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之陳朝君主

南朝陳

陳武帝陳霸先(503年-559年)

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後,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

早年擔任新喻侯蕭映(梁武帝侄子)傳令吏,受器重。大同十年(544年),廣州兵亂,蕭映被圍,陳霸先一戰解圍,受梁武帝矚目。次年,受任為交州司馬,前往交州討伐李賁等人。侯景之亂,陳霸先得知都城被圍,立即準備赴援。大寶三年三月,在建康摧毀侯景勢力。陳霸先奉命鎮守在京口(今江蘇鎮江),王僧辯鎮守在建康。梁承聖三年(554)九月,梁元帝被西魏所殺。陳霸先與王僧辯迎梁元帝第九子蕭方智至建康,準備稱帝。承聖四年,北齊派兵南向,護送貞陽侯蕭淵明即位。九月,陳霸先在京口舉兵,除去王僧辯,把蕭淵明趕下臺,蕭方智登基稱帝。陳霸先總攝梁朝軍國大事,分別於紹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先後擊潰北齊兩支武裝力量的大規模進犯。後進爵為公,拜丞相、錄尚書事、鎮衛大將軍,進封義興郡公,拜大傅;又進位相國,總百揆,加九錫,封陳公,尋進爵為王。

太平二年(557)受梁禪稱帝。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去世,在位三年,享年五十七歲。諡號武皇帝,廟號高祖,葬於萬安陵。

陳文帝陳蒨(520年 —566年),一作茜,又名曇蒨、荃菺,字子華。吳興長城(今浙江省長興縣)人。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長子 ,陳宣帝陳頊長兄,南陳第二位皇帝,年號天嘉,559年到566年在位。

陳文帝早年深受叔父陳霸先的賞識與栽培,起家梁朝吳興太守。敬帝紹泰元年(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龕、張彪,授會稽太守。太平二年(557年),陳武帝即位,封為臨川王。永定三年(559年),陳霸先去世,宣皇后與中書舍人蔡景歷等定計秘不發喪,召其還朝,立為帝。改元天嘉。陳蒨是南朝歷代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有為之君。曾平湘州王琳、臨川周迪、豫章熊曇朗、東陽留異、建安陳寶應之亂。在位時期,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一定的恢復。當時陳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史稱“天嘉之治”。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二十七日,陳文帝陳蒨去世,遺詔皇太子陳伯宗繼承帝位。時年四十五歲,陳朝諡號文皇帝,廟號世祖,葬於永寧陵。

陳廢帝陳伯宗(552年6月20日—570年5月),

字奉業,小字藥王,陳文帝陳蒨的嫡長子,母安德皇后沈妙容,南陳第三位皇帝。

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陳伯宗在陳文帝死後即帝位,由於陳伯宗年幼,便以叔父安成王陳頊為司徒、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於是政局都為陳頊所掌握。次年改年號為光大,陳頊晉位為太傅,准許佩帶劍履上殿。光大二年(568年)11月,陳頊叛逆廢陳伯宗為臨海王,自立為帝,是為陳宣帝。

太建元年(569年),陳伯宗去世,年僅十九歲,葬於陳廢帝陵(臨海王墓)。

陳宣帝陳頊(530年8月14日-582年2月17日)

又名陳曇頊,字紹世,小字師利,陳武帝陳霸先之侄,始興昭烈王陳道譚次子 ,陳文帝陳蒨之弟。南陳第四位皇帝,光大二年(568年)到太建十四年(582年)在位。

永定元年(557年),襲封始興郡王,陳蒨繼位後改封安成王。天康元年(566年),其兄陳文帝去世,陳文帝之子陳伯宗即位,陳頊成為輔佐大臣。光大二年(568年),陳頊廢陳伯宗,自立為帝,改年號為太建。 他在位期間,興修水利,開墾荒地,鼓勵農民生產,社會經濟得到了一定的恢復與發展。太建五年(573年),派大將吳明徹乘北齊大亂之機北伐,攻佔了呂梁(在今江蘇徐州附近)和壽陽,一度佔有淮、泗之地,但最後在太建九年(577年)被北周奪走。總的來說,陳頊在位期間,國家比較安定,政治也較為清明。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宣帝陳頊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諡號孝宣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顯寧陵。

陳後主陳叔寶(553年11月-604年11月)

字元秀,小名黃奴,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南陳末代皇帝,陳宣帝陳頊嫡長子,母為皇后柳敬言。

陳朝天康元年(566年),授寧遠將軍,遷太子中庶子、侍中。太建元年(569年),被立為皇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即皇帝位。他在位期間,荒廢朝政,耽於酒色,醉心詩文和音樂。禎明三年(589年),隋軍大舉南下,攻破廣陵、京口和都城建康,滅亡陳朝。陳叔寶被擄至長安,受封長城縣公。隋文帝楊堅賜予宅邸,禮遇甚厚,他仍舊沉湎酒色,醉生夢死。

隋朝仁壽年間,陳叔寶病死於洛陽,終年五十二歲,追贈大將軍,諡號煬,葬於洛陽邙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