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作文:嫁人要嫁孔子這樣的人


嫁人要嫁孔子這樣的人!




就我這樣毫無“治天下”宏願的小女子而言,《論語》中的孔子形象更吸引人。想起俄羅斯一首流行歌曲《嫁人要嫁普京那樣的人》,如果用現代女性的審美觀點和擇偶標準來衡量,孔子真是一個值得嫁的好男人。

首先絕大部分的女人都是“外貌協會”的。歷史書上的孔子畫像五官端正,身材高大,既不像杜甫傲骨嶙峋,也不像張飛滿臉戾氣,更不像現在流行的韓國小生渾身奶油味道。《論語》中說孔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這裡雖然沒有具體描繪外貌,但氣質絕對是超群的。有人或許會說,男人吧,在外都道貌岸然,回家就原形畢露,粗鄙不堪。

在《述而》篇中還有一章,是這樣說的:“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意思是孔子在家閒暇無事時,容態舒適自得,神色溫和愉快。由此可見,他是一個表裡如一的人。當然,外貌只是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東西,比如性格、愛好、情趣等等。

孔子是個溫和的人。如“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和別人唱歌,聽到別人唱得好,一定請他再唱一次,然後也跟著唱和。可見其與人相處,態度親切,與人為善。

孔子還是個真誠的人。“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子於是日哭,則不歌。”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流露惻隱之心,本是普通。但是常人僅限於一刻氛圍,別人的痛苦過眼即忘。而孔子卻是真心體諒對方的悲傷。想想那些前一小時還在口口聲聲說心疼你掉眼淚,下一秒卻在燈紅酒綠中樂不思蜀的人,真心覺得孔子的悲傷彌足珍貴。

孔子也是個善良的人。“子釣而不綱,夜不射宿。” 意思是隻釣魚不用網捕,不射殺夜間棲息的鳥。表面上說的是他愛護小動物,實際上仔細一想,說得是為人不貪婪。而“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則進一步說明,在孔子的心理,人是更應該關愛的。

孔子還是寬容的。社交網站上統計,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男人因為忍受不了妻子的嘮叨多疑而吵架。可是自盤古開天闢地,上帝用一根肋骨造出夏娃開始,女人本來就是敏感脆弱的動物,娶了又受不了幹嘛娶呢!孔子就深知這一點:“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所以他足夠寬容,一來懶得吵,二來他善於反省,吵不起來。“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隨便猜測,不武斷,不固執,不以自我為中心。還“吾日三省乎吾身”“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像山一樣鎮定,像海一樣包容,得夫如此,婦何求也。

有了這些當然還是不夠的,接下來說一點現實點的。女人最怕的是什麼?估摸著都怕時刻要為基本生存擔憂。這一點孔子顯然做得很好,縱觀其七十三年的人生,富貴也曾官拜魯國大司寇,一般情況也好歹是個校長,頂不濟的流浪生活裡,也還有著一大幫子學生弟子幫襯追隨,不用擔心嫁了他會缺衣少食。

孔子在做事業的同時,非常有生活情趣,且不說他愛好廣泛,曾向師襄學過琴,又和萇弘研討過音樂,單說“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就可見他很懂得享受生活。

而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孔子多麼博學啊,連他的弟子顏淵都嘆曰“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未由也已。”你說要是天天跟著他教教書,寫寫文,早上可以論道,中午可以學禮,晚上還可以吹吹純文化的枕邊風,耳濡目染,日日受其薰陶,該能學到多少東西啊。

寫到這兒忽然有點心虛,綜上所述,全是談的從孔子那兒可以得到什麼,卻隻字未提自己應該為對方做什麼。對於一個不懂得付出的女人,我想夫子大概是看不上眼的。不幸福的婚姻從來如此,要求對方完美,卻忽略了對方也在考量著“娶妻該娶花木蘭、文成公主、李清照、白素貞……”。

所以,還是先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吧。

中學生作文:嫁人要嫁孔子這樣的人

孔子夫婦木像


對於孔子的學識、品德、成就,早已蓋棺定論。關於孔子的相貌,歷史上還有一些不同說法,但可以確定的是,孔子給人的直觀印象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山東大漢,一個非常威猛的男人。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上,到底是一位什麼樣的女子,最後與聖人組建了家庭,生兒育女呢?

歷史上關於孔夫人的記載很少。《論語》記載著孔子教子和嫁女的事。孔子一生坎坷,出生不久即喪父,17歲喪母。儘管孔子有九個姐姐和一個哥哥,他們卻均屬同父異母,並且哥哥孟皮還是殘疾人。出生於這樣的家庭背景,孔子能夠娶妻,除說明孔子才能有過人之處,同時也證明,那個當初看上他的姑娘,確實是有胸懷、有眼力的。

嫁給孔子的這個姑娘是亓官氏。與孔子一樣,她也是宋人後裔。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19歲的孔子娶亓官氏為妻,一年後丌官氏生子。魯昭公曾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故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後來,亓官氏又生下一個女兒。

中學生作文:嫁人要嫁孔子這樣的人

影視劇中的孔子夫婦

因為缺少歷史記載,亓官氏的喜怒哀樂一直沉寂在歷史中。直到宋朝,儒學興盛,亓官氏才被宋真宗趙恆追封為“鄆國夫人”,後又被加封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夫人”。明嘉靖八年孔子改稱“至聖先師”,她也被稱為“至聖先師夫人”。孔子死後,亓官氏即同孔子一起被祭祀,唐代開始建有寢殿專祠,早期曾有塑像。

聖人的家庭,我們很難用幸福與否作簡單的二元判定。家庭與事業的失衡,現實與理想的碰撞,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對立,個人利益與天下人利益的得失,等等,孔聖人需要權衡取捨的常人很難理解。因為他早已將自己許給了蒼生黎民,他的人生已不再屬於他自己。

所以,嫁給聖人,不僅自己的思想學識要跟上,還可能要付出常人難以忍受的犧牲。若非如此,又怎麼成就那位享譽後世的孔聖人呢?

從另一個層面看,確實並非隨便一個女子就可以嫁給孔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