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永春縣東關家風家訓館——首批泉州市家風家訓館之一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展館簡介】

永春縣東關家風家訓館坐落於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田中角落的福安堂,佔地3260平方米,間數70有餘。由外碧陳氏族裔秉承“爾德邦家重,鴻恩奕世新。炳農為臘職,興國以成春”之祖訓興建。周邊勝蹟薈萃,青雲官道、陶瓷古窯、通仙古橋、抗倭古寨、海絲渡口、陳坂宮、開永媽祖廟、盤古聖廟,皆聞名遐邇。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東關橋,又名“通仙古橋”,始建於南宋紹興十五年(公元1145年)

全館分為五大功能區:家風家訓展示區、鄉土文化傳承展示區、華僑歷史記憶展示區、生產生活器具展示區和農家小院休閒區。現有族譜、僑批、生產生活用具,田契和廟宇碑刻等資料。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永春縣東關家風家訓館籌建至今三年有餘,已完成布館工作。由外碧村民陳祝新等人負責,有專兼職人員進行管理,2018年已開館,開展相關體驗活動和實踐活動,讓鄉村更美、“鄉愁”更濃。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展館點評】

館內功能齊全、區分獨到,尤其把舊時的農用工具收集一館,應有盡有、琳琅滿目,他們堅持學習教育與互動體驗相結合,給參觀者以“家的思念”“夢的牽繞”,讓鄉愁更加濃厚。2018年開館以來,面向社會開展了一系列以家風家訓為牽引的學習實踐活動,發揮了很好的教育傳承功能。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通途》2019.2.16攝於永春東關橋,寧靜的古橋下,小船穿行而過,宛如一幅優美的圖畫。

【延伸閱讀:東關橋】

傳說宋朝的時候,泉州府官來永春巡遊,途經湖洋溪時,被岸上的秀麗風光吸引住了,可惜,兩岸只有一艘渡船,交通十分不便,於是下令縣官要在一年內建成此橋。縣官總管家馬用擔任建橋。他借勢搜刮民膏,恰逢旱年,莊稼顆粒無收,民工無心建橋。期限已近,建橋卻沒有進展。這時一位拄著柺杖的老人出現了,他巧用妙計,使馬用付出了大米5000擔,銀子1.5萬兩,從而及時建成此橋。橋建成後,有人看見他腳踏白雲,從橋上往泉州府方向飄去了,人們都說這位老人是神仙,因此又叫“通仙橋”。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橋內橫樑下有一副副民間繪畫傳說,圖為文王求賢。圖源:花巷

800年永春東關橋家鄉的家風館

圖源:美麗僑鄉


部分文圖 :旭萍 興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