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金洲:讀《史記·管晏列傳》有感——紀念千古第一廉相先祖晏子

晏金洲:讀《史記·管晏列傳》有感

——紀念千古第一廉相先祖晏子

江蘇高郵 晏金洲

晏子(公元前595年—公元前500年)春秋時期齊國宰相晏子是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晏子春秋記載了晏子的為政、為民、治家的思想核心。晏子思想中的治國核心在為民、治吏核心在廉潔,治家核心在節儉。

晏子使楚——記起兒時的讀書時光

我70年代出生於江蘇省高郵縣周山人民公社晏河生產大隊,記得自己上世紀70年代末上小學的時候,二年級課本中有一篇“晏子使楚”文章,是關於晏子智慧外交的故事。現在想起來又彷彿回到了上學的時光。當時作為小孩子根本並沒有想到晏子是全國晏氏家族的共同祖先。直到1986年恢復中斷60年的家譜祭祖會,上初中的我們小孩才有機會在祖輩們流傳下來的家譜上看到孔子對先祖晏平仲的讚語,方才知道我是晏子的後裔。

高郵晏河村晏氏家族原來是有晏氏宗祠的,只在剛剛結束十年“文革“動亂中被人為拆除。假如宗祠還在,我們晏河村的小孩子一定會有更早的機會在長輩們的帶領下走進晏氏祠堂磕頭上香祭拜祖先,在莊嚴肅穆的明堂和祖先心靈對話。

欲知歷史上真實的晏子,必讀司馬遷的《史記》“管晏列傳”。

晏子生活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齊國,晏子的歷史功績和智慧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這是魯迅對司馬遷《史記》的評價,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

“管晏列傳”選自西漢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卷六十二、列傳第二,是春秋中後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和晏嬰的合傳。 司馬遷略去了二人的主要事蹟,而“論其軼事”。文章著重選取了管鮑之交、晏嬰推薦越石父和作者的故事,娓娓動人,天然成趣,於細微處見精神,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的愛憎。作者慘遭李陵之禍身受腐刑,平生所交不為一言,故寫管鮑之交,寫晏嬰贖越石父,無不是借題發揮。來抒發自己的胸懷。司馬遷評價晏子:“假令晏子而在,餘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正史,有獨特的文獻地位和傳承中華文明史的一座重要文化里程碑。太史公曰:吾讀……《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

欲研究晏子文化,必讀《晏子春秋》。

傳世文本《晏子春秋》自唐代柳宗元認為是墨家後學所作。清代吳德旋在《初月樓文鈔》中認為是六朝人偽作。“春秋”一詞本指史書,但有研究者認為《晏子春秋》和《春秋》等不同,《晏子春秋》的文學性大大過於紀實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司馬遷編寫史記的年代,關於晏子的是流傳廣泛的,同樣是認可《晏子春秋》作為齊國曆史文獻價值的,否則不會編撰到史記中。傳世本《晏子春秋》這部書塑造了生動鮮明的晏子形象,並表現了晏子的政治主張和思想。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竹簡《晏子春秋》,在缺乏更多文獻支持的情況下,《晏子春秋》仍然是今天我們研究晏子思想最重要的一部文獻。

在晏子輔政前期,發生了崔氏之亂。崔杼弒殺齊莊公後,晏子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闖入崔家,撫莊公屍體而痛哭;並在崔杼強迫大臣宣誓效忠於他時,誓死不從,對叛亂勢力給予了堅決回擊。因晏子太得民心,崔杼想殺他而又心存顧忌。可以說,正是有了晏子等忠臣的存在,齊國的社稷才得以延續。巧合的是,在晏子去世1600多年後的南宋建炎二年(1129年),正是晏子後裔晏殊的曾孫晏孝廣領導的“晏家軍”抵抗金兵,父女一同戰死保衛了宋高宗成功在瓜州渡江,宋朝的半壁江山才得以延續。

千古第一廉相——晏子思想

中紀委監察部賀清龍法學博士主編的《中國歷史十大清官》一書中,晏子列為千古第一清官。該書講述了百行德為先,治政廉為首,廉政文化作為一種無形的、潛在的力量,始終以弘揚正氣、鞭撻腐惡為己任,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發揮著引導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勵人、鼓舞人的重要作用,是反腐倡廉建設不斷取得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書中稱讚晏子為千古楷模:“上報君王下恤百姓;巧用智慧由君及民。熱愛人民冷拒權臣,廉潔從政節儉自律。”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清官文化”就是一直強調官員要公正清廉,相當於“。追溯歷史,廉政”一詞最早出現在《晏子春秋》中:“景公問晏子曰、廉政而長久、其行何也.晏子對曰、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濁無不雩途、其清無不灑除.是以長久也.公曰、廉政而遬亡,其行何也?對曰:其行石也,堅哉!石乎落落,視之則堅、循之則堅。內外皆堅、無以為久,是以遬亡也。”【今譯:景公問晏子:廉潔而長久的政治是什麼樣的呢.晏子回答:就像水一樣啊.美啊那清清的水.它要是混濁就會汙染了道路 它要是清潔就會洗去汙染,所以長久。景公說:廉潔的政治很快就滅亡了,那是什麼樣子呢?晏子又答道:就像石頭那樣堅硬啊!那大大的石頭,看著很硬,摸著很堅固,裡外都是堅硬的,沒有長久的道理,所以很快就滅亡了。】

晏子思想千年永放發光。

晏子思想千年永放光芒。從晏氏家族著三位傑出代表人物晏子、晏殊、晏陽初的歷史功績可以看出,他們不僅僅是中華晏氏家族的榮耀,同時也是中華五千年文明歷史長河中最耀眼的星光之一,不僅照亮著當今海內外晏氏後人,也逐步被用於治國理政方略大政中。

我不由得想起臧克家的詩《有的人》:“有的人活著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著”。

過臨淄謁拜祖先齊相晏子墓

2016年6月16日我出差途中過臨淄,特前往謁拜祖先齊相晏子墓,今作詞三首以記之。

久慕齊都過臨淄,故城謁拜晏嬰事。清官竹簡春秋在,救民補君垂青史!

先祖德政耀桑梓,後世常緬存遺蹟。今朝國保立意新,清廉家風平仲始。

千古賢相萬古事,和同治國理論奇。行者常至多奮發,為者常成勿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