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隱時現的庫茲涅佐夫號和千呼萬喚不出來的維克蘭特號

(求關注)

1991年前蘇聯第三代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號即將服役,迎接他的並不是新鮮花和掌聲,而是一個赤裸裸的現實他的祖國即將不復存在。這時候庫茲涅佐夫號的歸屬成為了烏克蘭和俄羅斯爭論的一個焦點。烏克蘭認為,既然庫茲涅佐夫號是在烏克蘭設計建造的,那麼理應歸屬烏克蘭所有,而俄羅斯則認為庫茲涅佐夫號資金和材料都來自俄羅斯,應該歸屬俄羅斯所有。

緊急時刻當時的獨聯體國防部長緊急給庫茲涅佐夫號,下令命令庫茲涅佐夫號立刻從黑海造船廠出發,經地中海大西洋歸建北方艦隊,庫茲涅佐夫號在船員沒有滿員的情況下,既沒有護航艦隊也沒有艦載機,就這樣赤身裸體航行萬里終於到達了北方艦隊的所在地摩爾曼斯克。

就這樣庫茲涅佐夫號開始了它命運多桀的一生。剛剛成立的俄羅斯聯邦共和國財力十分緊張,經濟全面崩潰,根本沒有精力和財力來管庫茲涅佐夫號,就這樣一扔就是十多年,直到俄羅斯總統普京上臺之後,俄羅斯海軍終於將注意力投到了庫茲涅佐夫號身上。剛服役就退役的庫茲涅佐夫號重新披掛上陣,但等待他的並不是光輝燦爛的明天,而是鍋爐爆炸。各種事故不斷的庫茲涅佐夫號就這樣度過了他在俄羅斯的29個年頭。最新消息是經歷維修之後,庫茲涅佐夫號預計在2021年再次服役。

在俄羅斯度過的29個春秋裡,庫茲涅佐夫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造船廠度過的。只參加過一次實戰。即使面對一場低烈度戰爭,庫茲涅佐夫號的首秀也很有可能是他的終場秀表現的並不完美。可以說經歷了一次實戰之後,庫茲涅佐夫號的價值非但沒有上升反而下降,畢竟面對絲毫沒有還手能力的敵人,庫茲涅佐夫號的表現都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其實稍微懂得軍事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一個國家擁有一艘航母的價值並不大,因為一艘航母並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服役。一般來說,一艘航母一次部署最長不會超過半年。而且航母不僅造價貴,保養更加昂貴,三年一小修,五年一中修,十年一大修,可以說金貴無比,一般的國家根本養不起。如果只擁有一艘航母的話,更多的只是象徵意義和訓練意義的實戰價值並不高。

對於俄羅斯來說,庫茲涅佐夫號的實際意義遠不如它的象徵意義,畢竟世界上的主要大國都擁有航空母艦,俄羅斯既然自詡為世界大國,那麼必須要有一艘航空母艦才能配得上大國身份,因此面對不斷出事故的庫茲涅佐夫號,俄羅斯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將他修修補補。關於庫茲涅佐夫號是否繼續留在海軍?其實俄羅斯國內的爭論不斷,但是最終俄羅斯還是決定保留庫茲涅佐夫號,一方面是由於因為庫茲涅佐夫號也算是俄羅斯的臉面之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未來俄羅斯肯定還是要擁有航母的,如果這時候失去了庫茲涅佐夫號,俄羅斯辛辛苦苦積累多年的航母人才很有可能毀於一旦,到時候要想再重新建造航空母艦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難以估量的。庫茲涅佐夫號的尷尬處境也正反映了俄羅斯的處境。

和俄羅斯不同,印度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並且一心一意要想成為世界大國,航母這個標配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早在上個世紀末印度就提出了要建造一艘國產航母,終於在06年的時候,印度正式立項國產航母計劃。至今印度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已經下水了三次,連名字也更改了。但依舊是待在船臺上,千呼萬喚就是不出來,最新的消息,印度已經租賃了一個私人船臺來停泊維克蘭特號。租賃的時間為八年。這意味著,印度的國產航母服役時間又將向後推遲。面對印度軍方的最新做法,印度國內也是批評不斷,認為將航母這種國之重器停靠在私人船臺上很有可能會造成機密的洩漏,但其實即使是停在軍方的造船廠,維克蘭特號也早已成為了篩子,到處都是漏洞。

明明已經造了個大半,為什麼維克蘭特號還是不能夠服役呢?原因很無厘頭,但也很印度,那是那就是印度購買的發動機出了問題,印度原本應該購買最新型號的發動機,但卻買成了老版型號,導致單臺發動機功率不夠,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是再次將航母大卸八塊,開膛破肚,將原有的發動機取出更換成最新型的發動機。但這樣不僅耗時巨大,而且價格不菲。要不就只能夠增加幾臺發動機,以此來增加總體的馬力。如果這兩條路印度海軍都不選的話,打算將錯就錯的話,那麼我們將會看到世界海軍的奇蹟,一艘主戰航母居然比補給船還慢。

航母是國之重器。一個國家能不能建造航母?能建造怎樣的航母?都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實力。雖然俄羅斯和印度的航母都有問題。但是原因卻不同,俄羅斯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而印度則是自不量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