,大數據應用身手不凡;廣泛應用機器人配送、無接觸方艙CT、紅外人體溫度快速篩檢儀,人工智能嶄露頭角……數字技術的普及運用,人們愈發感受到託舉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必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


實際上,當我們從工業經濟邁向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內涵也隨之革新。過去,大量經濟活動建立在以鐵路、公路、機場等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上。如今,5G網絡、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網絡基礎、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人工智能等運算基礎,成為必要而普遍的新型基礎設施。加快“新基建”進度,不是簡單的基礎設施建設,而是與產業化應用協調推進,既能增強基建穩增長的傳統屬性,又可以助推創新和拓展新消費、新制造、新服務。因而,提升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新型基礎設施產業化水平,既是國家通過投資促發展,也是企業面向未來謀佈局。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基建將為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消費驅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比如,我們調研發現,96%的中小企業資金缺口在100萬元以下,扶一把就能活。推進數字基建,不僅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利用數字工具提高市場響應能力,而且有助於金融機構快速分析和評價授信企業、及時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如,越來越多的人在疫情期間習慣了線上消費,促使更多傳統企業轉型線上尋找新機遇。推進數字基建,可讓數字化進一步深入各類消費場景。對高校畢業生來說,也將在數字基建中獲得並創造就業新機會。只有夯實數字化基礎,完善智能化發展生態,企業才能更好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助力我國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數字基建的賦能,還將成為各地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的有力抓手。如何提升政府效能,推動政策精準落地,背後是對政府數字化轉型的考驗。作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積極探索,杭州不久前上線“親清在線”數字平臺,一週內為11.4萬家企業、37.1萬員工兌付政策補貼3.36億元,而按照傳統線下方式,則需要企業提供更多證明,週期更長。疫情期間,浙江首創的健康碼推廣全國,其深層意義在於,如果進一步普及健康碼的應用,與更多現實場景融合,將叩開城市數字化治理的大門。可以說,推進數字基建,拓展應用服務,有助於政府把公共服務高效地“精準滴灌”至企業和群眾手中。(來源:《人民日報》)


湯道生:新基建推動產業升級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基於這次疫情,我們初步看到了“新基建”的潛力,在未來更長的週期裡,這種潛力將會得到進一步的釋放,發揮更廣闊的空間,持續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對於這些改變的幾點看法。


第一,用戶認知改變。疫情讓待在家裡的C端用戶,通過在線的方式,去獲得更多生活服務,比如生鮮到家、在線學習、在線問診等。疫情普及了更多O2O在線服務,改變用戶認知,培養用戶新習慣。


第二,B端企業對產業互聯網的內在需求被激發,疫情會結束,但被激發的需求,會保留、延續下來。


第三,疫情之下,城市整體規劃性增強,產業互聯網的時空貫通、產業鏈打通,成為趨勢。(來源:湯道生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首期在線峰會——“GMIC在線|效能進化峰會”上發表的演講)


胡曉明:螞蟻金服的未來是數字生活服務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鈦媒體:螞蟻金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但是挑戰也在於,維持如此大體量的發展,需要尋找到足夠大的空間。你找到了嗎?


胡曉明:支付寶2019年12月份就滿15年了,我們一直在思考螞蟻金服未來的發展方向。支付寶最初是為了解決網購的信任難題,後來開始服務淘寶以外的平臺,再後來又從互聯網開始服務線下,從線下做其他的一些金融服務——以“技數能力”驅動,提供普惠、綠色、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螞蟻金服)從金融支付怎麼往前走,我們看到了巨大的機會:


如果說中國的製造業迎來巨大的數字化機遇,這是淘寶天貓的機會和責任。在未來的3到5年,淘寶天貓平臺上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來定義的商業。


同樣,今天中國的服務業,未來也一定會出現越來越多的數字化需求,這是中國的消費者推動服務業必須升級——餓了麼、口碑、飛豬、淘票票、大麥網、高德……越來越多的機會使消費者習慣於接受互聯網提供的服務。


今天中國的經濟處在一個巨大的轉折點,但我永遠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在這個過程中相信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相信年輕人、消費者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會越來越大。今天金融科技必須要從原來單純的金融支付,向數字生活服務轉型。今天服務業的升級轉型只做到了20%,還有80%(巨大空間)。這就是我們判斷的巨大機會,也是我和我的團隊接下來5年到10年的一個責任。


100多年前,英國在向全球拓展的時候,誕生了一家非常偉大的銀行——匯豐銀行;美國在二戰以後隨著它的全球化策略,誕生了花旗銀行;中國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中國的金融也一定會有新的發展。(來源:鈦媒體對胡曉明的採訪)


阿里本地生活王磊:兵對兵,將對將,全面對標和競爭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36氪:阿里本地生活近期有個比較大的架構調整。為什麼選擇這個時點?


王磊:這個架構調整其實只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絕大部分的移動在水下,是看不見的,我們已經做了非常長時間的整合。


36氪:餓了麼口碑合併成一家公司一年半了,你覺得這個整合進度是符合預期,還是有點慢?


王磊:我覺得不慢。餓了麼也好、口碑也好,加上我們收購的客如雲,這幾家公司處在持續整合的狀態,如果加上地面部隊,我們整合了2.5萬人。餓了麼本身就是一萬多人的公司,而且業務模式跟阿里電商中心化的模式差別非常大。不是一夜之間就可以把架構調到比較理想的狀態的,需要大家理解、熟悉阿里的運作體系。


36氪:

架構調整前後有何差別?


王磊:最大差別是原來架構裡跟我彙報的副總特別多,去年最多有接近40個,新的架構下只有20多個了。


36氪:這樣的好處是什麼?


王磊:好處是每個業務線,到家、到店、新零售、泛生活、物流,每個事業部都有一個核心大將。他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戰略,然後在各條線上統籌指揮。這樣我們兵對兵、將對將,更清楚地對標、更有力地競爭。(來源:36氪對王磊的採訪)


張文中:馬雲和我看到了一個同樣的未來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何振紅:馬雲2016年才在雲棲大會上提出“新零售”,“新零售”和你理解的“數字零售”是一樣的嗎?


張文中:馬雲是中國企業家的驕傲,是一面旗幟,我們大家也都非常欽佩他走過的路。當然“數字零售”是我的一個理解,我是覺得用“數字零售”來概括零售業在數字時代的轉型是相對準確的一個詞。但是馬校長提出“新零售”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覺得這個事件對於零售企業而言絕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註腳。


其實不管是“數字零售”還是“新零售”,大家都看到了一個同樣的未來。明天是什麼?明天就是在全面數字化的基礎上,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模糊線上線下的邊界。只有線上線下成為一體,才能真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大幅度提高整個商業的效率。


當然這兩者也有不同的地方。對於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而言,他們更多是從線上往下看,看到了更多機會,但是對於我們而言,2014年成立多點主要面臨的是怎麼生存的問題。(來源:中國企業家對張文中的採訪)


郭廣昌: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第一,快。我們這次從發出全球物資調配計劃的動員令,僅僅用了10個小時就確認了超過24萬套防護服和超過20萬個醫用口罩;再到第一批來自德國的5萬件防護服和來自印度的10萬個N95口罩就運抵國內,只用了4天。而這第一批物資能夠進“紅區”的醫用防護服和口罩,恰恰是最救命的,其社會價值遠遠超過了本身貨物的價值。

為什麼能夠這麼快?除了有高效的信息化、數字化的溝通工具,我們的決策效率也非常高。快的背後,是我們全球化的資源、是復星這個組織的力量。如何在復星這個平臺上去發動資源,把要做的事情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是你調動組織和資源的能力。


第二,戰時機制。今天我們特意把2020全球合夥人第一次學習討論放在這個戰時指揮部,就是要把這種戰時機制延續到我們日常的企業運營中去。什麼叫戰時機制?就是你的所有目標只有一個,必須贏得這場戰役。我們的指揮部,必須聽得到一線的炮火。所以這次我們的組織變陣中,就把兩位一線的業務負責人調過來做我們的CFO、CHO,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的指揮部能夠知道一線需要什麼,才能夠把炮彈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沿陣地上。


此外,戰時狀態最重要的就是全體動員,讓大家都充滿戰鬥的慾望。我們總結這次抗擊疫情很重要的一個戰鬥精神,就是“上下同欲”。我們全球的員工一起來調配物資,又不會加工資,為什麼還願意去做?包括我們僱傭的德國司機也一樣,平時週末不加班的,都願意去加班,也沒另外給他加錢。最重要的,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是一件對的事,一件對全世界、對全人類有意義的事。我們要讓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有價值感、有使命感,這樣才能真正激發每個人的積極性。


第三,前瞻性的領導力。這次我們最深的一個感受,就是準確的預判。我們第一時間去全球採購醫用級防護服和口罩,送到“紅區”最需要的醫護人員手中。同時我們覺得,國內絕對不能出現第二個武漢,不然全世界的防護物資到了也不夠,所以我們把一些重要的戰略物資給到上海、重慶、浙江。此外,我們和全球的夥伴們說,救中國就是救世界。我們的防護物資生產能力恢復以後,一定能夠反向支援全世界。現在,正是我們兌現承諾的時候。


所以全球合夥人最重要的領導力,就是能夠快人0.01秒的前瞻性、預判力。通過你的經驗和你的專業能力,做出更準確的預判,並立即行動,這就是商業成功最重要的秘訣。(來源:《郭廣昌:不要錯過任何一次危機對一個組織的考驗》)


陳春花:激活個體,創造共享價值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管理本身並不是要影響個體的發展,管理本身的核心是激活人。如果我們不能夠很好地把人激活起來,只能說明你的管理本身出了問題,而不是說管理價值的喪失。


我們大部分的情況下,沒有把管理的效率發揮得非常好,很大原因是大家把管理看成是一種管控,是一種限制,甚至當設計流程時,也常常把流程變成是一種控制本身,並不是讓它去優化,去提升人的效率。這實際上違背了管理的價值。


管理本身最大的價值是讓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可以勝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管理實際上是在激發和幫助人的價值釋放。我們之所以沒有把管理做得很好,是基本的管理價值沒有被管理者承擔下來,而人們更在意權力,更在意職位,更在意管控。如果我們能夠反過來把管理本身的價值發揮出來,其實是可以幫助到人的。管理要回歸到管理本身來,就需要讓每個人在他的崗位發揮作用。


互聯網帶來的最大的挑戰,可能就是僱員社會的消失,我們會更關注在新的格局下,每個成員個人價值的成長。當個體價值崛起時,組織管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可能都被做了調整,這些調整也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組織中的個體變了,管理方式要改變,核心就是激活個體。不僅外部要打破邊界,內部也要打破。如果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這種管理的新範式,就是“創造共享的價值”。拆開來就是:以共享價值為基礎,以個體創造為核心,組織要擁有開放屬性,價值共享平臺的打造。


這意味著,不能用以往的組織價值來考慮整體,而必須激發個體內在的價值創造共享的價值。那麼這就要求具有系統思考的領導者,他所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依賴於個體內在價值來激活組織,而不是用以往的組織價值來要求組織。“最優秀的管理者,沒有追隨者,而是與大家一起奮鬥。”我希望大家記住這句話,我也這樣要求自己。(來源:《陳春花:優秀的管理者沒有追隨者,而是與大家一起奮鬥》)



本平臺尊重文章原作者的辛勤勞動和原著版權,如您對我們轉載的文章存在異議,歡迎後臺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回覆並刪除處理。

雷軍: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