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落後是要捱打的",這是斯大林於1931年在《論經濟工作人員的任務》一文中提出的。其實將其用在德川幕府晚期亦恰如其分。

十八世紀以後,由於接連出現災荒,加上長期以來採取的閉關鎖國政策,使得德川幕府再也沒有了前一百年的強盛,而是變得日益衰敗。到了19世紀前後,來自歐美的捕鯨船、商船及炮艦不時出沒於日本沿海,威脅著日本的國防安全,挑戰著幕府統治的社會秩序。

而這期間德川幕府雖然做了多次改革嘗試,卻總是走不出維護和強化統治的固有藩籬而不得不以失敗收場,這就進一步促使幕府統治日薄西山。

對於這一切,西方作為旁觀者看得真真切切,他們不斷挑釁日本,給幕府製造緊張氣氛。其中1853-1854年美國人佩裡兩次率領若干艘海軍戰艦前來要挾,終於迫使幕府簽訂《神奈川條約》,允許其艦船停靠下田和函館,同意其在下田派駐領事。

然而侵略者的野心遠不止此,他們的目標就是迫使日本開港通商,掠奪財富,故而當1856年美國人哈里斯成為派駐日本首位領事後,便恐嚇幕府與美國簽訂商約,而德川幕府明知國內一片反對聲浪卻還是在《日美友好通商條約》上簽字,根據條約,日本喪失了關稅自主權,此外,外國人在日犯法還不受日本法律的制裁,享有治外法權,這等於讓日本變成了西方的半殖民地。

不平等條約如同毒蛇猛獸肆虐著日本社會,撕裂著日本人的心,幕府很快遭到千夫所指,1860年3月簽訂者井伊直弼在江戶城外櫻田門直接被水戶志士刺殺,預示著德川幕府在劫難逃,危如累卵,時刻面臨著覆滅的下場。那麼,當時國內挑戰德川幕府的勢力有哪些呢?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親藩與外藩結成攘夷派,試圖轉換整個領導中心,實際就是要奪權

德川幕府成立之初曾以親疏程度將大名分為譜代大名、親藩大名和外樣大名,顯然,譜代大名最效忠於幕府,故而他們的領地緊鄰江戶城的德川家地,親藩大名雖與德川氏為親族關係,在忠誠度上卻遜色於譜代大名,這就是德川家光在位時多次沒收有敵意大名的土地將其轉贈給各譜代大名的緣由。

所謂外樣大名,就是在1600年關原之戰中與家康為敵的大名,統一戰爭結束後他們被分配到日本三島最邊遠的地區,以使其永遠不構成威脅。

家康曾規定,諸藩之間嚴禁結盟,如果大名要聯姻必須提前得到幕府的批准。為嚴格落實這一政策,家康不惜派員巡視,以加強監管。

然而世易時移,如今幕府所處的國內外形勢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由普代大名把持的德川幕府逐漸將親藩與外藩逼到一起,成為威脅幕府的重要力量。

水戶藩是親藩之一,對幕府影響極大,藩主

德川齊昭極度仇視侵略者,故而堅決要攘夷,這吸引了眾多像學者會澤正志齋這樣的"智多星"加入其麾下,一時間水戶藩成了尊王攘夷的大本營。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早在十七世紀末,水戶藩主德川光圀就曾對將軍的身份持否定態度,每到新年他都會身著朝服向天皇所在的京都頂禮膜拜,表示,"天皇為君,當今將軍為德川一族長。"受此影響,日本不發生動亂則已,一旦出現,人們必將以天皇名義揭竿而起,向幕府統治大聲說不。

如今幕府簽訂日美商約,出賣國家主權和利益,這就激起了包括水戶、會津、越前等多個親藩的強烈不滿,而長州、薩摩、土佐和肥前等外藩一直以來就對幕府懷恨在心,推翻幕府統治是其夢寐以求的願望,在此背景下,親藩、外藩結成"統一戰線",其實力並非幕府所能動搖,他們喊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實則是對幕府企圖通過簽訂賣國條約求得苟且偷安、穩固現有統治的強烈抗議。

德川幕府總想以鐵的手腕統治大名,迫使他們盡忠,而不是憑藉德高望重來贏得他們的忠誠,這就造成了逆反心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怨恨只會越積越多,一旦達到一定的量必然引起質變,而今有了幕府與侵略者訂立喪權辱國條約這一賣國行徑,便給了親藩大名和外樣大名攜手的機會,雖然按照幕府早期規定不可相互結盟,但此一時彼一時,腐朽沒落的德川政權已經沒有辦法阻止他們走向聯合,更有甚者,他們還要聯合朝廷公卿,支持勤王志士倒幕,這時候幕府與大名的身份正在切換,由"刀俎"和"魚肉"相互轉換。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中下級武士以忠義自詡,他們組成勤王派,以恐怖手段對付國內政敵或夷狄,成為日後推翻幕府的中堅力量

武士有著光榮的歷史,家康統一日本後,他們原來接受的刀叉劍戟教育便派不上用場,於是發奮讀書,以便能夠加官進爵,大展宏圖。

然而等級制和世襲制將其美好願望擊得粉碎,沒有顯赫的家世,雖滿腹經綸,卻也只能徒有抱負,無法平步青雲,扶搖直上,從而改變前途和命運。

但即便如此,他們並沒有氣餒,反而要為藩主乃至整個日本安世濟民,面對當前所處的困境,他們主動擔負起拯救國家的重任,一方面積極尋求當下社會問題的解決之道,一面努力將其化為行動。

早在1837年日本發生"天保大饑荒"之際,作為下級武士的大鹽平八郎便對高級武士拒絕其及早賑濟災民的請求怒不可遏,憤怒之下曾將大阪25%的房屋毀之一炬。

進入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由於西方列強對日本咄咄逼人,而德川幕府的應對舉措卻顯得相當軟弱,不惜犧牲關稅自主權和治外法權來換取苟且偷生,這讓廣大勤王志士怒髮衝冠,他們紛紛結成團體以示抗議。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1859年,由於反對幕府老中井伊直弼與美國領事哈里斯簽訂商約,勤王派領袖吉田松陰遭到殺害,這成了廣大志士推翻幕府統治的導火線,聯繫長期以來幕府政治制度不尊重人才,令其投閒置散,無所事事的情況,於是憤而提出訴諸武力行動的主張。在將美國領事哈里斯的荷蘭翻譯人員和一位頗具影響力的英國商人暗殺後,轉而將矛頭對準幕府剛愎自用者,於是井伊直弼便在1860年3月倒在血泊中,不治身亡,而這成了勤王志士武裝倒幕的序曲。

德川幕府建立後,大搞身份等級制度,並規定世代相傳不可更改,作為曾經戰士的武士,他們多年來一直沿襲武士身份。在無仗可打的情況下,他們以儒家經典為研修對象,學問深厚。但苦於家庭出身卑微,在世襲制下難有出頭之日,於是對幕府的不滿與日俱增。而今,由於常年實行閉關自守,國家落後,幕府面臨著二百年來未有之大變局,在西方列強逼迫下籤訂條約,出賣主權和利益,這就激起了以忠義自詡的武士的強烈憤慨。他們痛恨侵略者,更對幕府恨之入骨,這就是日後幕府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作出最大限度的退讓而勤王志士依舊不依不饒的原因所在。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日美商約簽訂後,平民百姓損失慘重,他們對西方列強的痛恨實質是對德川幕府腐敗無能的強烈義憤

日美商約簽署後,其他西方國家紛紛效仿,要求幕府與其訂立同等條約。國門打開後,西方列強喜不自禁,開始對日本進行貪得無厭地掠奪。

當時日本的黃金價格僅相當於國際市場價的30%強,嗅覺敏銳的外商當即感覺機會來了,他們便以大量銀塊換取日本黃金,而後再到中國市場以3倍的高價出售。

外商賺得盆滿缽滿,而幕府財政受損嚴重。1860年,德川幕府為避免損失,只好採取與世界其他地區相一致的做法降低金幣成色,因此造成市場貨幣供給大為增加,從而引發通貨膨脹。

外商不僅投機日本黃金,還對日本蠶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以致於絲價節節攀升,3倍於原來的價格。不僅如此,因從國外進口的商品價廉稅低而使得本國生產商紛紛破產。

在此情形下,無論是日本消費者還是國貨製造者無不損失慘重,這不能不令廣大平民百姓義憤填膺。就在1866年,由於米價持續上揚,超過了城市居民的承受能力,他們在江戶和大阪舉行了多達35次的都市暴動,搗毀了多家米店,以此表達對幕府的不滿。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在農村尤其是江戶西部地區,近6000名"農民工"舉行了上百次起事,時間長達7天。他們沿途高喊口號,吸引了很多民眾參與其中,他們將滿腔怒火聚焦於債主、地主、放貸者及村頭的房屋,將其破壞殆盡,由此狠狠出了一口"惡氣"。

尾松多勢子是當時國學大師平田篤胤的門徒,亦是日本中部伊那河谷制絲女工,由她創作的詩歌反映了大部分普通民眾對幕府准許外國人到日本經商的憤怒情緒,"真令人討厭/為絲綢而攪動/今日的世界/自從那些船隻/由外國開到/諸神及天皇國度來/為的是尋找/珍貴的蠶蛹/人心/雖敬畏交加/已紛亂如絲/充滿憤怒"。

農民和城市町人被德川幕府按照"士農工商"的等級制度置於底層,他們在身份統治下備受歧視和打壓,世代遭受著殘酷的剝削,一直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改變身份,實現歷史性突破。而今,幕府不顧國家主權和利益,與列強簽訂賣國條約,致使本國黃金多遭掠奪,市場通貨膨脹。此外,根據不平等條約,外國貨得以較低的關稅源源不斷地輸入日本,造成本國商品滯銷而使得眾多日本製造商走投無路,於是農民及城市平民發動暴動也就在所難免。他們的反抗力量是幕府面臨的重要威脅之一,在日後推翻幕府統治革命中不可忽視。

為何19世紀60年代後德川幕府危如累卵?不平等條約的簽訂是禍端

結語

德川幕府在1600-1700年間曾創下輝煌成就,城市經濟和城市化水平都優於同期歐洲,這是非常可喜的局面,然而後繼者不去總結經驗教訓,一味地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導致18世紀後的日本日趨沒落,加上災荒不斷和閉關鎖國,落後捱打已成定局。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是幕府統治十分關鍵的時期,由於處理不當,沒有在對外關係中保持戰略定力和底線思維,懾於淫威,輕而易舉地將國家主權和利益拱手讓給西方列強,從而造成巨大損失,給自身統治帶來了無可挽回的局面。

首先,條約的簽訂促成了親藩和外藩結成"統一戰線",他們連同部分朝廷公卿結成了與幕府背道而馳的攘夷派,無論攘夷成功與否,德川幕府都將成為下一個攻擊目標;

其次,條約的簽訂促成了廣大武士結成勤王派,由於長期不得志及國難當頭,他們憤而將國內政敵和外國侵略者作為暗殺對象,後來在認識到自身力量不足以抗擊列強堅船利炮後,轉而開展討幕運動,形成了一支令幕府聞風喪膽的主要力量;

最後,條約的簽訂讓普通民眾損失嚴重,他們的生活面臨巨大困難,於是不再顧忌幕府的限制,勇敢地發起城鄉暴動,給幕府地方勢力以沉重打擊,從而助推了德川幕府的垮臺。

由上可見,為不至於落後捱打,作為一個政府一定要審時度勢,既不能盲目排外,搞閉關鎖國,也不能搞專制獨裁,聽不進人民呼聲,唯有主動改革開放,充分調動國內各階層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保持應有的戰略定力和底線思維,這個國家才有希望,不被人欺負;這個政府才有威望,得到最廣泛的擁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