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文·段宏剛

跟當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同鄉(山東高密)、同齡(1955年出生)的林建華,於1986年畢業於著名學府——北京大學,是當今教育界的風雲人物,從2010年12月起,到2018年10月,他在這8年時間裡,先後擔任重慶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這三所中國頂級大學校長的職務,給教育事業做出了較大貢獻,一時間風光無限,有望在教育史上留下輝煌的一頁。

然而,不論哪個行業,在很多時候,細節決定成敗,有時因為一個小小的疏忽而犯下錯誤,足以抹殺掉之前所建立起來的威嚴和光芒。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世上沒有完美之人,是人都會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犯錯,只要能及時改進,知恥而後勇,都會被認為是善莫大焉的事情。

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林建華

但是,並不是每個錯誤都有機會被改正,即使當事人改過自新後,也很難得到其他人的原諒。只因為一些原則性的、常識性的錯誤,如果犯了,將會成為無法抹去的汙點。

林建華恰恰是因為犯了一個不該犯的常識性錯誤,才被推到風口浪尖,即使他事後非常認真地寫了一篇道歉信,仍然沒有得到大部分人的諒解。

事件起因是這樣的。

2018年5月4日,北京大學適逢120週年校慶,在這樣意義非凡的活動上,作為一校之長的林建華,必定要發表重要講話,以此來彰顯“北大精神”。於是,他熱情洋溢地登上臺,在眾目睽睽之下,發表了主題為《大學是通向未來的橋》的講話。在講話中,不知何種原因,他硬生生將鴻鵠(hú)錯唸作鴻鵠(hào),引起臺下鬨堂大笑。第二天,這件事持續發酵,引起了北大學子的眾怒,最終,在互聯網的關照下,此事被炒得沸沸揚揚,他本人也成為大眾消遣、調侃的對象。

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北京大學

林建華的原話這樣說:希望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愛國,忠於祖國,忠於人民;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鬥者;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幹家。

戴著一副金絲眼鏡,看起來溫文爾雅的林建華,怎麼看都有一派學者風度,但當他從口中把“鴻鵠(hú)”二字想當然地讀作hóng hào的發音時,所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一名菜農錯把麥苗當作韭菜向人兜售。

“鴻鵠”是對天鵝、大雁之類的大鳥的統稱,因為這些大鳥善於迎著大風高飛,意志堅定,並且體態優雅美麗,因此,常常被文人墨客看作是高尚、勇敢、堅強的象徵,用成語“鴻鵠之志”來形容一個人具有遠大的志向。

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鴻鵠

中國漢字總共有10萬左右,常用漢字目前有6000多個,《現代漢語詞典》經過2016年9月的修訂,已經完善到第七個版本,收錄常用漢字組成的詞彙約有7萬多個,“鴻鵠”以及包含“鴻鵠”的鴻鵠之志、心有鴻鵠、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鴻鵠高飛一舉千里,這些詞彙或成語,都屬於常用詞彙,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人,都能明白它們的讀音和含義,寫作文或演講時,使用它們大概率不會出錯。

熟悉《史記》的人,不會對“鴻鵠之志”感到陌生,它出自《史記·陳涉世家》裡一句話: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秦朝末年,陳勝年少輕狂,但為了生活他不得不給地主做僱農,某次他跟一幫長工在地裡幹活時,突然心中不爽,扔下農具,對其他長工說:大家都不容易,以後如果誰發達了,不要忘記曾經在一起下苦的窮哥們。其他長工覺得他們這類人一直當僱農,是天命註定的,怎麼會富貴發達呢?於是,他們就嘲笑陳勝異想天開。陳勝看到其他人如此麻木,就嘆息道:可悲呀,小小的燕雀是不會明白鴻鵠的遠大志向的。

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鴻鵠之志

“鴻鵠之志”因為帶有生動的歷史典故,使用率相當頻繁,自秦代之後,在許多詩詞歌賦裡被引用,因此,它屬於常用詞彙。把常用詞彙的讀音唸錯,在本質上是犯了一個常識性的低級錯誤,如果是普通人,大家聽後除過樂呵樂呵,最多認為他胸無點墨、無知無畏之外,不會再去上綱上線,批評他誤人子弟,人文素養乃至人格精神有問題。

但林建華的身份不同,他具有博士學位,還是著名學府北京大學的一校之長,他的一言一行所代表的不僅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學術水平,更代表的是北大的精氣神。這樣的錯誤,他不能犯,也犯不起。

想當年,嚴復、蔡元培、胡適、馬寅初等學者型大教育家任北大校長時,是多麼讓人心服口服,他們以虛懷若谷的人格魅力和博古通今的學術水平,給北大凝住了“兼容幷包”的文化氛圍,深刻地塑造了北大的精神風貌,讓北大逐步成長為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一度成為文化精英施展拳腳、實現人生抱負的理想場所。

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中國大學排名

如今的北大,是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其中,工科、理科、文科在全國所有綜合類大學中,都高居第一,綜合實力在世界知名大學裡邊長期排在50名左右,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教育聖殿,每個學子以進入北大學習為榮耀。

然而,作為北大校長的林建華,才學實在不敢恭維。他在2015年2月上任北大校長,因為這次“口誤”,他註定要成為北大歷史上的另類校長,無論他在北大三年教育生涯裡做了什麼樣的光輝事蹟,他留給世人的所有記憶,都將停留在“白字事件”上,這是一段無法抹去的汙點。

只因為,錯把“鴻鵠”讀“鴻浩”這個行為,如同一面反光鏡,把文化界、學術界、教育界一些德薄才疏、不學無術的專家打回了原形,讓世人看清了他們的真面目。

他曾是北大校長,因“口誤”引起眾怒,是學術之恥還是另有因由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從“口誤”背後所折射出來的問題,恰恰證明了當今一些知識分子在治學精神上的敷衍了事和碌碌無能。

其一,林建華的演講稿必定不是他自己所寫,即使別人代筆,他面對自己的演講稿,極有可能沒有預習,要不然,他第一次看到“鴻鵠”兩字不會讀時,肯定會詢問他人或者查字典,不至於在後來的演講中弄出笑話。

其二,林建華的道歉信寫得雖然很認真,但缺乏誠意,按照他的意思說,他讀書時沒有趕上好時代,對這個詞彙確實不熟悉。這樣解釋顯然是為自己開脫,幾十年前他對“鴻鵠”不熟悉,幾十年後他仍然不熟悉,就實在說不過去了。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難道這幾十年林建華一直坐在高位上裝模作樣、混日子?也許只有他心裡最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