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劉禹兵!在這裡把我的故事講給你聽

叫劉禹兵,1978年生,臨縣劉家會鎮劉家會村人。我的父親是一名音樂教師。受父親感染薰陶,我從小就愛上了音樂藝術,上小學時學會了識簡譜,並可以拿起嗩吶、二胡、笛子、口琴等許多樂器吹奏我們本地的民間曲調或地方小戲音樂。

上了初中後,我更是踴躍參與學校組織的各種文藝活動,在校園合唱隊中當過指揮,在宣傳隊中曾挑傘唱秧歌。因多次上臺表演,當時在劉家會本地已經小有名氣。初中畢業考入高中後,因中途有藝術類中專面向全區招生,我便在二中肄業直接考入呂梁藝術學校。在校四年期間,我主修樂器二胡,兼修自修了聲樂、戲曲、編導等各種專業。

我是劉禹兵!在這裡把我的故事講給你聽

1999年,藝校畢業後我被分配到臨縣二中上班。參加工作以來,我一邊刻苦鑽研音樂教育,一邊深入探索民俗文化,同時通過自身努力考入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函授學習,取得了語言文學專業大專文憑。工作之餘,我積極參加社會各種藝術類賽事,多次獲獎。特別是,在兩千年臨縣舉辦的“百名傘頭擂臺賽”中榮獲一等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我是劉禹兵!在這裡把我的故事講給你聽

葬禮文化中禮生站禮是一門莊重嚴肅、典雅高貴的綜合藝術。多年來,在紮根於呂梁山脈的葬禮文化之中,我深入基層農村瞭解各地風土人情,集思廣益、博採眾長,形成了獨特的編唱風格。在禮生唱文中,我擅用多字長調,把民間語言中更加親切的許多感嘆性虛詞運用表達出來,使現場氣氛更有感染力。在唱文鬥耍一類中,我注重禮生形象,講究文明禮貌,以便讓老百姓認可接受贊同。在唱腔中,我把原來許多的民間傳統曲調進行了二度創作,使其更加抑揚頓挫、情感飽滿,悅耳動聽、優美感人。同時,我也注重聽眾的聽覺感受,力求把每一個字咬死咬爛,達到字正腔圓吐字清晰的效果。

我是劉禹兵!在這裡把我的故事講給你聽

臨縣傘頭秧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傘頭秧歌的傳承與發展、改革與創新是我們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作為一個從事多年民間藝術演唱與研究的臨縣人,我將不懈努力,不忘初心,在藝術長進與自身藝德修煉的同時,將培養下一代作為重中之重,把傳承民俗文化的接力棒認認真真的傳遞給德藝雙馨的民間文藝工作者手中,讓我們呂梁山獨有的民俗文化發揚光大!


作者:劉禹兵,臨縣二中原團委書記,傘頭屆號稱“八大金剛”龍頭老大,臨縣傘頭秧歌協會秘書長,臨縣民俗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