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訟加速器”計劃:加速中國律所互聯網化進程

天同訴訟圈 | “無訟加速器”計劃:加速中國律所互聯網化進程

天同訴訟圈 | “無訟加速器”計劃:加速中國律所互聯網化進程

最近這幾年,我經常在全國各地給律師同行講課,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來自當地的中小型律師事務所。無論是律師還是律所管理者,對於未來的發展,他們總有一些困惑:如何用更加優質的服務吸引和留住優質客戶?律師如何才能擁有更好的工作狀態和發展前景?中小型律師事務所如何在競爭激烈的法律服務市場中立足?

這常常讓我想起十多年前創立之初的天同。雖然現在的天同在業內頗受矚目,但說到底,我們只是一家小所。在天同成立之初,北京的律師行業已然大所、強所林立,法律服務市場的份額幾乎已被瓜分完畢。作為一家剛剛起步的小所,我們勢單力薄,舉步維艱。那時的我們也同樣不知道如何從這樣的環境中突圍,我們進行過許多探索,卻總是處處遇挫。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說天同在這些年還取得了一些成績的話,完全得益於我們對專業分工和流程管理的堅持。

一、律所的專業分工與流程管理

我們始終相信,越專注越強大,無論對律所還是律所裡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如此。

對律所而言,我們主動將業務領域限定在了高端商事訴訟上,設計與之匹配的業務架構和工作流程,集全所之力在這一細分領域力爭做到極致。

對律師個人而言,我們把提供法律服務的能力細分為以下三種能力:業務能力、市場能力和服務能力。

業務能力是律師的核心能力,是律師在長時間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中積累的體現專業水平的能力;市場能力是案源拓展的能力,它與律師的專業水平沒有直接聯繫,卻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律師的收入和發展前景;服務能力是控制案件流程質量、保證用戶體驗的能力,它也不與律師的專業水平完全掛鉤,卻對提升客戶的滿意度至關重要。

我們相信,只有業務能力的提升才是律師應該著力的重點,其他能力應該由其他方面的專業人士承擔。

因此,我們設置了業務秘書的崗位,負責與客戶約定會談時間、撰寫會議記錄並遞交給客戶、提醒律師在關鍵節點提供相應工作交付物等服務性質的事務;我們設置了新媒體部門和市場部門,負責律所品牌的塑造和客戶關係的開拓與維護;我們甚至將律師的業務能力進一步細分為出庭能力和輔庭能力,由輔庭律師完成法律法規及案例檢索、可視化圖表製作等這類相對基礎性的準備工作,從而讓出庭律師把更多精力放在案件分析、訴訟策略制定這類更為核心的事務上。

在清晰分工的基礎之上,我們根據多年的辦案經驗,將辦案流程總結為若干個標準化步驟。這樣,每一個天同代理的案件,都是在出庭律師、輔庭律師和業務秘書的通力協作下,依流程完成,從而保障了每一個案件都獲得同等的高質量。十多年堅持下來,天同終於突圍,在市場上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專業分工和流程管理的重要意義,其實也是我在各地講課時重點分享的內容。我希望把天同的這些實驗性做法分享給更多同行,幫助和曾經的天同一樣處在迷茫期的成長中的律所以及青年律師們得到更好的發展。但我也常常發現,雖然許多人在現場聽得熱血沸騰,打算馬上大幹一場,但這之後卻往往偃旗息鼓一切照舊,並沒有什麼動靜。

雖然也不免沮喪,但我其實完全能夠理解這樣的狀況。專業分工的實現不僅需要理念的轉變,更需要市場環境和律所制度作為支撐。

由於法律服務的低頻性,選擇一個細分領域作為執業方向就意味著選擇了低頻需求中更為低頻的方向,律師和律所都擔心會“吃不飽”;而在傳統律所模式下,也難以提供組建服務團隊、市場團隊的資金和資源。無論理念多麼吸引人,現實障礙的突破卻始終是個難題。

然而,在思考天同未來的發展路徑時,我們似乎找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二、SaaS技術與共享式辦公平臺

我一直相信,僅僅通過制度來實現分工協作和流程管理是遠遠不夠的:越是緊密的合作,就越需要實時便捷的資料共享和信息傳遞。而在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行動都是彼此獨立的,每個人的工作成果、工作資料往往也只儲存在自己的電腦裡,難以共享和協作。此外,通過流程來規範工作仍然存在極大的彈性,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尤其是缺乏有效的在線工具配合和支持,律師在實際的辦案過程中很容易把流程拋在一邊。

只有在一個共享式辦公平臺上,全所才能進行更為高效的協作。因此,從2012年開始,我們就開始探索律所的信息化建設。我們曾經嘗試聯手軟件公司,打造一套律所內部的OA或者ERP管理系統(即辦公自動化軟件或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統,是為實現無紙化辦公和優化企業資源及內部協同而產生的一種軟件管理系統),但這被證明是不可行的。除非為律師的工作提供真正的幫助,律師們很難養成在OA系統上記錄自己的工作狀態和工作成果的習慣,再好的OA系統最終也會被棄之不用。

我常常說,律師都是有個性的,是天下最難管的人,而OA或ERP試圖去用軟件“管理”律師,這個方向是很難做到的。事實上,中國的律師行業,嚷嚷信息化已經十餘年了,而全行業的信息化水準還很低,我想,總是想著去“管”,而不是“輔助”和“服務”,方向不正確,或許是一個重要原因。你們看,微信從來沒有強制任何人使用,也沒有國務院紅頭文件要求全國人民使用,但現在大家都在用,對吧?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的思路與傳統管理軟件思路的區別。

上週全國律師代表大會在京召開之際,我雖然不是參會代表,但我寫的那篇“每週蔣講”專欄文章《給律師代表大會提建議:呼籲國家加大對律師行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引起了代表們的高度關注,成為會議熱議的話題,並被寫入了大會報告。我在文中總結了律師行業信息化的難點所在,提出:

“互聯網時代的SaaS技術有可能為律師行業的信息化建設破局。”

我在這裡就此做進一步的闡釋:

SaaS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的簡稱,它的核心是提供服務。這與傳統的軟件系統代表著一種截然不同的理念:

它不再是一個用於記錄和管理律師工作的傳統軟件,而是一項能夠在雲端快速獲得的幫助律師們解決工作痛點的服務。

它並不是新近出現的技術。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國內就已經出現了基於SaaS技術提供客戶關係管理服務的公司。但直到最近,SaaS技術才在中國迎來井噴式爆發,成為互聯網領域的新風口。究其原因,這是與近年來大數據和雲計算技術的逐步成熟分不開的。正是基於更加成熟的數據採集和分析技術,SaaS技術才能提供越來越多的服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的工作。

這其實是另一種形式的外包。試想,當SaaS提供了諸如案例檢索、可視化圖表製作、文書寫作輔助、賠償費用計算這類由技術驅動的服務,它其實就完成了此前由輔庭律師承擔的輔助性工作;當SaaS提供了與客戶溝通見面時間,向客戶通報辦案進度這類服務,它其實就完成了此前由業務秘書完成的工作。

我們看過理查德·薩斯金的《明日世界的律師:寫給法律人的市場趨勢分析與行動策略》,他在書中提出,律師需要改變工作方式,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對法律工作進行拆解

,將許多例行和重複性的工作,用各種替代性的方法外包出去。計算機化,即用信息技術來支持和取代部分法律任務、流程、活動、服務正是其中一種重要的替代性方法。

可以說,為律師行業特別打造的這種SaaS將是一舉兩得的。

首先,不同於傳統軟件按版本升級付費,SaaS在雲端持續更新迭代,它將不斷吸納最優秀的線下工作方法,並結合現有互聯網工具資源來幫助律師提高工作效率,未來甚至可以機器代替人力,完成此前由業務秘書和律師助理承擔的部分工作;

其次,這種為律師定製的工具服務,也能培養起律師們在SaaS平臺辦公的習慣。而一旦這樣的習慣得以養成,律師之間不但可以實時共享彼此之間的資料和工作進度,原來的辦案流程也可以潛移默化地被固化為系統化的辦公模塊,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最大程度地減少流程上的彈性,保障律所的服務質量。

三、從所內協作到行業資源配置

之所以說這樣的思路可以幫助天同之外的更多律師事務所解決分工協作和流程管理的問題,是因為SaaS技術的低成本和高共享特性,可以幫助解決此前律所信息化存在的諸多難點。

首先,互聯網的無邊界意味著,為一家律師事務所開發的SaaS技術平臺也完全可以適用於其他律師事務所。為一家律所開發一個互聯網辦公平臺成本高昂,而當這樣的平臺可以供全行業的律師事務所使用,它帶來的網絡效應是無窮的,每一位平臺使用者的成本也就隨著使用者的增多而大大降低。

其次,傳統的部署軟件的方法個性化程度高,而且升級困難。而SaaS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將更多優秀的工作方法沉澱下來,形成一個個提升工作效率的功能點,聚少成多,直到覆蓋律師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不是基於管理的思路,而是幫助律師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務體驗,從而讓律師有更強的使用意願。

再次,在互聯網時代,當人力資源領域已經出現幫助HR相互交換求職者信息、互相推薦求職者的SaaS應用,我們也完全可以想象,在法律服務行業,出現律師、律所之間互相推薦客戶,將自身專業領域之外的案源推薦給其他同行的平臺。律師與律師之間,律所與律所之間的壁壘將被打破。曾經被市場範圍所限制的律師、律所的專業化程度也可以得到極大的提高。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其實也解決了前文提到的律師市場能力剝離的問題。當整個行業的資源被連接起來,律師沒有必要再把過多精力花在市場資源的開拓上,從而可以專注於業務能力的提升。

可以說,SaaS提供的不再只是簡單的律所內部的協同,而可以成為整個行業的資源連接器,甚至帶來律師行業整體生產力的大爆發。

我們確信,法律服務領域的SaaS平臺是值得做的,它將幫助包括天同在內的中國眾多的律師事務所實現互聯網時代的轉型升級。

這樣的升級恰恰也是與互聯網時代人們生活和工作習慣的改變趨勢相符的。隨著移動互聯網日益深度的滲透,客戶必然會越來越習慣於通過互聯網平臺尋找律師,而對律所來說,養成在互聯網上的工作習慣,在雲端積累更多體現自身專業能力的數據就變得十分重要。

四、無訟加速器,加速律所互聯網化進程

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藉著給全國律師代表大會提建議,呼籲國家層面加大對律師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其實我知道,這種事情,靠“等”、靠“要”是得不到的,最終還得靠我們自己幹出來。如何切實為快速提升中國律師行業的信息化水準做出努力,如何為中國律所的互聯網化進程加速,這是擺在我們這一代律師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我們“不等”、“不靠”、“不要”,律師群體中有志於此的同行們,咱們自己可以先幹起來!

故此,我們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推出“無訟加速器”計劃!

“無訟加速器”計劃,旨在利用SaaS技術,攜手中國的律師事務所加速互聯網化的進程。無訟是一個由天同孵化,而又獨立於天同的法律互聯網平臺。它擁有此前幫助天同打造新媒體平臺和數據基礎時所積累的能力,而又具備獨立運營無訟閱讀、無訟案例、無訟學院、無訟名片等項目時積累的資源和經驗。

我們誠摯地邀請全國更多的律所,參與到律所的互聯網化建設中來。“無訟加速器”計劃將分五年實施,目前展開的是1.0版本。1.0版本的第一期,我們只定向邀請包括天同所在內的10家律師事務所,加入“無訟加速器”計劃。作為1.0版本第一期受邀者,你們將是這個SaaS平臺創立過程的參與者與見證者,也將是它的第一批受益者。

為了保證“無訟加速器”取得良好效果,我們將綜合律所理念、業務素質、積極程度多種因素,謹慎挑選入圍的律所。我們希望你們具有很強的互聯網化的意願和探索雲端辦公方式的熱情,願意積極調動律所內部資源,參與到加速器計劃的各項行動中來,共同建設和完善SaaS平臺各項能力。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要麼做平臺,要麼學會平臺化的生存。”對律所來說,搭建平臺的成本高昂,同時還有賴於對機遇、技術的把握,但後者卻是門檻相對較低的。及早參與建設平臺,與平臺共同成長,才會是未來平臺成長紅利的受益者。

我們希望用5年時間,實現“無訟加速器”的逐步升級,一步一步幫助律所推進互聯網化的進程,最終實現徹底的雲端化的辦公與協作。

我們期待,通過“無訟加速器”及全行業的共同努力,5年之內,超過10%的中國律所實現互聯網化的加速發展,8到10年之內,超過1/3的中國律所在雲端工作。

我相信,基於雲端的創新律所管理模式將為行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在這一方面,我們甚至有望趕超美國的同行。也許,5年以後,不再是中國律師到美國學習雲端律所,而是美國同行到中國來觀摩!

“無訟加速器”,為中國律所的互聯網化加速!

來吧,我們一起,或許有機會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