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韓國的喪屍真是全世界跑得最快的活死人。”,宅家煲劇的網友們如是說。


最近上映的美韓合拍電視劇《李屍朝鮮》(王國)第二季,又一次引起了一波喪屍文化熱潮。不少“喪屍老粉”敏銳地觀察到,從2016年的《釜山行》到2019年的《李屍朝鮮》第一季,東方背景下的喪屍一改美帝傳統喪屍行動遲緩的頹態,變成了跑得比香港記者還快的進化體。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大內高手也就這速度了…


但其實這個概括並不準確。喪屍們不是因為來到東方而加快了前進的步伐,它們只是在科學的進步及人類社會的發展下,被迫不斷進化以適應時代發展罷了。


碰巧這幾年東方背景下的喪屍文化崛起,也就讓大家產生了“韓國喪屍跑得快”的錯覺。要是現在美國再出一部全新的喪屍題材片,估計都得是博爾特級別的超級變異種,才能“說服”觀眾乖乖看完片子。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我們先回溯一下喪屍文化的源頭——這鋪天蓋地的各種喪屍,究竟是從何時、在哪裡開始出現的?


歷史上喪屍病毒的“零號感染者”,要追溯到1932年的美國電影《白色喪屍》(White Zombie)。這部電影的劇本是基於美國神秘學家、探險家威廉·西布魯克的小說《魔幻島》寫成的。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1932年 《白色喪屍》電影劇照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不管是《白色喪屍》還是《魔幻島》中的喪屍,都是有其現實原型的。


16世紀之前,非洲就有著女巫復活死人以製造奴隸的民間宗教傳說。法國殖民者登陸非洲之後,這些故事傳到了歐洲及美洲大陸。像威廉之類對神秘文化毫無抵抗力的探險家們聞訊,紛紛踏上了求證傳說的旅途。


不過由於缺乏科學認知,探險家們並未能揭開這種喪屍文化的神秘面紗。反而是將這種神秘的非洲民俗傳說帶回了歐美,創作出一系列的神秘驚悚小說、電影。


直到1983年,人類學家韋德·戴維斯(Wade Davis)才對非洲這種伏都教(Voodoo,又稱巫毒教)的傳說進行了實地研究與解讀。他指出這種所謂的復活儀式其實是巫師利用河豚毒素玩的一個小把戲。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的分子結構


河豚毒素是一種強力的神經毒素,它可以阻斷人體肌肉細胞中的快速鈉陽離子流,從而抑制肌肉正常收縮。


其中毒的症狀為“嘴唇及舌頭麻木以致流涎、出汗、頭痛、無力、昏睡、運動失調、四肢不協調、顫抖、癱瘓、發紺、失聲、吞嚥困難、呼吸困難、支氣管粘液溢(多痰)、支氣管痙攣昏迷、低血壓等。”


又因為河豚素不能越過大腦中血液細胞的屏障,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它並不致死,中毒者會在大腦清醒的情況下感受到軀體失控的痛楚。假如攝入接近致命的分量,服用者甚至可能處於瀕死狀態數日且持續保持知覺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流涎、運動失調、四肢不協調、顫抖、失聲……


戴維斯在被海地當地人指認為“喪屍”的墳墓中取樣化驗,結果發現屍體中還殘留有微量的河豚毒素。據此他寫下了《蛇與彩虹》(The Serpent and the Rainbow,又譯“穿越陰陽路”)這本書解釋了巫毒教“製造”喪屍的過程。


巫毒教的復活儀式其實是先利用海豚毒素的萃取液使人進入假死狀態,之後再悄悄將其挖出,造成了屍體復活的假象。


關於非洲喪屍最“實錘”的一點,是1864年通過的《海地刑法》第246條:
Also shall be qualified as attempted murder the employment which may be made by any person of substances which, without causing actual death, produce a lethargic coma more or less prolonged. If, after the administering of such substances, the person has been buried, the act shall be considered murder no matter what result follows.


它明確規定了任何人就算沒有造成實際死亡,只要使用了會致人陷入昏迷的藥品,甚至在施用此類藥品後將人埋葬,則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被視為謀殺。這其實就是對“製作喪屍”這一巫毒教傳統手藝的一道禁令了。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白色喪屍》中被巫師“毒死”後製成喪屍的女主角


不過由於年代久遠及社會結構的改變,海地及非洲等地的巫毒教復活屍體儀式已然“失傳”。這就像我國湘西地區的趕屍民俗一般,有言之鑿鑿的歷史記載,現代科學卻難以解釋也幾乎無從考證。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從30年代開始,巫毒教喪屍這種“工具人”形象在影壇上流行了30多年。


直到1968年,喬治·羅梅羅(George Andrew Romero)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

上映,製造出驚人收益與爭議的同時,也奠定了“現代喪屍電影”的基礎。


羅梅羅電影中的喪屍開始有了“嗜血、會主動攻擊並傳染人類”的特徵。從人為製造到主動傳染擴散,從受命於巫師到僅剩攻擊人類的意識,喪屍們翻身當家做主的同時,作品的驚悚程度呈指數爆炸式提升。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天才般的新設定。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1968年電影 《活死人之夜》中的喪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我們當下的喪屍驚悚程度是個什麼水平?


如果我們把喪屍“進化”的歷史列出一條直線,那麼一定可以清晰看出,所有“當下”的喪屍一定都是在歷史上最驚悚的一個版本。這是因為每一代觀眾的接受能力都在不斷進化中,換言之,我們看得越多就會變得越重口


就像一個一直講屎尿屁的頭條號,首次看到的讀者可能會覺得誒好惡心,令人不適。但對於已經接觸過很多次類似內容的人來說,往往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下飯。這時候創作者需要做的,就是不斷加重口味,才能給觀眾帶來更多的刺激與享受


對於1968年第一批興致勃勃地走進電影院看新電影《活死人之夜》的觀眾而言,之前的喪屍都是憨頭憨腦被巫師操縱的黑奴,他們都看習慣了慢慢也不覺得恐怖。而這一次,新型喪屍打造出來的緊張與危機感真的讓所有人感到頭皮發麻。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放一張《我的喪屍女友》給大家緩一緩


據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報道,當時觀影現場隨著劇情的推進整個影院變得一片寂靜,毫無準備的人們幾乎都被嚇傻了。有些孩子就坐在位置上一動不敢動地開始哭……


這在當時看來恐怖到過分的新一代喪屍,甚至推動了美國電影分級制度的完善。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經典的《活死人之夜》後來還重製了3D版


從奴隸型喪屍到入侵型喪屍的轉變,其中人類科學思想的進步還有時代發展

起了很大的推進作用。


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人類社會中科學觀念的普及,“巫毒教製造喪屍”這套太離譜的設定漸漸失去了它的市場。而當時美蘇太空競賽的大背景下,兩國都在大力宣傳,也導致了民間對未知宇宙的好奇與擔憂。


於是《活死人之夜》中這種由衛星折射宇宙射線導致的屍體復生設定應運而生。因為這是個大家都在關注的新興科學領域,觀眾一下子就從內心接受了這個設定,也成就了影片極為“真實”的恐怖感。


另一方面從文化上來講,二戰結束後世界各地的民族獨立與民權運動也是勢頭正旺,很多西方國家都掀起了支持平等的熱潮。這時候提黑人宗教的黑歷史當然是不合時宜的,所以破天荒地用黑人當主角的《活死人之夜》,也算是“政治正確”影片的始祖了吧。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影像技術的發展,喪屍的造型越來越豐富驚悚。


從2002年開始的《生化危機》(Resident Evil )系列遊戲及電影可算是最經典的喪屍代表作。但這一代我們最熟悉的喪屍,與之前的喪屍相比起來從根本上最大的不同還是在於它們的來源


之前的喪屍是源於未知宇宙的射線,或者一場不知來歷的瘟疫等等,總而言之是由不可預知的天災帶來的恐懼。而千禧年以後的喪屍,開啟了一個人為製造背景的“人禍”時代。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生化危機》中為軍方研究生化武器的安布雷拉公司標誌


從《生化危機》中的由軍事生化武器研究項目洩露而造成的喪屍危機,到最近《李屍朝鮮》中也是緣起於創造喪屍部隊,後又因朝廷權勢鬥爭造成的喪屍重生。


我們都可以看到新一代喪屍片中加入了更多與“人”的關聯及對人性的思考。研究者們習慣與20世紀的入侵型喪屍區分開來,將我們這個時代的喪屍類型稱之為“感染型喪屍”。


這在無形中也與人類的科技進步又一次掛上了鉤。隨著我們對地球及宇宙的探索,雖然人類越來越明白自身的渺小與無知,但從心底裡我們卻是漸漸打消了對外界的各種恐懼


正因如此,那些由外星人、宇宙射線、自然界的病毒造成的“入侵型危機”對我們的心理已無法造成太大的衝擊。那麼創作者找到的新恐懼點(或者說刺激來源)在哪呢?就在於人類自己身上,在人心、人性之中。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李屍朝鮮》中面對前期喪屍危機的無能官員


就如《生化危機》系列2004年推出的影片標題《生化危機:啟示錄》一般,喪屍的存在對人類而言更大意義上已經變成了一種警示。飽含著對科技迅速發展、人類應用不當可能造成的巨大危機的不安,我們創作出了

保護傘公司、浣熊市這樣的虛構角色。


現實中,2011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還出版了一本名為《備戰101:喪屍啟示錄》(Preparedness 101: Zombie Apocalypse)的圖冊,教大家如何在喪屍入侵中生存下來。

*這本書其實是借大家對喪屍的興趣,講述了很多應對大規模傳染病或是自然災害的緊急措施


不過跟現實世界中存在的各種真實病毒比起來,喪屍病毒只是算是一個活不過三集的小弟角色。一個潛伏期幾乎為零的傳染病,就算擁有100%的感染及致死率,也不可能在人類社會中傳播開來。(這個知識點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需要補課的同學可以點擊文末鏈接回看)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話說回來,又正因為喪屍在現實中不可能存在的魔幻性質,才讓創作者有了自由自在的發揮空間。


要是以現實中可能出現的真實案例為背景,講一個像《生化危機》那樣深入探討人性問題的調查記者故事。那可未免太過讓人浮想聯翩了。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Wikipedia:Zombie、Preparedness 101: Zombie Apocalypse

餘家良,美國喪屍電影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5月

許可,當代韓國災難電影藝術研究,雲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年5月

王樹振,喪失文化的前世今生,World Culture,Book Story


隨科技發展不斷進化的喪屍,如何“逼得”美國官方發佈喪屍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