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悉尼 | Vic's Meat Market


悉尼魚市場意料之中地淪陷為菜市場般的大媽團和旅行團戰場。吃盤生蠔來只海膽,開開胃打打卡,然後去停車場對面這“維克的肉市場”,其實這才是我倆來這裡的原因(魚市場吃海鮮這事兒留到墨爾本)。

VMM乃高檔肉販子Victor Churchill旗下的分支。除了零售以外,還同時供貨給市內許多著名餐廳,自身亦是餐廳。

在肉市,那肉食自然就是焦點所在。扒類有不同類型的谷飼和草飼牛排,後者普遍要更便宜。另外還有MS5以上級別的和牛牛排,可惜當天不供應。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所以選了谷飼去骨肉眼牛排scotch fillet。貌似這是大洋洲的叫法,也可能叫whiskey fillet,而ribeye指的則是帶骨肉眼(例如 或“斧柄”骨頭更短的牛仔牛排等等)。

這片肉眼扒本身比想象薄,習慣了美國那種至少1.25寸的厚度。但薄歸薄,這其實對火力控制的要求蠻高的,外面焦香容易,但中間同時不柴就難了,動作得快。

Medium-rare即三成熟是我接受的上線。之前寫這篇食記時正好在看《我們是真正的朋友》,原來小S也是同樣的牛排偏好=)其實再生點兒也行,但再老再幹就不喜歡了。且看火候如何。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廚師技術不錯,這片牛排火色均勻微焦,可見清晰的裡外分層以及內部的漸變粉紅,賣相甚美,引人垂涎欲滴。

有若干蘸醬可選,但天生麗質無需濃妝豔抹,加上精準火候,只消撒把海鹽和胡椒就足以綻放光芒。至於這光芒呢,的確亮眼但並非亮爆眼球,不過鑑於35澳元這白菜價,還是超值得亮瞎眼。

(插個題外話。也是同一集《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看到的,在緬甸吃牛排會配西瓜醬、菠蘿醬、百香果醬...聽起來有點怪怪,但又有點想試試)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收銀臺上掛著“smokin'”匾額,可知餐廳真正特色

牛排固然很滿足了,但餐廳的招牌其實是煙燻類美式燒烤。像牛排這種使用明爐猛火的燒烤叫grill,而使用燻爐通過low and slow“低溫慢火”和熱氣流的做法被美國人稱為barbecue(或許該叫燻烤),以後在邁阿密的The Pit BBQ食記再細說。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燃料產生的熱力與熱氣,通過用以烹製食物的圓筒形煙箱,再由後端煙囪排出

收銀臺後有個兩噸的黑色煙燻爐,來自美國燒烤聖地肯薩斯州的Yoder公司,老闆Anthony Puharich說是全澳最大的一臺也是出口北美最大的一臺煙燻爐。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外號“黑金剛”的大鐵爐燻出來的明星產品之一是這款被慢烘十幾小時的brisket煙燻牛胸

牛沒有鎖骨,所以牛胸需要承受整頭動物約60%的重量,因此該部位肌纖維發達而明顯,真的需要很慢慢慢慢慢的火才能燻軟,五公斤的牛胸通常都是十小時以上。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Vic's也藉助”得州柺杖“錫包手法

好比冬天的暖氣對著你吹幾個小時,牛胸會容易幹,所以還可能需要運用不同手法保溼加溼。譬如說藉助“得州柺杖”Texas crutch方法以錫紙把肉裹起來,或者注射高湯、醃汁,又或者“最後一公里”的時候取出並放在保溫箱內讓牛胸用餘熱自烤。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美味,再次體現優異的食材與廚藝。強壯的胸肌纖維之間的豐富結締組織,被“低溫慢火”分解為明膠般的肉汁兒。

拿在手中尚能完整地保持原狀,但入口瞬間散開,蔓延出火氣煙霧。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一頭豬,準備要吃牛

難怪有老饕專門為這牛胸而來,連麵包都不要只吃肉,另外pulled pork手撕烤豬肉亦備受青睞。實際上豬肉才是美式燻烤的主力軍,其中一個緣由是因為菜系發祥地的美國南部相對貧窮,而豬把玉米轉化為肉的效率比牛高出5倍。當然也因為豬肉好吃啦!

肯薩斯州尤其是得克薩斯州的草原廣袤,利於養牛,所以牛肉類燻烤就流行起來了。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牛胸點的套餐,飲料加兩元升級為啤酒,選了本地廠家Young Henrys的淡啤;配菜點了冷拌捲心菜coleslaw,這美式燻烤葷食的經典搭檔做得很棒,沒弄成水汪汪,小小創意是抖了一把蔥花,更是清新化膩。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牛胸繼續。服務員推薦留到最後吃的“甜品”是牛胸上的特殊部位burnt ends“燒焦末端”。這是肯薩斯州燻烤的標誌之一,尤其是黑黢黢的bark“燒焦樹皮”外層最有亮點。

這東西源於肯州著名的燻烤餐廳Arthur Bryant's。十幾斤的牛胸是整片煙燻的,其中胸骨附近鼓起的肥肉在烤制時候變成焦黑的“burnt ends”。以前此部位是直接切掉拋棄的,廚房員工自己吃,有些懂行的老客戶也會去免費分一杯羹。直到1970年肯薩斯土著Calvin Trillin書裡的一句話,才曝光了這被有意無意地隱藏起來的秘密。

在慢烤煙燻時,醃料裡的水溶性物質,例如鹽,會被肉的水分與煙的水氣所溶解,與水分產生電化學反應並滲入到內部。同時,從肉裡湧出來的脂肪則與醃料混合並溶解某些脂溶性物質,但這些複合物通常因為分子太大而不能像鹽那樣穿透表層進入內部,只能停留在表面,給牛肉裹上一層鮮亮油潤的釉漿。

黏糊糊的釉漿會粘上懸浮於煙裡的細微顆粒芳香物質並因此變黑,所以成品樣子黑得像焦炭,卻沒有碳化的刺鼻粗糙氣味。隨後醃料逐漸變幹,美拉德反應啟動,外層的化學構成開始轉換。此時醃料下面即牛肉表面的蛋白會靠攏並擁抱,聚合成為叫pellicle的緊密薄膜,連同幹固的香料外殼形成“樹皮“,一塊塊牛肉就像紅褐雜陳、色澤錚亮的黑瑪瑙。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牛肉太妃糖變牛肉棒棒糖

Vic's按照肯州的傳統做法,肉切成方塊兒,耗時幾個鐘頭以不同火力燻烤,成品有點像帶著煙燻味及牛腩味的甜口紅燒肉。

在美國以外好像還沒吃到過這東東。一顆顆無比腴美甜糯的牛肉太妃糖,不過樹皮可以更豐厚、更焦脆。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之前提到的rib eye在澳大利亞指的是帶骨肉眼,可見近處的牛仔牛排(即骨頭短的戰斧牛排)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和牛漢堡肉餅

悉尼:魚市場旁邊的肉市場,來吃牛排、牛胸和牛肉太妃糖

Tame the beast...想要馴服野獸,就先餵飽野獸

餐廳只是店的小半,旁邊是名副其實的肉市,滿屏的蛋白,從幹熟成和溼熟成牛排,到和牛漢堡肉餅與各式自制香腸,以及專為奧地利炸排所用的薄片小牛肉,甚至其他土特產肉類,可見老闆的屠夫家族背景。

如果住民宿,估計會忍不住買兩片回去夜宵。


地址:50-60 Bank St, Pyrmont NSW 2009

電話:+61 2 8570 8570

人均:AUD 33


PS: 在我主頁搜搜你感興趣的城市,興許我去過吃過寫過的,也會合你胃口。Ludia小姐持續更新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