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時代的歷史故事是真實存在的嗎?

用戶5496282578160


首先肯定的回答題主:傳說時代的歷史故事不是真實存在的,並且那不叫歷史故事,叫歷史神話。

傳說時代又叫上古時代、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或神話時代,在我國指的是夏朝以前的歷史時期。

大約六七千年以前,各地以不同形式走向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還留下了新石器文化,這時各族有自己的圖騰崇拜及宗教和神話,但往往是些朦朧的記憶或結合後來的宗教思想所作的描述。到大約五六千年前,各地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有了內容較豐富的神話傳說。

這樣的神話傳說靠歷史文獻記載下來,並逐步發生由較簡樸到較複雜,由缺乏系統到逐步有系統,由神性很濃逐漸演化成人性,由純神話逐步變成歷史故事的演進變化。

比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夸父追日等等故事,但這些不是歷史故事,而是歷史神話了。

神話來源於原始社會時期,人類通過推理和想象對自然現象作出解釋,但是由於這時的知識水準非常低下,因此經常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神話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類的認識和願望的理想化。

因此,傳說時代的歷史故事不是真實存在的。


大江侃歷史


不知道你是否還記得電視劇《神話》中的一幕,劉邦當皇帝之後,史官正在篆刻史書,當提到“易小川”的時候,劉邦搖了搖頭。

通過這個片段,就可以看出歷史是帝王想讓你看到的,你才能夠看到。

當然,歷史的時間軸很長,帝王能夠影響的只是小一部分。

所以,我的觀點是:“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歷史和歷史故事雖然有一定的人為因素,但也確實可以給人們帶來警醒。

歷史故事真實性有待考究,但是歷史確實存在

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楚漢之爭、三國爭霸、盛唐繁宋、鐵騎大元、日月明朝等等,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經歷的大大小小的王朝都是真實存在,也是我們國家珍貴的寶庫,也是中華民族至今能夠延續至今的原因。

我們現在大大小小的節氣也是跟歷史密不可分,端午節紀念屈原、寒食節紀念介子推,等等。

歷史也一直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的春節、我們的語言、我們的文字、我們的禮儀、我們的飲食文化,可以這麼說昨天的我們已經成為歷史的一部分。

歷史故事的具體剖析

歷史故事事例一:司馬光砸缸

古時候有個孩子,叫司馬光。

一天,他跟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兒。花園裡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裡裝滿了水。有個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兒,一不小心,掉進大水缸裡。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嚇哭了,有的叫著喊著跑去找大人。

司馬光沒有慌,他舉起一塊石頭,使勁兒砸那口缸,幾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裡的水流出來了,掉進缸裡的小朋友得救了。

這個小學課文大家都學過吧,但是我們對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卻很少去懷疑。

司馬光,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那麼關於他的砸缸救人的歷史故事,我們無法考究。但是,故事的真實性與否已經沒有那麼重要,因為他已經是成功人物。我相信如果他是一個無名小卒,砸缸這種事肯定也不會被我們知道。

所以說,歷史故事具有一定的名人效應,如果歷史人物是成功的,他理所當然的各種事情都會被記載和傳頌。

歷史故事事例二:劉邦斬白蛇起義

劉邦天生容貌奇異,高鼻樑,龍形的眉宇,左腿有七十二顆黑痣。他生性寬仁愛人,心地開闊,不拘小節。作為亭長押送犯人前往驪山勞動,途中劉邦就釋放了犯人,說:“諸位都走吧,我也從此逃跑啦!”劉邦帶著酒氣夜間從澤中小道穿行,讓一人在前邊探路,探路的人回報說:“前面有大蛇橫在路中,請回去吧。”劉邦卻走上前去,拔劍將蛇斬為兩段,道路通了。後面的人來到蛇死之處,看到一老婦哭泣。人們問老婦為什麼哭,老婦說:“我的兒子是白帝子,變為蛇,躺在路中間,今天讓赤帝子殺了。”

沛縣的青年人聽到後都願意跟隨劉邦。

斬白蛇起義,這個故事無疑給劉邦添加了神話的色彩,那個時候的民眾多信鬼神,劉邦作為赤帝之子,自然而然被擁護為大王。

此事的真實性有待考究,但是不信鬼神的當代人多認為是劉邦為自己起義營造輿論氛圍,也是為了籠絡人心。

歷史故事,有時會誇大人物成就,有時會增加鬼神色彩,但無論如何變化都是圍繞當時的朝代、人物,所以說歷史故事具有一定真實性,可以給我們帶來參考,帶來啟迪。


這兒有史料


傳說時代與真實歷史的區別要從兩個方面去對待:

1、不能把傳說當作真實的歷史,否則就失去了歷史學的真實性、科學性。

2、不能用歷史事實去衡量遠古傳說。科學的做法應該是從神話傳說中找出合理的成分,從點滴中去尋找歷史現象的客觀存在。

兩者之間的聯繫:遠古傳說不可否認這裡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發掘所證實。

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

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髮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周朝文DMU


傳說時代的歷史故事是人民根據社會基礎和當時的風俗習慣創作出來的。

比如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畫卦、神農嘗百草等故事。

但是我們又不能把傳說故事當成真正的歷史故事,否則就失去了歷史的真實性和科學性。不能用歷史事實去衡量遠古傳說,科學的做法應該是從神話傳說中找出合理的成分,從點滴中去尋找歷史現象的客觀存在。

傳說不可否認這裡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發掘所證實。

所以對於這些過於虛假的上古傳說,我們不能完全相信,因為現在的思想文化已經可以脫離那種幻想的世界了,我們不用靠幻想來滿足自己的慾望,當時的人類可能是因為思想的落後,無法滿足自身的需求,就靠這些神話傳說來得到滿足,所以今天的我們永遠無法證實他們所描繪的神話故事,或許根本不存在


小空話歷史


傳說有一定的可信度,因為所有傳說都是基於現實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不能能有從來沒有生活經歷的人來創造傳說。但傳說又被無限誇大了,那只是人類對於超自然的力量的幻想而已,因此的區別對待,傳說可以當做考察當時社會環境的用途,同時傳說的內容又反應了當時的人文環境,反應了生產水平,傳說也是考察歷史的一個重要方式


暴風突擊


指的是約距今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的世界,當時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天、地的出現點及人類的產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在中國,有關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一類的傳說流傳久遠。但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考古學、古人類學和地質學的發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奧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目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的人類化石,距今有300餘萬年,因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起源地(參看埃及古猿、南方古猿、臘瑪古猿)。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萬年,因此,中國的考古學家提出:東亞地區也是人類的起源地。

遠古時代

  (約據今300萬年─公元前21世紀)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人民對天、地的出現及人類的產生,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在中國,有關盤古開天闢地和女媧造人一類的傳說流傳久遠。但是隨著科學的發展,特別是近代考古學、古人類學和地質學的發展,揭示了地球形成的奧秘,也揭示了人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目前,考古學家和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發現的人類化石,距今已有 300餘萬年,因而非洲被認為是人類的起源地。在中國,重慶市巫山縣發現的「巫山人」化石,距今也有200萬年。此外,還發現了許多古人類化石,如年代稍晚的「元謀人」、「藍田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等等,數量很多、分佈地域也很廣。因此,中國的考古學家提出:東亞地區也是人類起源地。

  人類的出現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它是古猿演變而來的。最近幾十年間的考古發現和古人類學研究的成果證明,古猿與早期人類的關係十分密切,使「從猿到人」的學說,獲得越來越多的證據。

  人類的出現與勞動有關。人類最初製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製石器。考古學家為與後來出現的磨製石器相區別,將製作和使用打製石器時代稱為舊石器時代,後者(即製作和使用磨製石器的時代)稱為新石器時代。為了研究它們在歷史進程中的發展與進步,考古學家還將它們分為早中晚三期。舊石器時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與古人類學家依據古人類的體質特徵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這三個階段大體是一致的。在舊石器時代的早期,打製石器以粗厚笨重、器類簡單、一器多用為其特點;到了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石器趨於小型化和多樣化,器類增多,還發明瞭弓箭、投矛器等複合工具和鑽孔技術,出現了少量磨製石器。在舊石器時代,人們以採集果實和漁獵為生。他們不會建造房舍,多在山洞中棲身,過著群



明謀善史


首先要弄明白“傳說時代”的定義。

中國的傳說時代通常指的是夏朝以前的歷史時期,也稱為上古時代、遠古時代或神話時代。史學上稱這一時期為“原始社會”,由於缺少具體的文字記載,這一時期的歷史幾乎完全是由神話傳說組成。後來經過考古學家的考證,有一部分神話雖然也被認定為歷史事實,但也有很多的爭議和不確定性。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神話傳說產生於原始狀態的勞動,產生於簡單的萌芽狀態的宗教崇拜。(這樣討論下去可能會挺複雜和深奧的,所以下面就簡單的說一說吧)當然,原始社會是不可能產生“宗教”這一概念的,原始人最初的宗教觀念是對大自然的崇拜,部落形成之後就有了“圖騰”崇拜,巫術的產生也成為宗教崇拜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這些萌芽狀態的宗教崇拜的基礎上,神話也就隨之產生了。

中國的古代史和神話之間有著緊密的不可分割的聯繫。把神話導入歷史,大概是儒學興起時的事情,儒學家為了宣揚他們的學說,有目的的把神加以“人化”,用神話傳說來詮釋他們的學術主張,並寫入簡冊,這樣,神話就融入了歷史。舉個例子說吧。宋代羅泌在他的著述《路史》中記載,神話傳說中的黃帝本來有四張臉,分別觀察治理著四方。而孔子的解釋卻是黃帝派了四個人去治理四方。《山海經》是我國現存的唯一記述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典籍,《山海經·大荒經》裡有一個只有一條腿的怪獸叫夔,到了《書·堯典》裡卻成了舜帝的一個樂官。而在《左傳·襄公四年》和《呂氏春秋·察記》裡卻記載了一件同樣的事情:

孔子問魯哀公:“我聽說夔這個人只有一隻腳,是真的嗎?”孔子回答說:“夔是一個人,怎麼會只有一隻腳呢?這個人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但是他通曉音律,所以堯說,(在音律這方面)有夔一個人就足夠了!”孔子很巧妙的就把神話和歷史“結合”到一塊去了。

中國歷史上,幾乎所有的統治者都神的化身,所以十分推崇儒家學說,儒家的這種“人神結合”自然的就會被統治者利用,從而推動了神話對歷史的滲入。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傳說時代屬於歷史的特殊時期,但傳說時代的歷史故事未必就是史實!這有待於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們做進一步的探究和證實。




善南子


盤古開天,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大戰,水神撞倒了不周山,女媧補天這些歷史故事肯定是不真實存在的。

到了三皇五帝,堯舜禹,夏商周,中間的歷史半真半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