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立國不到100年,朱元璋卻10個月平定天下,祕密就在於得人心

元朝為什麼短命?有可能就是在古代中國嘗試不用”儒家大師“的結果(尤其對比同樣有民族壓迫但是重用了儒家的大清)。

有人提到包稅制,其實,歷史上明確採用過包稅制的國家有埃及托勒密王朝、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荷蘭、普魯士、瑞典、俄國、馬木魯克王朝、奧斯曼、莫臥兒帝國,也就是說中國反而是異類。

元朝立國不到100年,朱元璋卻10個月平定天下,秘密就在於得人心


包稅制的優缺點很多人也都討論過,優點是真的收得上來錢,缺點其一是增加叛亂風險(至少歐洲人自己就是這麼認為的),其二錢都給承包商(當中也包括一些士人大地主)收了,全國那麼多儒生士子還能幹什麼?

但是中國大體來說有兩個特殊性:

其一,包稅制與季風氣候下的農業容易大災這一點疊在一起,叛亂風險可能是高上加高。元統元年(1333年)京畿大雨,饑民達四十餘萬。二年江浙被災,饑民多至五十九萬,至元(後)三年(1337年),江浙又災,饑民四十餘萬。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連決三次,饑民遍野。在天災人禍的迫害下,農民成群地離開土地,武裝起義相繼而起。

這些年份,元朝可以說是運氣好,才沒有馬上就爆發大規模的反元起義。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直接誘因,還僅僅是集中了大批民工修黃河,然後就”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了,這在歷代王朝史上,算是大起義誘因最不嚴重的一次了,可想而知要是碰上漢末明末那種極端氣候,元朝會是什麼樣子。

元朝立國不到100年,朱元璋卻10個月平定天下,秘密就在於得人心


其二,元朝中國人口多城池多,這麼多人口、城池自漢以來實行了1000年的體系,豈是那麼容易就能顛覆的。早在三國時代,像徐晃這樣的武將都知道,打天下要多招撫士心,華北70個郡,那麼多個城要一個城一個城硬打,打到何年何月才能完,如果得到儒生士人支持,就事半功倍。

然後把這個理論套用到朱元璋北伐,就可以發現幾乎是完美契合。得人心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其實說白了就是穩固政權,爭取儒家士人支持。

為了爭取人心,朱元璋首先廢除了強徵軍糧,轉而推行屯田法,大力開展軍隊屯田,任命元帥康茂才為都水營用使,負責興修水利,又分派諸將在各地開墾種田。朱元璋還不斷網羅人才,在應天還專門修建了禮賢館來接待。這些人在朱元璋統一全國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朱元璋十分尊重儒士,他曾在至正十八年(1358年)召見儒生唐仲實,詢問漢高帝、漢光武皇帝、唐太宗、宋太祖平定天下之道,這也表明朱元璋決心要開創一個新的皇朝。

元朝立國不到100年,朱元璋卻10個月平定天下,秘密就在於得人心


有人說農民軍起義了鎮壓就行,其實元軍雖然遠不如開國時,這一點並不能說做得很差,起碼北方紅巾軍的確給元朝鎮壓了。紅巾軍雖然大大消耗了元朝的軍事實力,但真正打垮元朝的就是朱元璋穩固政權之後的北伐。

1367年十月,朱元璋任命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北伐中原,並且發佈《諭中原檄》感召北方民眾(中原士人,士人才識字)起來反元。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軍沿運河直達天津,二十七日進佔通州。八月,明軍進逼北京。

元朝立國不到100年,朱元璋卻10個月平定天下,秘密就在於得人心


也就是說,一共10個月就打到北京城下了,當年成吉思汗打華北可是打了幾十年都沒打下來。這個過程中發生了啥,記載不是很詳細,不過除了山西之外,明軍有沒有什麼地方圍攻了很久才打下來。

所以過程總結成四個字應該未必十分錯,唯望風而降而已。例如僅僅只用4個月就打下了整個山東,俘獲士卒3.2萬餘人、馬1.6萬餘匹、糧59.7萬餘石、鹽5.37萬餘引、布絹8.07萬餘匹。


元朝立國不到百年,朱元璋策馬十個月就恢復中華,這其中的秘密很值得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