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外出有點害羞怎麼引導?

一一在長大


有許多爸爸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表現的“裡外不一”。在家裡活潑的像一隻小猴子,在外面則表現的像一隻小綿羊。

孩子之所以在家裡像個“小霸王”,是因為知道爸爸媽媽會無條件的寵愛和包容他,所以在家裡表現的更隨意、更愜意。而出門在外,突然進入陌生的環境,他會因為緊張周圍的環境和陌生的人而提高警惕,這就是我們通常看到孩子怕生、害羞的一面。

孩子在不斷地成長過程中,害羞是正常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隨著孩子對外界的不斷深入,對人心的不斷了解,會漸漸地克服害羞的心理。我們在生活中,可以和孩子一起戰勝心裡的“小惡魔”,克服害羞的心理,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首先,可以多帶孩子外出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大人的交往過程中孩子可以耳濡目染,漸漸學會與人相處,變得不再害羞。一般來說,對於熟悉的人,孩子會放低警惕,相處起來會更容易。

其次,害羞不是什麼大事,不要一直盯著這個點放大。有的人覺得孩子見了自己的朋友就必須叔叔阿姨的叫著,可是第一次見面,難免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即使孩子不開口說話,也不要一直說孩子就是害羞,認生。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下,這是××阿姨,讓他有個印象。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一定不要逢人就說自己的孩子內向、害羞、認生……時間長了,孩子真的會像你說的那樣發展,語言的力量是強大的。

另外鼓勵孩子多交流,多交朋友。雖然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是那種大大咧咧的性格,但是不得不承認外向的性格在這個社會上更能吃的開。所以要鼓勵孩子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親戚朋友交流。

最後,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表現落落大方,孩子也會以你為榜樣。


羅羅羅羅羅


您好!我是【止語問心】,很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

我有一個大外甥就是這種情況。孩子平時在家裡就像一隻潑猴,能說能嘮,能唱會跳,和自己熟悉的親人也能調個皮,搗個蛋。可出門一見到陌生人,就臉紅,不說話,變得扭扭捏捏、不大方,甚至會害羞地躲到大人身後,完全像變了一個似的。


要引導孩子改變現狀,那需要對孩子的害羞原因,進行對症下藥,才能打開孩子害羞、怕生的情結。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六至八個月,便開始進入“認生”期,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背後原因不外乎下列幾種情形:     

1.個性差異

每個孩子的個性氣質都不相同,有的內向、害羞、退縮;有的則是活潑、大方。如果孩子生性內向、害羞或膽小,必然比較容易怕生。     

2.互動機會少

現代家庭子女少,無形之中也減少了孩子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再加上有許多父母在孩子小時,樣樣事情都幫孩子安排好,事事為他代勞,總以為在如此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是最幸福的,但卻不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難有和大家接觸的機會,從而有嚴重害羞、怕生的傾向。     

3.不安全感作祟

寶寶行為發展的第一年,會對主要照顧者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如果此時不注意影響他,容易造成孩子對人產生畏縮、不信任感,而間接影響孩子日後與人相處的關係。     

4.父母教養態度

父母忙於工作沒時間陪伴孩子,和孩子缺少聯繫。或討厭孩子吵鬧、怕孩子一直跑來問問題時,而讓孩子以看電視、聽錄音帶等打發時間。當孩子有吵鬧行為時,就怒罵他“不安靜就要捱打”。孩子有問題來問父母時,不是被奚落一頓,就是要他離開,不要吵大人做事。孩子一再被拒絕,造成日後遇事害羞、怕生的情結,是父母絕對沒有想到的。 

   

5.缺乏自信心

因為孩子本身溝通或接觸社會的技巧不佳,導致孩子缺乏表現自我的信心,而選擇以退縮及逃避的行為來掩飾自己的缺點。

     

6.遺傳因素

父母本身天生個性屬於內向、害羞,又缺少與其他鄰居、朋友聯繫的機會,相對的,也會造成孩子害羞、怕生的個性。 

   

我的大外甥就是第2、4項原因造成的,因為他父母太忙,白天基本都是和爺爺奶奶帶他在家裡玩,因為爺爺奶奶以前是農村的,進了城之後沒有朋友,住的樓層又高,也不喜歡下樓,所以基本上就是在家裡陪孩子玩。我的姐夫也是個內向的人,因為做的小生意,很晚才能回家,比較辛苦,所以很少陪孩子,而且他對孩子特別沒有耐心,就希望孩子安靜,一旦孩子影響到他休息就會訓孩子。這就造成孩子很少與外人接觸,與外人接觸後不知道說什麼,不知道別人是否願意接受他。

有了解了上述原因之後,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採取措施來引導孩子慢慢改變。

1.未熟悉前,不讓陌生人突然接近   

每個孩子個性都不一樣,對於生性內向害羞、膽小,以及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來說,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弱,有時看到陌生人時會害怕得大哭,所以在未熟悉前,儘量不讓陌生人突然接近孩子,以免孩子受到驚嚇而畏縮。     

2.增加孩子社交、交往的機會。   

現代家庭子女少,無形中也減少了孩子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因此平時可帶孩子到朋友家拜訪,或是參加一些社會團體活動,為孩子拓展人際關係及社交天地,增加孩子的交往機會。   

 

3.及時給予孩子適當的引導   

當孩子有害羞、怕生情結時,父母應給孩子引導,使孩子有正確的觀念,但避免勉強地要求孩子。反之,父母若未能及時給予引導,孩子可能會因為這次經驗,而誤以為逃避便能解決問題。

     

4.先做好心理準備免除恐懼   

如果孩子害怕陌生人,父母不妨在客人上門前先為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如有多少客人、都是些什麼人、孩子應有的禮節等。父母也可先扮演客人角色,與孩子先進行模擬演練,降低孩子恐懼、怕生的心理。   

 

5.通過遊戲瞭解孩子並建立自信心。   

拿孩子平時喜愛的布偶,陪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通過一些已經發生或還未發生的小故事玩一場布偶劇,以增加其交往經驗,而父母也可以從遊戲中瞭解孩子的心理,並建立其自信心。     

6.勿勉強及否定孩子   

有些孩子會因自身的溝通能力或社交技巧不佳,而以逃避的方式對外,如果孩子不願在客人面前說話,切勿勉強,不要一口咬定“他就是這樣害羞,見到客人總是彆彆扭扭”。父母的話孩子聽了,會以為自己個性就是內向、害羞、而視怕生為理所當然。     

7.適時給予孩子打氣、鼓勵   

不論孩子的表現如何,父母的態度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怕生、害羞的情況時,父母切勿當場給予難堪和指責,事後也要不時為孩子打氣,找出孩子怕生、害羞的潛在原因,並耐心教導他打開心房。如果孩子有好的表現時,別忘了給予他適時的鼓勵和讚美,建立其自信心。     

8.通過童話故事書啟發孩子   

三歲左右的孩子已聽得懂故事,媽媽可以通過故事書內容,開啟孩子的心扉。如害羞的鴨子和沒有自信心的天鵝,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結果變成美麗又受歡迎的成員。以富趣味的教育性對話說給孩子聽,讓他踏出害羞、怕生情結。     耐心教育打開心房     

9.意念控制。

每當到一個陌生場合,感到有可能緊張、羞怯的時候,就暗示自己鎮靜下來,什麼都不去想,把面前的陌生人當作自己的熟人一樣。研究表明,一個非常怕羞的人,當他在陌生場合勇敢地講出第一句話以後,隨之而來的將不再是新的羞怯,而很可能會滔滔不絕起來。用自我暗示的意念控制方法來突破這開頭的阻力,是一種有效的措施。

10.增強體質。

戶外鍛鍊,是增強神經系統的最有效方法。性格內向、氣質為粘液質或抑鬱質的人,神經系統比較脆弱,容易興奮,一點小事就會鬧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通過體育鍛煉,增強了體質,過度的神經反應會得到緩和,害羞程度就會自然而然地減輕.

分析完以上措施後,我就打電話給我姐,告訴她一定要帶孩子多出去參加活動。讓孩子的爺爺奶奶經常領著孩子去廣場玩,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子,要主動與人打招呼,熟悉之後,自然就很容易溝通了。同時也讓他們夫妻倆不要只顧賺錢,有時間多陪伴孩子,我嚇唬他們倆說,再這樣下去我大外甥就可能得自閉症了。被我一頓“嚇唬”之後,他們真有改變了,我的大外甥現在開朗了很多,臉上的笑容也更燦爛了。


止語問心


男孩外出有點害羞怎麼引導?男孩子外出有點害羞,父母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細心的呵護,循序漸進地解除寶寶內心的恐懼,變得大膽起來,具體來看以下幾點。

1、1歲半的寶寶在見到生人的時侯往往會很害羞,心裡恐懼,不敢接觸陌生人和陌生事物。這只是寶寶對於外界的不信任。當學會走路的他對於不熟悉的環境只是存在著一種戒備心理,當他感到安全了,就會放心大膽地去接觸新鮮的事物了。

2、寶寶在接觸一個新的環境時,需要時間來慢慢接受它的存在。家長在這個時候給予寶寶足夠的耐心和時間,否則,很容易使他加劇對陌生的人和環境產生害怕。

3、家長可以經常帶著寶寶在比較熟悉的親屬家裡玩;也可以先讓寶寶在遠處看別的小朋友玩,等慢慢熟悉了再過去一起玩,家長要在旁邊全程陪伴,讓他覺得安全。時間長了,寶寶自然在外面玩得很好了。

[育兒路上有你有我!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歡迎點評!我是qingwufeiyang ]


qingwufeiyang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和在教育行業工作了十年的教育者,來和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和建議。

首先,孩子在家很活潑,但是外出害羞是非常正常的表現。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害羞呢,原因主要有兩點:

  • 一是孩子本身就是屬於偏內向的性格。這個也可以叫做是“慢性子的性格”。這並不是一件壞事或者有什麼不好。只是說明孩子在接觸新事物,或者遇見新朋友的時候需要更多的時間適應
  • 二是分離焦慮。問題中孩子的年齡在一歲半,在家和熟悉的人很活潑,但是到了外面就害羞。孩子不想和熟悉的人分開,對外界的事物有些抗拒,所以產生了分離焦慮!

害羞的孩子不會永遠害羞,家長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他:

  • 和孩子一起。如果帶孩子去到一個新的公園,不要和孩子說,你自己去玩滑滑梯吧,而是和孩子一起,帶著他熟悉每一個新的項目,滑滑梯,鞦韆!讓孩子感受並慢慢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 認同孩子的感受。孩子害羞了,不要當面否定他或者催促他。 而是認同他的感受,告訴他,媽媽覺得你有點害羞沒關係,等你準備好了,我們再和新朋友打招呼!
  • 積極鼓勵孩子。每一次你的孩子自己做了某件事,或者主動和其他孩子有了互動。要及時的給予肯定!不是簡單的表揚,而是要說出他到底做了什麼你很為他驕傲
  • 多參加集體活動。帶著孩子多接觸不同的朋友或集體。一開始不要去人太多的,可以和兩三個其他小朋友一起約好,去公園一起玩。

害羞不是問題,千萬不要給你的孩子打上這樣的標籤。特別是不要在其他人面前說“他太害羞了”或者“你快去和其他孩子玩,你怎麼這麼害羞”。 害羞不是孩子,或是家長的錯。這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你的孩子只是需要多一些的時間!放寬心態自己的心態!下面這本關於害羞的繪本,可以和孩子一起讀一讀。對家長和孩子都有幫助,書中的小老鼠爸爸媽媽幫助小老鼠度過了害羞的日子。

希望我的回答給帶來一些幫助。如有其他的問題也可以留言給我。


Candy的早期教育觀


訓練孩子的獨立性就好啦。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捧在手心裡的寶貝,孩子每一聲哭鬧都像是在撓著家長的心窩窩一樣的難耐。但是為了孩子能夠更好地成長,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們學會獨立,不能過分的依賴父母或者是家人的幫助。

具有獨立性的孩子,在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是具有目的性的,不會盲目的去行動。遇到困難時也能夠去想辦法去客努力的克服,不會像依賴成性的孩子一樣,只會知道退縮,或者不經過自己的努力而直接去尋求父母的幫助。

想要讓孩子具有良好的獨立性,首先,做家長的要給予孩子尊重和傾聽。孩子越來越大,自己的主觀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也逐漸增強,這個時候,孩子不喜歡被人擺佈,會對大人的一些安排或是指示而做出自己的選擇。比如兩歲的孩子,你可以觀察或者是回想一下,自己家的寶寶是不是大概在兩歲左右就鬧著要自己吃飯,不喜歡讓大人一勺一勺一口一口的喂著。雖然這個時候,小寶寶還不能夠完全的自己使用勺筷,經常一段飯下來弄得桌子附近到處都是食物的殘渣。但這個時候,正是孩子在自我學習自我探索的時候哦,大人們不要因為怕髒怕收拾就阻止孩子自己吃飯啊。

這個階段的孩子,會下意識或者是經常的反駁大人的安排,比如說媽媽要把他從椅子上抱下來時,寶寶會拒絕家長的幫助,嘗試著自己翻身爬下來,即使剛開始會磕磕碰碰。再或者午休的時候,家長明確地告訴寶寶,這個時候是休息時間,一定要輕輕地,不要吵到別人休息。有的寶寶就會故意的發出聲響。這些都是孩子在鬧獨立的一些小表現,又是孩子一些故意的行為便會惹得家長大怒發火。如果家長在這個時候處理的不夠妥當,是有可能出現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性格發展過程中的危機。

這個時候的孩子就像是剛剛種下的小樹苗,如何成長,長成什麼樣子都要看園丁怎麼修理。很多父母在孩子兩三歲時都是特別的頭痛的,通常在孩子提出一些要求時,以“沒時間、不可以”等一些隨口胡謅的理由而打發掉。這樣子看起來是讓孩子乖了不少,不用擔心也不必麻煩帶著孩子去幹這幹那。但往往,這個樣子很容易扼殺寶寶剛剛萌發的獨立性萌芽。這樣是不可取的。

家長要學會在正確的階段珍惜孩子的獨立性,多鼓勵孩子,比如說:寶寶自己來試試...。過了這個關鍵期,就會失去孩子的獨立萌芽階段。但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並不是說不去管孩子。這個階段裡,要關心和愛撫孩子,用自己的耐心去引導孩子,在孩子犯錯誤時,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去衡量,多給孩子些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不要以大人的身份去壓制孩子的想法。學會尊重孩子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孩子的一些天馬行空的小想法。

多和孩子商量有關於他們的事情,不要專制獨裁不聽取孩子內心的想法和願望。鼓勵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意願,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陪孩子玩遊戲,不要一回到家就是繼續工作或者是打開手機找人PK。孩子是需要陪伴的,不能只提供了衣食住行就將孩子扔給學校、扔給各個託福機構,再或者扔一部手機給孩子。這樣是非常不可取的。

教育孩子懂得行為規範和是非道德,讓孩子逐漸學會約束自己。在尊重孩子的想法時,也要讓孩子學會約束自己,不能隨心所欲、獨斷專行。孩子的心理發展是需要家長慢慢來調整的,不能操之過急拔苗助長,不然孩子的獨立性收到危機,會容易導致孩子出現心裡的不自信,以及脾氣上的暴躁等。


孕期育兒小貼士


1.一般說來孩子在比較小的時候都會有些膽小害羞,這是很正常的,隨年齡增長後這種情況就會自然的減少,有些家長就不太明白這個道理,急切的希望改變孩子膽小害羞的情況,總是強迫孩子去表現,如果孩子不願意還要在別人面前說是膽小害羞,這樣的做法是並不能改變孩子膽小害羞的情況的,反而會對孩子有不良影響,讓孩子膽小害羞的情況更嚴重。

2.做父母的對孩子要有更多的耐心,並且採用正確的方法,孩子會膽小害羞主要是見得比較少,之所以說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得到改善,就是因為孩子會隨年齡增長而見識到更多,因此要改善孩子的這種情況,就應該自然的多帶孩子去接觸外面,多見一些世面,多與人交流,多與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是改善這種情況的最好辦法。

3.在帶孩子見世面的過程中,家長還要注意多做鼓勵,少些教訓,教訓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的退縮,而鼓勵的方式則會讓孩子更願意去表現自己。




精神小夥兒週週


如果孩子年齡小,我們可以這樣引導他:

《1》領他出去時,在別人面前多誇他,說他開朗活潑大方,不要再他人面前說我家孩子見人就有點害羞,性格內向的話。這樣以後他會往你說的放向發展。

《2》多帶他去公共場合玩耍,或者參加校園活動,互動性強的。

《3》以身做則

《4》不溺愛他,放開手讓他自己做事情,自己出去等。


寶媽寶爸育兒小課堂


要對男孩進行情感投資

  美國心理學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爸媽和長輩要作出相應的“精神投資”。爸媽要注意及時表揚孩子的優點,使他們為自己驕傲,從而更好地建立自信心;要深情地注視孩子,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採用技巧提升表現力

  內向的孩子一到幼兒園或置身於集體中,就一句話都不想說,爸媽可以在親朋好友面前,經常性地舉辦“講故事”、“唱歌”和“藝術表演”等活動,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要求表情自然、大方,爸媽應及時給以鼓勵。

  在遊戲中培養主動性

  鼓勵孩子參與小夥伴的遊戲,以此來結識小朋友,在玩耍中彼此之間產生友誼或糾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益的。在各種糾紛的解決過程中,會使孩子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與人相處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請老師幫助指導

  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最能鍛鍊孩子的能力。家長要做個有心人,主動與老師聯繫,告訴老師自己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等,請老師多關注孩子,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老師也會鼓勵小朋友之間相互交流,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樂趣,提升孩子的表現慾望。

  在生活中訓練孩子

  建議孩子經常把小朋友帶到家裡來玩,媽媽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小遊戲,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全家外出時,可以讓孩子問路、購物;在家裡,可以讓孩子接電話等,鍛鍊孩子與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孩子早期表現潛力不突出,爸媽也不必灰心,大器晚成確實存在。早期出現的天賦不一定會永遠伴隨著孩子成長,潛力需要精心培養和不斷激勵,成功的孩子來自於持之以恆的鼓勵和信念。


囍鋪花嫁


孩子比較內向,可能因為社會現在比較開放,強調競爭。但是實際上在人群當中,無論從遺傳還是從發展來說,總會內向和外向的區別,總有一部分人是內向的,內向和外向比起來實際上各有優缺點,不能說他不好。

第二個問題,三歲左右的孩子拒絕跟小夥伴玩或者不跟小夥伴玩,因為孩子三歲起正好是從開始跟家長的交流到自己的獨立性增強變成進入夥伴遊戲當中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一定要提供機會,還有一個就是不要在夥伴遊戲的這種機會當中家長過多的干涉,這樣孩子會不知所措。

第三,如果孩子有機會跟小夥伴接觸,必然會有衝突,比如搶玩具,衝撞一下,就會有各種各樣的壓力,這個時候讓孩子多一些正面的體驗,

不一定百分之百別人對他好,如果真是那樣也不見得是好事,大部分是積極的體驗,也就是說他跟小夥伴一起玩,別人給他玩具,他看到別人玩的時候有新鮮的表現,他感到很高興,情緒上有滿足,關鍵是給他機會,不干涉,幫助他去感受成功。



周莫媒體庫


引導他要有自信,不用怕,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做自己就好,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長處,膽子大點,相信你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