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江戰“疫”|危急關頭,共產黨員衝在前

荊江戰“疫”|危急關頭,共產黨員衝在前

“我是共產黨員,我先上!”

在荊州抗疫戰場上,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共產黨員。這些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挺身而出、英勇戰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鏗鏘誓言。

站在春天裡,我們難以忘懷,那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在戰“疫”一線高高飄揚!

荊江戰“疫”|危急關頭,共產黨員衝在前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員先鋒崗醫護人員奮戰在抗疫一線。(潘路攝)

“肉搏戰”:黨員醫護人員不懼生死衝鋒一線

“我是一名黨員,一名醫務工作者,請將我安排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一線。”1月24日,荊州二醫400餘名醫務人員向院黨委提交請戰書,紛紛要求加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防治工作。

勇士逆行,黨員在前。他們之中,有入黨多年的黨支部書記,也有普通黨員,還有剛剛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入黨積極分子。

在請戰書上,清晰地寫著:“堅決服從組織安排,不畏艱難,勇往直前,不計報酬,無論生死!”

一封請戰書就是一面戰旗。這印著400多個鮮紅指印的請戰書,印證了疫情下醫護人員黨員群體的初心和擔當。

因為有著一份難以割捨的牽掛,醫護黨員們通宵達旦救治,不眠不休;

因為有著一份義不容辭的擔當,醫護黨員們連夜改造病房,不勝不退;

因為有著一份神聖莊嚴的使命,醫護黨員們輕傷不下火線,不折不撓。

“衝上去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共產黨員、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夏世國1月20日因突發心梗,在市二醫做手術,2個小時、3個支架順利置入冠狀動脈,才轉危為安。在住院3天后,夏世國毅然出院,重返崗位。

“進駐隔離病房,預感十有八九會被感染,希望來的遲一點,為戰友們爭取更多時間。”共產黨員、江陵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譚小平,每天在隔離病房查房,採集患者下呼吸道樣本,在發熱門診檢查疑似病例。

“看到患者好轉,一切都值得。”共產黨員、市胸科醫院副院長、主任醫師朱金陵主動請纓上一線,帶領醫生、護士24小時輪流值守,照顧治療我市首個輸入性新冠肺炎患者王某,直到患者1月27日治癒出院。

……

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戰場!他們同樣有著對親人的牽掛、對生活的眷戀,但胸前的黨徽引領他們義無反顧奔赴戰“疫”前線。

“上ECMO,越快越好!”2月11日,市中心醫院隔離病區傳來消息:“1例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病情惡化,重度缺氧,需進行更有效治療。”

共產黨員、市中心醫院心胸外科主任黃江平帶領著ECMO團隊義無反顧,迅速集結到位,直奔風險最高的戰場。

消毒鋪單、定位血管、穿刺靜脈、插管置入……

黃江平身著三級防護,佩戴正壓呼吸器,蒸騰的霧氣很快模糊了護目鏡,兩層手套找不到手感。但患者病情危急,一刻不能耽誤……

彎下腰,湊近些、再近些;還找不到,就蹲下去;視線不清,就打著手電仔細查看……沒有更先進的方法,只有一顆赤誠的心。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汗水漸漸浸溼了黃江平和醫護們的防護服。

“流量正常、氧合正常、ECMO運轉正常,搶救成功!”11天過去了,該患者生命體徵平穩。這是荊州市首例使用ECMO成功搶救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病例。

一個個醫護黨員,為守護生命,捨生忘死。“你不跟我商量就去前線,你是想當英雄嗎?”

“不,不是……你知道的,你照顧好女兒和爸媽。”

1月23日,第一批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抵達荊州一醫,咽拭子採樣工作即將開展。共產黨員、荊州一醫呼吸科護士王玲莉在電話一頭哽咽了。

王玲莉心裡明白,咽拭子採樣屬三級防護,是暴露級別的最高級。但她更知道疫情當前,共產黨員召必戰、戰必應!

衝刺!衝刺!緊要關頭,荊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決定,市中醫醫院加速專科大樓改建工程——9層大樓,每一層都要規範雙通道,每一層都要建隔離緩衝區。

“寧可床等人,不能人等床!”時至除夕,醫院黨員當先鋒、打頭陣,短短5天內大樓改建完工,改造出96個單間病房,成為荊州市隔離病房數最多的定點收治醫院。

“大家熱血沸騰,心裡始終緊繃著,一刻也不敢停下。”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茂坤說:“當時,醫院黨委克服困難,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力、財力、物力,爭分奪秒改建大樓。”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座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堡壘無言,卻凝聚起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無窮力量;旗幟無聲,卻產生出率先垂範、身先士卒的強大效應。

一個、一群、一批……出院患者的數字不斷增多,創造出了一個個生命奇蹟。

荊江戰“疫”|危急關頭,共產黨員衝在前

沙市區公園路社區黨員志願者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值守工作。(潘路攝)

“陣地戰”:黨員幹部下沉一線守護平安

抗擊疫情有兩個陣地,一個是醫院救治陣地,一個是社區防控陣地。在社區封閉管理之下,菜籃子告急、米袋子告急、日用品告急……

以非常之舉,迎戰非常之“疫”。2月27日,根據市委組織部部署,市直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組建77個工作組深入城區各社區。

一時間,疫情防控工作組、黨員幹部、公職人員、志願者等力量“擰成一股繩”,同廣大人民群眾心往“疫”處想、勁往“疫”處使,構築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

荊州區東城街道安心橋社區是中心城區管控難度最大的區域之一。

有多棘手?社區11個居民小區,實際居住3089戶、12878人。轄區內既有萬達商圈,又有背街小巷;既有高檔住宅,也有棚戶徵收區,人員構成複雜、業態豐富。

2月27日,荊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組成工作組進駐安心橋社區,成立安心橋社區疫情防控臨時黨委,下設14個責任片區臨時黨支部。

如何科學合理安排由317人組成的社區黨員和志願者隊伍,是戰“疫”成敗的關鍵。工作組按照報到人員身體狀況、居住小區、原單位工作性質,將其合理劃分下沉到各個責任片區,確保黨員、志願者安全、高效、便捷地參與防控工作。

包樓棟、包單元、包重點戶,嚴格管理小區人員及車輛,加強出入口值守,落實體溫檢測、消毒防控工作……在臨時黨支部的領導和推動下,所有工作有條不紊展開。

“疫情如火,兇險萬分。已經發生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病例12例!”2月22日,沙市區勝利街道紅景嘉園小區成為全市疫情最嚴重的居民小區之一。

越是風急浪驟,越需中流砥柱。為防止疫情擴散,沙市區立即組建黨員防控突擊隊全面接管小區,實施最嚴格的管控措施。

請戰!2月23日,沙市區人民法院、沙市區人民檢察院、勝利街道社區工作者、幹警、城管隊員衝鋒一線,區人社局、財政局、文體旅遊局等部門選派幹部火速馳援紅景嘉園小區,全力做好維持秩序、服務救助、清洗消毒等工作。隨後進駐社區的市政府辦公室工作組靠前指揮,迅速協調支援各類保障物資。

“1901張師傅的酒精、降壓藥奧美沙”“1501劉姐的電池、奶粉”“2204周師傅的甲硝唑”……防護服上寫滿了字,粗粗淺淺、歪歪扭扭,全是群眾所需購買的物資或藥品。勝利街派出所所長代睿帶領15名民警,第一時間接管有確診病例樓棟。他們騎著三輪車,平均每天運送100餘份物資。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內,汗水從防護服的袖子滲出。

荊州抗“疫”戰場上,每個支部都是堡壘,每名黨員都是戰士。

黨員馮閩昌,下沉荊州區南門社區,得知該居民家中突發煤氣洩漏且無人居住的險情,毅然挺身而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多方聯繫相關職能部門開展搶險,成功化解險情;

黨員陳慧穎,擔任荊州區聚賢社區第二臨時黨支部書記兼樓棟長,組建志願服務隊伍,樓棟非黨員志願者佔比超過了50%,負責的網格無一確診病例;

黨員宗誠,在松滋市新江口鎮白雲社區組成志願者突擊隊,協助社區將發燒群眾送往醫院,及時排除新冠肺炎疫情感染;

……

關鍵時刻衝得上去、危難關頭豁得出來,一個個戰鬥力“滿格”的共產黨員身影,奮戰“疫”線,迸發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

“保衛戰”:基層力量構築堅固“抗疫堡壘”

疫情大考,難在農村。鄉村點多、線長、面廣,是抗擊疫情最薄弱的環節。

2月5日,市委組織部下發通知要求,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在職未返崗黨員幹部,就近就便到居住地村(社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截至3月15日,全市共有31450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幹部在15651個責任片區參與疫情防控。

下沉!下沉!農村抗“疫”戰場上,廣大黨員幹部聞令而動,迅速下沉到所聯繫村莊,帶頭衝鋒戰疫難關隘口。

“我是黨員,我先上!”疫情發生後,荊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科長楊軍主動申請到經濟條件最弱、防控任務最重的石首市橫市鎮炮船口村參加防控工作。

他是排查員。每天組織協調志願者、村衛生員,對全村519戶、2500多人開展體溫檢測。重點就外來人員、務工返村767人,建立臺賬跟蹤管理。

他是勸導員。疏散走親訪友、聚集聊天的村民,累計勸導教育200多人次;對疫情期間,老人去世3戶、子女結婚8戶準備舉辦紅白喜事,及早告誡制止。

他是服務員。每天騎上自行車往返30多公里,累計為400多戶農戶採購生活必需品,好幾次被早春陰雨淋成“落湯雞”。

“重大考驗面前,更能考察識別幹部。”在監利縣福田寺鎮新建村,原黨支部書記段某因疫情防控工作不力被免職,誰來擔負起戰“疫”重任?

2月2日上午,新建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姚為之被火線提拔,牽頭負責該村全面工作。

“新建村是我土生土長的地方,我的職責就是守護好家。”姚為之臨危受命。

張貼公告、廣播宣傳、摸排核實、村口值守、勸阻村民……姚為之走遍村裡家家戶戶。在他的帶領下,黨員幹部面貌煥然一新,防控措施一項項得到落實。

“我也沒啥訣竅,就是死纏爛打,挨家挨戶做工作。”姚為之說:“我寧願現在得罪大家,也不願看到任何一個人被感染……如有得罪各位鄉親的地方,待決戰勝利後,我再逐一登門道歉。”

特殊戰場,無數“姚為之”衝鋒在前,為人民群眾築起最堅固的“防疫牆”。

“快、快,有名患者持續發熱,需要轉院。”2月10日,紀南中隊接到鎮防疫指揮部的通知,需將衛生院一名發熱病人送至市五醫院檢查。

“我是黨員,我來送!”紀南文旅區綜合執法局紀南中隊副中隊長許威立馬站出來,第一時間與鎮衛生院院長聯繫,溝通轉送事宜後,驅車將病人送至市五醫院。

為了將專家會診結果第一時間上報,他不敢離開半步,堅持在醫院等待。這一等就是8個小時,飢餓、寒冷陣陣來襲。直至晚上10點半,專家會診結束,確定該病人需留院治療。

“真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我要帶著老婆孩子出門看春暖花開。”許威是兩個月大孩子的爸爸。一個多月,許威轉運疑似病例50餘人,收集醫療垃圾70餘包,護送20餘名患者轉院檢查。

衝鋒第一線、戰鬥最前沿。在每一個村莊,基層黨員幹部用行動、用生命書寫一張張抗“疫”的擔當答卷。

共產黨員、荊州區馬山鎮人民政府鎮長王宇明,雖然已經懷有4個月身孕,但她一邊瞞著同事,一邊安慰著家人,一心撲到戰疫中,廢寢忘食成為她的家常便飯。

共產黨員、松滋市老城鎮文昌宮村黨總支書記庹新紅,患有蔓狀血管瘤,像“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威脅他的生命,本打算年底到醫院做切除手術。疫情來襲,他斷然將“病假條”付之一炬,嚴防死守護家園。

共產黨員、石首市小河口鎮中洲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馬承武,每天起早摸黑,連續一個星期沒有離開過戰疫“火線”。他在卡口執勤突發心肌梗塞,搶救無效,不幸犧牲,將54歲的生命定格在了防控疫情路上。

……

千磨萬擊還堅勁,越是艱險越向前。廣大黨員幹部築起一道道銅牆鐵壁,一個個“零疫情”村

組、鄉鎮、社區誕生,一個個不幸感染的鄉鄰得到及時轉運、救治。

“阻擊戰”:眾志成城凝聚抗疫偉力

荊州抗“疫”戰場上,全市各條戰線的黨員衝鋒在前,為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築起最堅固的“防疫牆”。

荊州區城南高新園管委會疫情防控指揮部裡,董李會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摞文件,最上面的“城南密切接觸人員名單”上被詳細用黑、紅兩色筆跡標註……

2月16號17時50分許,共產黨員、荊州區城南高新園衛健辦主任董李會因突發急性心力衰竭,在這張桌子前猝然倒下。13時05分,醫院全力搶救無效因公殉職。此生,她再也不能完成這些工作了。

自1月23日以來,董李會連續25天奮戰在抗“疫”一線,每天12個多小時高強度工作,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也從未叫過苦,直到倒下的最後一刻。

“這是老人的遺願,共2000元黨費!”2月29日,松滋市洈水鎮雞鳴寺村黨支部書記於必成,上交該村9組村民、共產黨員張澤普臨終前交納的黨費。

大年三十,張澤普主動找到村委會,成為了疫情防控義務宣傳員。一連十幾天,張澤普為村民們發送宣傳資料,運送貨物。正月十五前一天,正在忙碌的張澤普突然感到腹中劇烈疼痛,他打電話給村裡請假,“去一下醫院馬上就回來”。

可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張澤普被診斷為肝癌晚期。

女兒張豔含淚說,父親是一名有著40多年黨齡的退役軍人,參與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救災行動。他說“他是黨員,一輩子都要向著黨”。

58歲公安縣公安局鬥湖堤派出所民警馬毅負責轄區商戶巡查、武漢返鄉人員登記和定點醫院值守,同為警察的妻子邱梅也正奮戰在戶籍窗口。84歲母親因肋骨骨折導致器官衰竭臥病在床。白天,馬毅只好託人照顧母親,等晚上忙完後再趕到醫院。

正月初三下午,馬毅正準備將母親從醫院接回家照料兩天。萬萬沒想到,他還未趕到醫院就接到消息,母親走了。

1月30日,荊州市公安局向馬毅頒發個人三等功獎章和證書。攥著閃亮的獎章,馬毅眼眶紅潤:“媽,相信您會理解我。如果有來世,我還是做您的兒子,好好地孝順您。”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無論身處機關、企業、社會組織,無論在崗還是退居二線,荊州廣大黨員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只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疫情期間,兩湖綠谷農貿交易市場經營商戶725家正常營業,日均進出車輛2200餘輛、進出人員超1萬人。關沮市場監管所一群60後黨員幹部,堅持24小時值守,每天測溫3400人次、日均3萬步。疫情發生至今,該市場保持“零感染”。

為保障藥品和防護物資供應,湖北長江醫藥集團23名黨員摁下紅手印,向集團黨委遞交了參戰請願書,自願放棄休假,組織8輛貨車連夜奔赴外地採購應急藥品和防護設施。

在水鄉洪湖,292個村(社區),黨員紅色“三帶”志願者身著紅馬甲,走街串戶,發放口罩、定時消毒、測量體溫,做好排查隔離工作;

在松滋涴市鎮,18個村全部組建由“五老人員”組成的“紅袖章”抗疫隊,老黨員們主動請纓,帶頭挨家挨戶做宣傳;

在荊州高新區,七里花園社區黨總支成立社區服務隊,由醫護人員、快遞小哥、兩湖蔬菜供應商、在家休假的共產黨員組成,在小區形成了堅強戰鬥堡壘;

……

高擎鮮紅黨旗,匯聚磅礴力量。在嚴實的口罩下,我們看不清他們的臉,但他們是人民群眾抗擊疫情的衝鋒隊、火車頭、主心骨,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

荊江戰“疫”|危急關頭,共產黨員衝在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