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養,是父母的原罪,請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生而不養,是父母的原罪,請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生而不養,鳥獸不如


今天有一則關於具荷拉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

生而不養,是父母的原罪,請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具荷拉哥哥請願要求國會立法禁止遺棄子女的父母繼承子女的財產。


2019年11月24日,韓國藝人具荷拉在家中去世,年僅28歲,具荷拉的去世也讓不少網友感到惋惜,之前具荷拉因為跟男友之間的爭執鬧上了熱搜,具荷拉情緒一直不穩定,最後卻年紀輕輕離世,只是具荷拉離世後還是有許多圍繞她的問題等待善後。


她的遺產分配成為了各大媒體,以及網友們關注,按照韓國的現行法,具荷拉的直系親屬將獲得財產繼承權,其父與母,各自獲得50%的遺產繼承權


具荷拉的父親不能接受,具荷拉的親生母親獲得50%的遺產。


而具荷拉父親將遺產繼承權轉讓給具荷拉的哥哥,這樣一來,具荷拉哥哥和母親各自繼承一半的遺產。


具荷拉的哥哥也不能接受,母親獲得50%的遺產。


至於原因想必大家都知道點,具荷拉的親生母親,在具荷拉9歲的時候離開了這個家,拋下了自己的丈夫,兒子,女兒,具荷拉父親當初為了撫養費幾乎走遍全國,而在沒有目前的日子裡,都是奶奶和哥哥承擔著照顧妹妹。


正是母親的出走,導致具荷拉在年幼時,未能擁有一個完整的家庭,無法享受到,在這個年紀的幼兒,應當從母親那裡獲得愛護,關愛,陪伴,導致對其今後造成的永久的心理創傷。


也正是此原因,具荷拉的父親和哥哥都,不能接受,親生母親,生而不養,卻想獲得,女兒的鉅額遺產。


今日具荷拉的哥哥法律代理人,提出對於這樣的母親,可以繼承已故子女的財產,有悖於人倫和社會公平正義,具荷拉的哥哥向國會請願完全只是為了徹底杜絕遺棄未盡到父母的責任卻仍能繼承子女財產這一不公正現象

生而不養,是父母的原罪,請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何以為家》

贊恩的父母生了很多孩子,卻沒有盡到父母應該盡到的養育之責,做為家中的長子,贊恩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弟弟妹妹的生活。

生而不養,是父母的原罪,請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當妹妹月經初潮後,贊恩毫不猶豫地就把妹妹帶走,脫下衣服給妹妹清潔乾淨再去偷衛生巾,叮囑妹妹不要讓母親知道這一切。


因為妹妹會被自己的父母嫁給房東的兒子以求取當前的住所,而妹妹只有11歲,還是一個孩子。而妹妹的最終結局是意外懷孕死亡。


母親告訴贊恩自己又懷孕了,他不久後就會有一個弟弟或妹妹。與母親的喜悅相反,他感到痛苦,傷心。之後的孩子也會像他和妹妹一樣的結局。


明明父母都健在過的是無父無母的生活。甚至可以稱其為無親家庭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我們會長聽到孩子和父母爭吵,“你們既然,不喜歡我,為什麼還要讓我出生,你們生了我,缺沒有盡到養育的責任”


《安家》

房似錦,母親不喜歡自己,在一出生,就要被丟入水井中,明明自己是讀書的好苗子,母親不願意在其身上花費


《完美關係》


馬邦妮,母親只喜歡弟弟,一切都是為了弟弟,明明考上了縣裡最好的高中,母親不願意支付學費,大學期間,也不願意支付學費,一切都是靠她自己的雙肩扛起

列奧納多.達.芬奇,確實母愛的童年


他的父親是一位公證人,有自己的產業。而他生母卻是一位農婦,受僱於父親的家庭。


即便已生育了一個孩子,這個女人也不可能嫁給達芬奇的父親。那個時候,跨越階級的婚姻是禁忌。


達芬奇從小就顯示出了許多與同齡孩子不一樣的天賦,他對事物觀察非常細緻,而且對很多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他會留心觀察天上雲朵的變化,著迷於光線在髮絲間的流動,會解剖蜥蜴觀察它們的內臟。


這在當時看來十分奇怪的行為,卻成為他以後巨大成就的鋪墊。


達芬奇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天才,他一生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建築學、機械、流體力學、生理學、醫學、藝術,並且留下許多發明。

童年母親的缺失,對達芬奇的情感、親密關係、甚至藝術造詣的影響都無法抵消。


達芬奇父親之後娶了好幾位妻子,每一位妻子對達芬奇要麼殘暴,要麼冷漠。


也許,這段經歷成為達芬奇之後對女性反感的原因之一。


他一生未婚,傳聞他所有愛人都是男性。


雖然反感女性,達芬奇畫筆下的女性卻異常美麗、端莊、嫻靜,弗洛伊德研究了達芬奇的畫作,認為童年母親的缺席對達芬奇影響很大


而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出現5種心理

一:恐懼;


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孩子會希望自己的父母離婚,除非這個家庭終日被爭吵和戰爭所籠罩,所以,得知父母離婚的第一時間,他們會恐懼,擔心自己的未來,更加害怕會被父母遺棄,他們接下來又該如何生活等等。


二:喪失安全感;


每個孩子都希望擁有一個幸福穩定又健康的成長環境,一旦父母出現了離婚的情況,他們會因此嚴重喪失安全感,會擔心自己將來的處境,也為自己的父母而擔心。


三:抑鬱;


父母一旦離婚了,自己的事情都忙不過來,基本上很難顧忌孩子的感受,被父母忽視,加上人生經驗的不足,會令孩子感到孤獨無助,陷入抑鬱的情緒之中。


四:自卑;


別人的都有父母的背板和疼愛,而自己的父母卻分道揚鑣,這種自卑感是無法擺脫的,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


五:暴躁易怒,內心脆弱敏感。


離異家庭的子女情緒波動比較大,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研究表明,大多數離異家庭的子女均有不同程度的行為障礙。


單親家庭或者重組家庭的父母應該做些什麼

讓孩子明白,父母分開並不是孩子的錯。這是父母自己的決定,與孩子無關。如果將感情破碎的責任推諉到孩子身上,是對孩子心理巨大的傷害,他可能永遠生活在“內疚”和“負罪感”中。


父母即便分開了,也要各自給予孩子愛。若孩子知道,父母的分離不會減少他們給予自己的愛,這種分離的傷痛會減少很多。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彼此詆譭、仇視。任何一方在孩子面前否認另一方,都是在切斷孩子與自己親生父親或母親的連接,很可能使孩子對另一種性別產生敵對。

若再一次進入婚姻,夫妻情感的和諧非常重要。即便並非自己親生父親和母親,孩子也能夠通過觀察父母新的婚姻,學習男性和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什麼樣的相處方式是恰當的、溫暖的,充滿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孩子成長需要父母雙方的積極參與,因為父母雙方給與孩子不同的品質,如果我們否認父親角色或者母親角色對孩子的影響,就會限制孩子成為一個完整、健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