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壽縣鎮龍塔

漢壽縣寶塔又叫鎮龍塔,建於清同治八年(1869年),塔七級八面,高33.27米。

傳說清朝年間,五里墩百井一方風調雨順,天佑蒼生,人民安居樂業。正值百姓盡享太平盛世之時,一日,蒼天發怒,烏雲密佈,電閃雷鳴,霎時一片漆黑,大雨傾盆,一連數月未止。以致百井一帶洪水滔天,瘟疫四起,民不聊生,餓殍載道。昔日太平景象蕩然無存,百姓流離失所、怨聲載道。道光年間,一得道仙人忽至,曰:"此乃孽龍作怪,欲保平安,須在三月初三前,方能鎮住孽龍,不再為害。"百姓聞之,紛紛響應,不出兩月,三塔已然建成。三月初三,仙人祈靈符三道,分置三塔之巔。此後,孽龍果被三塔所鎮,不再為患。

正值百姓歡呼之時,忽見祥雲冉冉升起,觀世音菩薩現身雲端,霎時消失,眾人乃司仙人為觀世間所化也。遂伏拜萬呼,於其昇天之處興建廟宇,以記其功德,即今之觀音古寺是也。

據後世傳言,有緣人自能於鎮龍塔之上見紅黃藍三道佛光,視為祥瑞。

古塔所散發出的典雅和韻致,顯得很是古樸、滄桑。塔為磚塔。塔簷很窄,都為上翹之角。塔為實心。塔身之外原本塗抹有白色灰層,現已基本脫落完了。古塔雖敵不過時間和風雨,鎮龍塔的上面留有雨跡、留有殘缺,但這絲毫也沖淡不掉當初建造者精湛的技藝,反而真實地記錄了時代的風雲變遷。

塔的尖頂,為“攢”式結構。塔身外部已是斑駁陸離。每層塔簷還存有間距上翹的石質構件。

塔基,塔座,用青色石料構築。

斑駁的塔身。其每層塔簷其實別有洞天,只是已經殘缺不全,無法看清楚本來面目。這應該就是美學之中的“殘缺”美吧。

鎮龍塔還保存著其原始的風貌,塔身整體完好,盡顯古樸蒼勁。一旁的“南禪寺”晨鐘暮鼓,它只是靜靜地聆聽,不曾打擾。

漢壽縣鎮龍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