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投名狀》充分展現了清朝《刺馬案》在利益鬥爭下的險惡人心

2007年上映的電影《投名狀》,在大陸收割了2.6億的票房,同時獲得許多獎項。這部電影的劇本是根據滿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馬案”改編的,他充分展現了權勢和利益鬥爭下的人心險惡。

電影《投名狀》充分展現了清朝《刺馬案》在利益鬥爭下的險惡人心

電影《投名狀》

01刺馬案的官方定論為海盜的仇殺。

大清同治七年(1868年),馬新怡由閩浙總督調任兩江總督,接替了李鴻章的位子。馬新怡在位兩年多,裁撤湘軍,安撫百姓,重視農商,政績斐然。

同治九年七月廿六日(1870年8月22日),馬新貽在教場例行閱軍,在督府右箭道檢閱射箭。閱畢,走側門步行回督府。前有數名巡捕開道,後有武弁、兵丁簇擁,而刺客張汶祥從旁邊突然衝出,直撲馬新貽。馬新貽連中數刀,被迅速抬入督府,次日傷重不治。張汶祥刺馬後並未趁亂逃走,即被拿下。

朝廷高度重視此案,調曾國藩回南京審理此案。刑部尚書鄭敦謹,也奉旨與曾國藩同審。在張文祥見到曾國潘之前,無論怎麼拷打就是不說話。曾國潘到來以後,給他洗了澡,然後好酒好肉的讓他吃了一頓。張文祥招供說自己是海盜,因為馬新怡就任兩江總督以後,嚴厲打擊海盜,有不少海盜死在馬新怡的手裡,所以張文祥刺殺馬新怡是為了報仇。

於是,經過6個月的審訊,曾國潘將審理結果上報朝廷。結論是:“張文祥刺殺馬新怡是個人的復仇行為,沒有幕後主使”。慈禧太后雖然大為不滿,但是依然接受了這個事實,最後把張文祥挖心處死,大大的撫卹了馬新怡的家人。

電影《投名狀》充分展現了清朝《刺馬案》在利益鬥爭下的險惡人心

張文祥刺馬

02刺馬案的民間演繹版本。

就在馬新怡剛死不久,在南京的大街小巷,茶館酒樓,就有人在說關於馬新怡的評書故事:“馬新怡與張文祥、關雲寶三人本是結拜弟兄。早年馬新怡是官兵,張文祥和關雲寶是土匪,馬新怡剿匪時被土匪捉拿,後來再馬新怡的說服下與二人結為兄弟。後來馬新怡青雲直上,害怕原來的事情敗露,於是殺了關雲寶,並與關雲寶的妻子通

。逃脫魔掌的張文祥刺殺馬新怡是替關雲寶報仇。”這個演繹的版本,就是後來《刺馬》、《投名狀》等電影的劇本開來源。

從民間演繹的版本,就徹底的詆譭了馬新怡的正面形象,把他說成是一個“出賣兄弟,忘恩負義,叔嫂通姦”的大奸大惡之徒。然而這個故事愈演愈烈,還有不少人為說書人打賞和彩。一時間馬新怡的故事淪為津津樂道的笑談。

電影《投名狀》充分展現了清朝《刺馬案》在利益鬥爭下的險惡人心

滿清重臣曾國藩

03馬新怡其人

作為與李鴻章同年(1847)考中的進士,馬新貽個人能力過硬,從合肥知縣、廬州知府,一路做到了安徽按察使、布政使、浙江巡撫,最終升任兩江總督兼通商大臣,在各個任上,他協助清廷平定太平軍與捻軍之亂,在處理漕運、鹽政、河工等各項工作上都頗有成績,解決了許多民生問題,頗受百姓愛戴。

《清史稿》:新貽官安徽、浙江皆得民心,治兩江繼曾國籓後,長於綜核,鎮定不擾。論曰:王慶雲、譚廷襄並易攵歷中外,慶雲綜核精密,治防井井,尤為可稱。馬新貽、李宗羲皆以循吏贊畫軍事,擢任大籓,治績卓著。

由此可以看出,馬新怡在晚清的官場確實是個好官,頗有政績。還非常的注重民生,深受百姓愛戴。

電影《投名狀》充分展現了清朝《刺馬案》在利益鬥爭下的險惡人心


04刺馬案背後的權勢和利益鬥爭。

兩江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官至從一品。

太平天國佔據南京十餘年,最後被曾國藩率領的湘軍剿滅,曾國潘就任兩江總督。傳聞中太平天國留下了鉅額的天國寶藏,然而曾國潘上報朝廷時卻沒有查獲寶藏。清廷非常的不滿意。李鴻章接任兩江總督以後,也沒有查出寶藏下落。其實李鴻章不可能真去查他的老上司曾國潘,寶藏最有可能的去處就是被曾國荃及手下將領瓜分了,這個結果是後人從曾國荃在老家大興土木來推斷的。

馬新貽的兒子馬毓楨回憶說,在接任兩江總督前,馬新貽曾經到北京朝見慈禧,當面請求“訓示”,覲見慈禧出來後,馬新貽驚恐失態、大汗淋漓,甚至連朝服都被汗水溼透了。出京城後直接回老家祭祖,然後交代兄弟說,如果他出了什麼事,千萬不要告御狀申冤。由此可見看出慈禧交代馬新怡去辦的事非常的棘手,非常有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而兩江總督下轄的地區,一直是湘軍和淮軍的勢力範圍。湘軍被裁撤,已經非常的有意見,現在更要追查天國寶藏,這是湘軍勢力所不能容忍的。曾經有人勸曾國潘在攻克南京後推翻清朝統治,曾國藩沒有同意。而此時他早就功高震主,清廷若是查出寶藏下落,曾國藩必定會被問罪。於是乎馬新怡死於湘軍之手,是最合理的推斷。

電影《投名狀》充分展現了清朝《刺馬案》在利益鬥爭下的險惡人心

慈禧太后

05權勢利益鬥爭下的人心險惡

《投名狀》的導演陳可辛並不太理解劇情中的兄弟義氣和人心險惡,原劇本寫的是“龐青雲去求三位官員給武器錢糧,然後進攻南京。”李連杰跟陳可辛商量更改為“去求自己的死對頭。”“給我槍,給我糧食,仗我打,人我死,功勞一人一半。”龐青雲通過利益交換,才一步步爬上去的。最後還是被人算計殺死。一句話就是利益與權勢的爭鬥。馬新怡的死,同樣也是如此。因為馬新怡不死,必然牽扯出曾國荃和曾國藩等湘軍頭領。

結語

電影與小說,雖然是藝術,然而它的魅力就在於能夠反映出現實社會的狀況。雖說《投名狀》與真實的“刺馬案”有出入,但是它要展現的權勢與利益爭鬥下人心險惡,卻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在真實的世界中,看清楚了人性的複雜與多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