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歡吞金自殺,難道金子有毒嗎?

秉燭讀春秋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很肯定的告訴大家,金子沒有毒。

金化學性質也不活潑,不溶於酸,不溶於鹼,所以,金子到了人的胃裡,它還是一塊金子。

但是金子沒有毒,不代表你吞下去就沒事了。

首先,屯金子,不可能是搓成藥丸那樣小小的光滑的一顆顆,吞金元寶無月不信能吞的下去,肯定是吞碎金,這種不規則的金子,一路從食道下去,不把食道撐裂,也把食道割壞了。

有些人直接就噎死了吧,一口氣上不來,就嗝屁了。

吞下去,到了胃裡,也拉不出去,古代也沒法給你動手術取出來,長期在胃裡,首先導致胃下垂,其次,金子表面肯定會附著很多亂七八糟的物質,然後這些物質開始反應衍生,胃應該是要廢了吧。

所以,吞金子別想安然無事。

不過,在這裡要指出,古人說金子,很多時候不是金銀的金,而是銅。

銅是會起反應的,還會氧化產生銅綠,都是有毒的,所以吞銅是致命的。

在古代,吞金自殺是很奢侈的自殺方式,一般勞苦百姓想這麼死都是做夢。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第一,金子是沒有毒的,要是金子有毒,這麼多人帶大金鍊子、金戒指豈不是很容易就重金屬中毒!


第二,吞金自殺這種方式不論字古代還是現代都是及其罕見的,歷史上有記載的也不多。其實方便有效的自殺方式有很多,上吊,喝毒藥,割腕都是很高效的自殺方式。連皇帝要賜死大臣,都喜歡讓大臣選擇上吊或是喝毒酒,沒聽說讓大臣吃金塊的,所以經過千百年的驗證,吞金自殺不是一種高效的自殺方式,選擇這種自殺方式的人,應該在死之前去看下腦殼。

黃金是一種化學性質非常穩定的金屬,常見的酸鹼都不能和它發生化學反應,人在吞了黃金之後,金子不會被胃液腐蝕,百分之百會保留原狀,如果像戒指那麼大的黃金,基本上會順著人體的消化道排出體外。


吞入人體會置人於死地的黃金,必須非常大量才行,黃金這玩意吃少了根本不能弄死人,所以吞金自殺是一種非常有逼格的死法,窮人都玩不起,只有貴族老爺們才能享受。


吐金自殺可能的原理是,金子是比重非常大的金屬,再大量吞食後,可能會壓迫胃和腸道造成腸梗阻,然後這才有生命危險。

從吞金到造成腸梗阻,這是非常漫長的時光,人肚子裡裝著一斤重的黃金,隨著身體越來越難受,人就會後悔自殺,開始喊人救自己,但是在古代沒有手術這種醫療方式,大家只能眼睜睜看著吞金的人被折磨而死,這個過程可能要持續幾天。


死者可能會在死了以後,被人剖開肚子拿走金塊。感覺吞金自殺人都很慘。


不管從自殺效率,還是痛苦程度,所謂的吞金自殺都是古人一種炫耀逼格的死法,實際上很少有人使用。


西山講歷史


歡迎走進文史工作坊!

如果大家閱讀過《紅樓夢》,都會對王熙鳳借刀殺人害的尤二姐吞金而死的情節。古代對烈女的記載也常常以吞金而死來記錄烈女的視死如歸。

其實筆者每次看到這種情節都會很好,金子在古代這麼普遍嗎?大家知道金子並非流通貨幣,就連銀子在古代都是稀有金屬,所以老百姓大多使用銅錢。

那麼言歸正傳,金子真的有毒嗎?

答案是金子有毒,但不致死。

那為何會死掉。金子是重金屬,但是金子並非以毒性致命,主要是因為金子過大,阻塞腸胃,阻礙血液循環,自然會導致梗塞而死。另一種,是金子上帶的尖銳物劃傷了人的腸道。真想自殺的話,鐵釘了解一下。


文史工作坊


古人在想要自殺時,為什麼會選擇吞金自殺?

金子有毒嗎?這種自殺方式的致人死地的原理到底是什麼呢?

在經典小說《紅樓夢》中,尤二姐就是吞金自殺的。

這段原文是這樣的:

尤二姐於是打開箱子,找出一塊生金,也不知多重,恨命含淚便吞入口中,幾次狠命直脖,方嚥了下去......到了第二天早上,丫鬟發現尤二姐卻穿戴的齊齊整整,死在床上。

尤二姐生前受盡王熙鳳的折磨,不堪忍受,於是就找出了一塊“生金”。

所謂的生金,恐怕並不是大家經常見到的黃金,這種生金是有毒的,還是重金屬。根據李時珍《本草綱目》的記載:

毒金即生金,出交廣山石內,赤而有大毒,殺人,煉十餘次,毒乃已。

吞金自殺,所吞下的正是生金。

金塊本身是無毒的。生吞金塊的話,作為狀態穩定的金屬,不會被胃酸分解。

於是,金塊就會壓迫腸道、胃部,最終導致腸梗阻,使人非常痛苦地死亡,很難呈現尤二姐那種安詳的死亡。

生金則不同。這是提煉金屬時,由於技術有限,所以留下了鉛、汞的殘留物,這些都是有毒物質,能夠致人死地。

因此,古人自殺,恐怕不會選擇“吞金塊”這種痛苦的死法,就是吞也會吃生金。


HuiNanHistory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古人確實有吞金自殺的這個說法。

比如《紅樓夢》中的尤二姐,就是吞金自殺的,要知道,這個吞金,吞的是生金。什麼是生金呢?

《本草綱目》其實也有記載:生金有毒,大毒。

按照這個說法,生金應當是相對於純金而言。

其實純金是沒有毒的,因為金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和別的什麼物質發生化學反應,也正是因為黃金的這個特性,才使得它成為天然的貨幣。

如果黃金有毒,那古代那些豪門大家,家存萬金,直接就被毒死了,豈不是很搞笑。

所以要說說這個生金,生金應當是經過初步煉製的黃金,純度沒有達到一定的級別,所以裡面還帶有其他的雜質,這才是生金有毒的一個原因。

如果吞下這種帶有雜質的黃金,那麼到胃裡之後,這些金屬之類的會與胃酸反應,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釋放出對身體有害的化學成分。

而如果是吞食純金,就不會有生命危險嗎?

並不是這樣,純金雖然不會在胃裡發生化學反應,但是它是金屬呀,胃酸不能消化,就只能留在胃裡,時間長了,就會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最終形成胃潰瘍,甚至胃穿孔,從而威脅人的生命,在古代醫療水平不高的情況下,這些病症都是要命的。

當然了,這都有個前提,是吞食一定數量的黃金,如果像今天的很多土豪一樣,在食物上覆蓋一層金箔之類的,雖然也是純金,但是少量服用,也沒有什麼問題的。

所以說吞金是可以自殺的,沒有問題。金子有沒有毒,都不要輕易去吞。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