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腳板”四川瀘州社會治理體系提質增效

封面新聞記者 王正元

中心城區警力有限、農村防控基礎薄弱,如何破解城鄉社會治理的瓶頸與難題?四川瀘州一方面看齊“高大上”,以“智慧平臺”為中樞,整合數據資源,治安要素管控實現精準落地;另一方面通過“一村一輔警”沉下基層,打通最後一公里,拉近警民群眾距離。全市呈現出發案少、秩序好、社會穩定的良好態勢。

向科技要警力

破解基層防控難題

2013年瀘州市龍透關派出所正式掛牌成立,2019年被正式命名全國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從四級派出所成為一級派出所,支撐榮譽的是龍透關派出所的“最強服務”、“最高效率”。

龍透關派出所轄區面積47平方公里,有企事業單位、行業場所1900餘家,成型小區66個,常住人口10萬人,是瀘州市主城區中心區域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矛盾糾紛呈現多元化、立體化、瞬間化特徵。龍透關派出所以全市“智慧雲護城牆”工程建設為契機,投入資金100餘萬元,搭建了一個設備先進、高度整合、互聯互通的多功能實戰勤務指揮平臺。在這個“最強實戰平臺”的支持下,派出所將民警進行了整合,謀劃主城區派出所 打、防、管、控新格局。

“在這個最強實戰平臺下,能夠對警員、警車的實時運行軌跡進行精確定位,對視頻圖像、語音通話數據進行實時傳輸,對110接處警情派遣,實現了對街面警力可視化點對點的精確指揮調度。派出所迅速將決策和行動指令準確傳遞到一線警力,有利於實現對各類警情和突發事件的快速處置。”龍透關派出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智慧勤務指揮室通過將天網、雲牆、智慧小區等立體結合,整合數據資源,加強管控與打擊,查破案效率提升,治安要素管控實現精準落地。

“疫情期間,涉疫患者行動軌跡摸排以及潛在傳染者篩查是防控疫情的難點、關鍵點。龍透關派出所充分發揮勤務指揮室功能,實現重點區域數據信息收集全覆蓋,為針對性落實管控措施奠定了堅實基礎。”龍透關派出所所長唐戈說。

輔警沉下基層

拉近距離群防共治

“有事就找趙輔警”,瀘縣得勝鎮罐頂山村輔警趙榮明一年多的工作,讓村裡的安全指數得到提升,村民們也獲得了更多的幸福感。

“每天都要繞村子巡邏幾圈,晚上都會看到他,在我們心裡,輔警和警察是一樣的,對不法分子起到震懾作用。”村民胡錫蓮說,現在不管是不是治安方面的事,大家都愛麻煩趙輔警,“疫情期間,他還當起了快遞員,替我們考慮,為我們實實在在辦事,是自己人”。

瀘縣作為勞務輸出大縣,由於轄區各村警力緊張,治安防範無法保障,暴露出基層治保力量薄弱等諸多問題。為改變這樣的狀況,2017年5月底,瀘縣全面啟動駐村輔警建設,用時3個月在全縣251個行政村和50個社區建成一支301人的駐村輔警專(兼)職隊伍。同時,駐村輔警按照1+4+2+N的勤務模式運行,在增強村民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同時,基本實現了治安防範到村、信息採集到村、矛盾化解到村、法制宣傳到村、服務群眾到村的目標。

“我們一方面利用網格員開展巡查走訪、信息收集、宣傳引導、矛盾化解等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居’;另一方面積極探索‘一村一輔警’農村警務機制,實現警務前移、防控到村,有效打通農村警務‘最後一公里’,讓基層社會治理難點變亮點。”瀘縣縣委政法委副書記胡洧介紹,通過輔警的“腳板”,把黨和政府的聲音更加有力地傳遞到基層一線、百姓心間,基層社會治理由被動向主動、由粗放向精準轉變,進一步拉近了警民之間的距離,讓群眾的生活多了一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