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內周邊遊”重啟已有兩週,市場逐漸恢復。從陝南漢江盆地到關中平原再到陝北高原,油菜花、杜鵑花、桃花、杏花、紫荊花、玉蘭花等也漸次盛開,許多人選擇出門踏青賞花。本期,我們整理了省內的幾個賞花地,大家不妨找個合適的時間去逛一逛吧。
No.1 杜鵑花
賞花地點:木王山、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太白山等
花期:即日起至4月上旬
陝西各地可以觀賞杜鵑花的地方不少,在朱雀國家森林公園、太白山、南宮山等多個景區都有,但相信不少人的“朋友圈”最近都被木王山的杜鵑花刷屏。
木王山地處秦嶺北麓,這裡花期來得更早,此時正是杜鵑花盛開的時期。在木王國家森林公園裡有一條路叫杜鵑花廊,喬木大頭紅杜鵑在茨溝綿延十里,一溝兩岸有寬約30米的杜鵑花帶,每年清明到五一期間,花團錦簇,似海如潮,十分壯觀。
西安市民聶女士剛剛去木王山遊覽回來,她說今年溫度整體較高,所以杜鵑花開放早了10天左右,目前正是花期,建議大家提早去觀賞。前兩天去的時候,全省突然降溫,木王山下雪了,有幸看到了難得一見的雪壓枝頭美景。
優惠政策:3月31日前,免費向全國遊客開放。12月31日前,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免門票。
自駕線路:西禹高速——鎮安出口——鄭雲大道——木王山景區
No.2 桃花
賞花地點:鄠邑區蔣村鎮柳泉口村
花期:即日起至4月初
西安近郊賞花,近年來以鄠邑的熱度最高,杏花、桃花、山野花等漫山遍野地盛開,沿著鄠邑區山坡、峪口、田野、屋舍怒放,絢麗無比。3月20日,“2020年鄠邑區蔣村鎮柳泉口第二屆桃花節”已開幕,目前正是踏春賞花的時節。
柳泉口村位於秦嶺山腳下,山地地形使得桃花錯落有致,在山頂俯瞰或者拍照,可以一覽整個桃花村景觀。今年的桃花節將文化演藝、藝術展出、研學體驗、美食文化、傳統文化等結合,推出漢服秀、非遺展示、美食品鑑、詩詞大賽等活動,讓遊客在遊玩中感受品味鄠邑桃花節的魅力。
除了蔣村鎮柳泉口村,在東嶺村也可以觀賞桃花。另外,郝寨村的杏花規模也很大,值得一去。
自駕線路:西漢高速——澇峪出口——朝右側(西面)行駛6公里——柳泉口村
No.3 紫荊花
賞花地點: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花期:即日起至4月底
今年由於溫度整體較高,目前太平國家森林公園的紫荊花已含苞待放了,即日起到整個4月,都可以前往全國最大面積生長的紫荊花海中游覽參觀。
據介紹,太平紫荊花花色紫中透紅,6-10餘朵成束,簇生於老枝和主幹上,花長1-1.3釐米,花團錦簇嬌豔奪目,除了觀賞價值外,還具有植物保護和科研價值。中國林科院植物研究所相關專家認為,太平峪大面積生長的天然紫荊花在全國絕無僅有,其中一棵胸徑180釐米、高30餘米的紫荊樹,堪稱“世界紫荊王”,由此有“天下紫荊源系太平”之說。
每年4月,公園都要舉辦盛大的紫荊花節。據悉,今年的紫荊花節,景區加入了“雲端賞花”項目,將通過5G技術,把萬畝紫荊花盛開的美景實況直播於雲端。遊客也可以前往景區置身花海,盡情領略公園萬畝天然紫荊花海和“八瀑十八潭”的獨特魅力。
優惠政策:5月29日前,免費向全國遊客開放。12月31日前,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免門票。
自駕線路:西安——關中環線——107省道——太煤路——太平國家森林公園
No.4 玉蘭花
賞花地點:南五臺
花期:即日至4月初
觀賞玉蘭,最著名的就是西安長安區南五臺的千年玉蘭樹。在南五臺腳下有座彌陀古寺,據說這座古寺最早建於隋唐時期,裡面矗立著兩株枝幹高大的玉蘭樹,一紅一白,人們稱為夫妻玉蘭樹,堪稱古剎奇觀。當地政府古樹名木記載,樹齡已有320多年,兩棵樹高十七八米,需要兩三個人合抱才能抱住。每年這個時候,紅玉蘭樹先綻開,白玉蘭隨後,十分婀娜美麗。
除了觀賞南五臺的千年玉蘭古樹,這個時候山桃花、丁香花、杏花、梨花等紛紛開放,不妨來一個踏青賞花爬山結合的活動,收穫健康也收穫了春天美景。
優惠政策:5月29日前,南五臺景區免費向全國遊客開放。12月31日前,對全國醫護工作者免門票。
自駕線路:西安繞城——包茂高速(西柞段)太乙宮口下——子午大道——長安大道沿環山旅遊線向東
N0.5 油菜花
賞花地點:涇河新城
花期:即日起至4月中旬
觀賞油菜花,不少人會想到漢中,但是現在不用出西安,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就能看到千畝油菜花海。
在涇河新城涇幹街道姚坊村、馬莊村和樊家村之間,有2000畝油菜花海正在盛放,蔚為壯觀。千畝油菜花簇擁開放,層層疊疊的綠與黃,散發著詩意般的氣息,濃郁的花香更是令人陶醉。不同於漢中的油菜花古梯田,這裡把熱氣球、摩天輪、棒棒糖這些充滿夢幻童話的元素和金色的花田春光相結合,加上週邊的自然村落和屋舍,田園意境和夢幻春光結合,絕對適合全家老小集體出遊。
據悉,千畝油菜花是涇河新城萬畝油料種植扶貧基地建設項目之一,該基地用於油料種植、生產加工設備和農業機械購置、基礎設施建設等,今年夏天還將種植油葵4000畝,屆時,可以約起去看向日葵花海。
自駕線路:包茂高速——涇河大道主入口——涇河新城涇幹街道樊家村村民委員會 華商報記者 李怡
閱讀更多 華商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