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8.9分港劇的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文|攻主(珞思影視研究組)


在臺劇不斷於題材上趟出新路,持續拿下豆瓣高分的同時,一直以來為內地觀眾熟悉的港劇,其實也在悄然變革中。


這其中的變革先鋒,竟然是讓觀眾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港劇標杆人物——林保怡。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今日,由林保怡監製、主演的港劇《嘆息橋》在優酷正式上線,VIP會員可觀看前三集。打開彈幕捕娛記(ID:ibuyuji)發現,許多觀眾直言是因為林保怡和“綠豆”而來。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綠豆”,全稱《瑪嘉烈與大衛-綠豆》,這部《嘆息橋》團隊的前作於2016年4月11日在香港ViuTV首播,主演中也有林保怡和周家怡——因為細緻刻畫出每對情侶在激情過後的現實之路,《瑪嘉烈與大衛-綠豆》打動了許多都市男女。到今天,其豆瓣評分依然高達8.9。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導演一樣、編劇一樣、主演(幾乎)一樣,《嘆息橋》開篇的文藝風格、前三集從三個主演的不同角度描述對同一個“出軌”事件不同認知的敘述方式,都讓許多人直言找到了看“綠豆”時的感覺。


網友“豫兒”就第一時間趕到豆瓣留言,“色彩、構圖、編排與那種熱熱鬧鬧‘最重要是開心’的閤家歡港劇截然不同,但絲毫無損它的真實……這是一部給成人看的劇。”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豆瓣網友在看完前三集後給出的劇評


相信林保怡如果看到這個評價,一定會開心。


26日,在接受包括捕娛記在內數家媒體採訪時,靠著《鑑證實錄》《金枝欲孽》《珠光寶氣》等“典型港劇”起家的他反覆提到,自己這些年的努力就是想讓觀眾看到TVB風格以外的港劇,“我很幸運我曾經在那些劇中有角色演出,但你問我有沒有懷念,我其實是沒有的。我一直是向前看,2020年,我們應該有一些新的概念和新的演出,去表達每一個不同的故事。”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花三集講一個故事,累嗎?

“不同的角度是不同的人生況味”


開篇晃動的鏡頭,圍繞在Thomas、Joyce、Ken三人之間“誰是第三者”的故事線,令人窒息的母子關係,愛情與現實的碰撞……大約是《嘆息橋》前三集留給觀眾最深刻的印象。


跟大部分劇集按照順敘方式講述故事不同,《嘆息橋》除了男、女主角青年、中年時期故事的穿插,前三集還分別從Thomas(林保怡飾)、Ken(陳奐仁飾)、Joyce(衛詩雅飾)的角度,去剖開這場三角關係的不同面解讀。


前三集講的其實是一個故事——Thomas與Joyce重逢並發展成男女朋友,但他通過幾件小事察覺到Joyce好像有了新男友Ken,最終,Thomas驚覺Ken原來不是所謂的新男友,他自己才是……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Thomas是第三者嗎?通過第二集、第三集故事的展開觀眾發現,八年戀愛,Ken與Joyce在日常生活的相處中漸漸有了不愉快,而Ken更是在回家途中看到了Thomas與女友牽手的場景,但為何他不爆發?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原來,他不想回到控制慾超強的母親家中,想要搬離Joyce的家又發現單人租房只會讓他承擔不起。最後,為了住得舒服,他選擇無視Joyce的出軌回到其身邊,而此時Joyce對他的接受也不是源自愛或後悔,只是她覺得Thomas不太適合自己,又因為父親病倒她需要一個依靠……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Ken選擇“迴歸”女友無視其出軌

只是因為租不起房又不想跟母親同住


看完前三集,都市男女之間真實甚至醜陋的情感糾葛被和盤托出——看完會不舒服嗎?但這恰恰是真實。


林保怡提到,自己很著迷於《嘆息橋》中的複雜情感,“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包括兄弟姐妹情、愛情、友情,如果你要深度交心的話就一定會有很複雜的事情出現,特別是愛情。”


先後在兩部劇中探討“出軌”這個話題,林保怡說自己並非“有執念”,而是“現實的世界就是這樣”,“比如說你們的男朋友、女朋友真的只擁有過你們一個人嗎?你真的知道嗎?”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Thomas追到Joyce門口想“質問”又臨時放棄

同樣的內容在三集結尾的具體展示都不同


雖然愛情是影視作品中亙古不變的主題,文藝風的表達又經由《瑪嘉烈與大衛-綠豆》被更多年輕網友接受,但花三集去講一件事,讓一些觀眾感覺到“沒看懂”,作為主創的林保怡,當初創作時擔不擔心“趕客”?


他說,其實自己認為當下的觀眾對電視劇是“有要求”的,“我們說這是一部愛情懸疑片,觀眾細心從劇情裡發掘,會品嚐到很多不同的人生況味。”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不是說TVB風格不好

但港劇不是隻有TVB


作為港劇曾經的標杆性演員,林保怡非常清楚地知道,《嘆息橋》不同於觀眾熟悉的港劇,“我們沒有開槍,沒有警察查案,沒有飛車……什麼都沒有。”


披著港劇的外衣,但不是典型意義上的港劇,這也讓他清楚瞭解《嘆息橋》的創作是有“一定風險”的,“一般觀眾可能習慣了用眼睛就能看明白的劇,但這部劇要用腦袋看。”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他肯定有想要改變大眾對“港劇”認知的想法,採訪中他提到,其實自己很清楚,更多觀眾從小到大看到的“港劇”就是TVB,“我不是說他們的風格不好,但我覺得自己應該創作一些當代觀眾能夠明白的故事,能夠讓很多人從另一個角度、另外一個視點去看故事。”


“港劇”不止有TVB,但“非典型港劇”其實依然在講述人類共通的情感,比如林保怡就認為,《嘆息橋》再怎麼變,講來講去的也都是“人性”,“人性是很重要的,也許觀眾會覺得,啊這個劇情有點慢,可能同一場戲在劇中會出現三到四次,但只要用腦袋去思考,他們就會明白,這故事很真實。”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他也不認為自己這兩部劇就一定是“新港劇”,“你覺得港片、港劇應該有什麼元素?”他說,自己反而覺得愛情是全世界的共同語言,“無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需要愛情。然後我們從愛情見人性——看到你的男朋友、女朋友想愛你的時候有多愛,不愛你的時候有多不愛。”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從“綠豆”開始就要求“從頭來過”

很幸運我曾經有過經典,但現在要忘記


“突破”,似乎是林保怡離開TVB之後的慣性動作。


2011年,林保怡與TVB解約,彼時他手握幾個“視帝”,更憑藉曾家原、孫白楊、姚學琛等一系列形象深入人心——從1997年的《鑑證實錄》、2004年《金枝欲孽》到2008年《珠光寶氣》、2010年的《讀心神探》……林保怡跨越了(TVB)港劇熱門的時代,但他說,不想要那些了。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嘆息橋》在攝影角度

也跟曾經的TVB港劇有太多不同


2012年,林保怡簽約張家振的公司,又搬到了北京,他記得自己當時住在工體北門外的一個小區,開始了後來看上去並不成功的“北上”生涯。那段經歷,在他看來就是離開香港去外面闖一闖,“我想看看我離開香港之後,會不會餓死。”


但林保怡最終沒有選擇在北京長待。2014年,他與導演Fatball和25合作“綠豆”,之後便一直待在香港,2019年再合作《嘆息橋》,三個人組成了一家小公司,“我們的創作空間比較大,也一直在計劃未來應該要拍什麼。”


從2014年那部劇開始,林保怡就提到自己要“從頭來過”,“我跟兩位導演都表明,從頭來的意思就是,你把我之前所有的經典都忘記,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去演一個角色。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他提到自己很幸運曾經在那麼多經典港劇裡有角色出演,特別是《讀心神探》,但如果問他有沒有懷念那個火紅的時代,他坦言其實“沒有懷念”,“我一直是向前看,因為現在已經是2020年了。”


在《嘆息橋》,林保怡的身份從單純的演員變成了監製。這個新的體驗很有意思,“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呢?可能明天早上我是一個演員,但到了下午我就是監製,後天全天我都是監製,大後天又變成演員……這個身份要跳來跳去,但是挺好玩,我也可以應付得來。”


港劇班底帶來文藝又燒腦的《嘆息橋》,林保怡:港劇不該只有TVB

在《嘆息橋》拍攝現場,林保怡還是監製的角色


雖然新作寥寥,但他依然是渴望舞臺的人,只不過這個舞臺不一定是電影銀幕或者電視機了,“在屏幕後面看其他演員演出我的戲,這也是我的舞臺。”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