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縣有史以來最有才的傘頭!非他莫屬!

臨縣有史以來最有才的傘頭!非他莫屬!

要說起臨縣有史以來最有才的傘頭

絕對非他莫屬


臨縣傘頭秧歌第一人

臨縣傘頭秧歌界的泰斗

高萬青!


高萬青

是林家坪鎮杏窊村人

出生於1902年(清光緒28年)

1929年(民國18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學院

1937年(民國26年)參加犧盟會

1945年(民國34年)後

先後在人傑墕、臨縣第一高小、

三交高小、歧道中學、林家坪等學校任教

教書育人40餘載

於1986年去世

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國、新中國

三個不同社會制度的歷史時期

見證了中國的歷史鉅變!


北京大學

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

是萬千臨縣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

民國時期

大學並不比現在好考

高萬青考取北京大學時

全國僅有13所國立大學

在校大學生不到12萬人

據記載

1929年北大入學

要考國文、英文(或德文、法文)、

中國歷史、外國曆史、化學五門

民國時期臨縣考入北京大學的

屈指可數

高萬青的博學多才

可見一斑


高萬青13歲起挑傘唱秧歌

善以七字句作對

語言純樸、乾淨利落

藝術感染力極強

從他早期的秧歌作品中

就可以看出他的年輕好勝

大膽潑辣


“肚子是個秧歌窩

秧歌好比牛毛多

唱了十年又十年

才唱出半個牛耳朵”


“五湖四海到處走

願在世上訪高手

不敢人前誇海口

對上秧歌認朋友”


中年時期的高萬青

一直擔任教師

經歷世事,閱世漸深

秧歌藝術造詣趨於成熟


唱磧口

“天下黃河十八彎,

寧夏起身到潼關,

沿河風景說不完,

還數磧口臥虎山。”


唱招賢

“招賢溝裡很興紅,

燒瓷鍊鐵又鑄銅,

珍珠瑪瑙玉石瓶,

不如大鍋小老盆。”


唱天元居

“天元居老闆會經營,

糖果醬醋傳美名,

米酒黃酒老白汾,

甚時請我高萬青。”


晚年時期的高萬青

在經歷了跌宕的一生以後

秧歌中體現的更多是

謙和大氣


祝83年首屆傘頭秧歌比賽

“秋風糜子寒露谷,

樹過霜降落葉子,

想唱秧歌氣不足,

同志歡迎我感激。”


“賽歌臺上看傘頭,

個個出色顯風流,

鼓足勁頭爭上游,

錦上添花樓上樓。”


祝傘頭秧歌首次離石表演成功

“出戰呂梁鬥志高,

風捲紅旗漫天飄,

英雄榜上姓名標,

我為同志解徵袍。”


從13歲開始挑傘唱秧歌直到晚年


一生唱作秧歌千餘首

至今仍在民間廣為傳頌

他與人對唱的故事

也讓人津津樂道


年輕時,對唱高有貴

高有貴是高萬青同期傘頭

唱秧歌尖刻潑辣

極有才華

據說有次兩人對唱一天

不分勝負


高萬青:

“秧歌到來喜心懷,

樂的我們穿不辦鞋,

自古客由主安排,

對上秧歌再進來。”


高有貴:

“東山掛出免戰牌,

西山來還是頭一回,

聽說貴府有高才,

我大膽闖進曹營來。”


高萬青:

“東山上你是一隻虎,

老虎下山不如狗,

老鼠入了狸貓的口,

爪爪雖刨你難逃走。”


高有貴:

“十二相屬鼠第一,

小小狸貓算老幾,

深山的豹子張開咀,

連骨頭帶肉吃了你。”


中年時期,對唱李鼎銘

李鼎銘,陝北米脂縣人

遍讀經史子集,

與國民黨名將杜聿明是表兄弟

47年陝甘寧邊區政府

同中央後委一起遷駐在臨縣高家坪村

時任邊區政府副主席的李鼎銘

與高萬青精彩對唱流傳千古

成為晉陝兩省秧歌巔峰之戰

臨縣有史以來最有才的傘頭!非他莫屬!

李鼎銘:

“千里華山是文峰,

文王武王兩聖人。
西望長安風景好,

自古名人出西秦。”


高萬青:

“九曲黃河為硯池,

大堯大舜在山西,

解州關某奇男子,

則天皇帝生文水。”


老年時期,對唱李銘瑤

李銘瑤

臨縣傘頭秧歌第二代代表人物

臨縣傘頭秧歌宗師

當時風頭正勁

這二人對唱充滿新老交替

使命傳承的意味

臨縣有史以來最有才的傘頭!非他莫屬!

李銘瑤:

“鬧罷秧歌往回走,

高先生將我往住吼,

有甚說的你開口,

無非是要來對兩首。”


高萬青“

“李銘瑤年輕正有勁,

你要對唱我高興,

雖然年老上不了陣,

還想揣一下你軟硬。”


李銘瑤:

“我年輕,你老漢,

文廟下面拉火線。

磨快刺刀好好地戰,

山水越大越好看。”


如今


先人已逝

精神永存

臨縣傘頭秧歌的傳承和發揚

還要靠我們年輕的新一輩

去努力去開拓去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