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2020年3月27日,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植物資源

與植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

研究所研究員周俊因病醫治無效

在昆明逝世,享年88歲。


周俊院士

一生致力於植物化學研究,

為我國植物化學和植物資源基礎

理論研究做出了突出貢獻。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與藥結緣,他不遠萬里毅然奔赴雲南

1932年2月5日,周俊

出生在江蘇東臺富東吳家壩。

他小時候非常聰明,5週歲就能背誦

《論語》和《千家詩》,11週歲就能將

韓愈的《祭十二郎文》和王勃的

《滕王閣序》一字不差的背下來。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1949年4月,

周俊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1年7月,周俊於南京國立藥專

(現中國藥科大學)

附設高級藥劑職業科畢業後

便在南京援朝醫療團司藥工作,

至此與藥結緣。

1954年9月,

周俊考上了華東化工學院

(現上海華東理工大學)製藥工程專業。

長期的大學生活使周俊養成了

勤奮思考的科研習慣。


他在學校實驗中

完成了氯毒素的全合成,

並擔任學校受藥廠委託建設的

乙酰乙酯車間負責人。


1957年冬,

周俊到內蒙赤峰廠做

麻黃鹼生產設備改進的畢業實習,

通過車間勞動和大量化工計算,

成功提出工藝改進建議。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1958年9月,

周俊從華東化工學院本科

畢業後,謝絕來自上海、南京等單位的

邀請,毅然奔赴雲南昆明,進入

在當時設備、人才資源較差,生活條件

十分艱苦的中國科學院植物分類研究所

昆明工作站工作,也就是如今的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研究所的領導對周俊

十分重視,不但破格錄用了

他逃選的青年學生,在設備購進方面

也都儘量滿足他的需求。


周俊從無到有建立了

玻璃燈工房、元素分析室以及藥物

提取分離設備,從而為以後的科研工作

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

鞠躬盡瘁,他為植物化學研究奉獻終身

1975年,

周俊和吳徵鎰院士等發表了

人參屬植物和三萜成分與分類系統、

地理分佈的關係,首次從化學上揭示了

三七與人參、西洋參的皂苷化學組成近似,

在植物形態上屬於直立根莖,化學成分

不隨地理分佈受到影響。


這一研究成果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藥學界

採用,澄清了人參屬植物研究上的混亂,

從而推動了三七及人參屬植物的

研究與開發利用。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1978年,周俊

和其他專家從昭通產天麻中發現

有效成份天麻素(HPG),併成功合成

天麻素投入藥品生產。1984年,

昆明製藥廠(昆藥集團前身)

與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周俊團隊合作實現了科研成果的轉化,

天麻素注射液獲批上市。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1980年,

他又與賈良智教授合作,

組織全國20多個研究單位對

我國主要油脂植物的分佈和脂肪酸

的組成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並編寫成《中國油脂植物》。


這是我國

迄今關於油脂研究最全面的

專著之一,該專著於1990年獲得國家

自然科學三等獎。


他提出麻風樹

可代柴油的觀點,成為當時關於

生物能源研究的熱點之一。另外根據該

專著的研究結果,雲南還將青刺果油和

雲南松子油開發成為了保健食品。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周俊曾擔任

昆明植物所副所長、所長多年,

籌建了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學

與西部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該室目前已經成為我國最大的

植物化學研究中心之一。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幾十年來,

周俊帶領有關人員先後對

薯蕷屬、烏頭屬、人參屬、重樓屬、

天麻屬以及蘿藦科(特別是廣義鵝絨藤屬)、

石竹科等多種植物進行了系統研究,

並從中分離得到的甾體、三萜、生物鹼、

配糖體、環肽及酚類成分550多個,

其中新結構類型15個,發表

學術論文330餘篇。

此外,周俊還在

國內創造性提出將植物化學

成分研究與親緣系統以及地理分佈相結合

的研究思路。首先提出了”中藥複方的

物質基礎與作用機制是組合天然化學庫

和多靶作用機理”的新觀點。

周俊善於發現

和培養人才,截止到2012年,

他培養碩士研究生17人,博士研究生21人,

在讀博士研究生5人,先後指導了20餘名

學術帶頭人,他們均活躍在

植物化學相關研究領域。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周俊將畢生精力

都投入到了植物化學研究,

多年來一直堅守在科研一線,

為我國植物化學和植物資源基礎理論研究

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一生獲得過眾多榮譽和獎勵,

包括國家自然科學三、四等獎,

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吳徵鎰植物學獎傑出貢獻獎等獎項。


八十華髮,雲南大地情長在;

甲子科研,元素世界做文章。

這句話很好的概括了周俊的生平。

愛好文學、愛心滿滿,他的生活豐富多彩


別看周俊整天和植物化學

打交道,但他的愛好卻是文學,

這與他從小就讀於私塾是分不開的。

他喜歡寫散文、詩歌、雜文,

文章還在《雲南日報》上發表過。


此外,他還喜歡

體育,會打橋牌、麻將,

言語中很是詼諧和灑脫。

【致敬】周俊院士,一路走好!


周俊非常有愛心,

他資助貧困山區中小學生多年,

每次都是直接把錢送到省教育廳,

一年3000元,拿到獎金的時候,

還會多捐點。

在總結自己的一生時

他寫到“流水長,人生短。我像

流水中的一株小樹,沒有順流而下,

而是留在了流經的小潭中。

昆明黑龍潭畔我留下了;

沒有完全枯萎,也未成大樹;

有了家庭,有了後代;

結識了前輩,相交了同輩,

教出了後輩;有苦有樂。”

如今,

周俊院士雖已離開了我們,

但他醉心學術、在科研之路上

不斷攻堅克難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

我們的心中。


先生千古,一路走好!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