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

陳能雄/文

春意萌動,萬物復甦,一年一度的植樹節臨近,種下一棵樹就是種下一份希望。一直以來,泰順人有植樹傳統,常在屋舍園圃、墳墓道路等處種樹,防風護院、美化環境。但古時植樹只是個人喜好與意願,到近現代時,才逐漸興起全民義務植樹的節日活動。

其實,最初的植樹節並不是定在陽曆3月12日,而是中國傳統的清明節。身為泰順人,你知道泰順首個植樹活動是在何年何日何地舉行的嗎?當時,泰順各界參加植樹典禮,其場面可以說相當隆重!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泰順山林


古時泰順人阻止濫伐林木

泰順山高林茂,森林資源豐富。據《分疆錄》記載,唐代以前,泰順所產林木為溫州等地供給“郡國材用”,伐木丁丁是莽原中最初的人文之聲,斫開荊棘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淺不一的文明足跡……唐代顧況《仙遊記》中描寫的大曆六年溫州人李庭入山伐木所遇到的桃源仙境,據後人考證是泰順某個古村落。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分疆錄》記載泰順唐以前“供郡國材用”


直到明代景泰建縣後,泰順仍是重要的木材輸出地,特別是清代康熙年間溫州一帶海寇猖獗,朝廷派修海船,向泰順徵集木材造船,森林由此遭受嚴重破壞,百姓更是苦不堪言。當時的泰順知縣梅庚憐憫蒼生,作詩道:“巨樟大十圍,裁可充梁頭。比年砍伐盡,挾匠窮遠搜。”梅庚想方設法請求上級免除攤派給泰順百姓歲修海船的勞役,這既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也是出於保護環境考慮。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梅庚《修船謠》:“比年砍伐盡”


到雍正年間,又出現一個伐木高峰。清朝某道廠要大造海船,曉諭泰順縣輸送樟木、杉木等木材。泰順知縣朱國源奉命封林伐木,多個鄉村的林木砍伐殆盡,有些古墓前的大樹也未倖免。龜湖王士儁(jùn)等有識之士奔走呼告,不惜重金,上下疏通關係,這才停止濫伐,避免了一場森林浩劫。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分疆錄》記載王世儁設法停止亂伐林木


在敬業高等小學堂舉行植樹典禮

長期以來,人類不斷向大自然攫取資源,到近代時期一些開明人士開始思考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共存,以求攫取與回饋達到平衡,植樹成為回饋自然的最好方式。1915年,凌道揚、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上書北洋政府,倡導以清明節為“中國植樹節”。這年七月,孫中山先生也提出同樣的倡議,北洋政府正式下令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通令全國各地舉行植樹節典禮並植樹。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民國十年清明植樹(玉環縣)


泰順羅陽歲貢士潘鍾華言:“民國以清明之令節,作植樹之良辰。”他親歷了泰順歷史上首次植樹典禮,並記錄這個盛況。民國六年(1917)陽曆四月三日,也就是農曆閏二月十二日,這天春和景明,惠風和暢,泰順縣知事的劉鍾年率讞員(審判案件的官員)科長、監獄員、鄉紳等,來到泰順敬業高等小學,參加植樹節典禮。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1960年羅陽小學第十一屆畢業生留影 (今實驗小學)


泰順縣立敬業高等小學堂,即今泰順實驗小學,坐落於縣城中心,是一所有著悠久辦學歷史的學校。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明嘉靖年間創於地軸山下的羅陽書院,清乾隆十七年(1752),泰順知縣楊人傑遷建書院於赤砂(後面用“赤沙”)之右。光緒三十二年(1906),羅陽書院改辦為敬業高等小學堂,數學家潘鴻康擔任首任堂長。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羅陽書院古井(在實驗小學內)


在泰順首次舉行植樹典禮的1917年,擔任堂長的是大安名儒林大璋。當日,會場彩旗招展,鼓樂齊鳴,泰順各界人士雲集。除了敬業高等小學堂之外,與會的還有城區羅陽復初、義成國民小學的全體師生。學生們整齊劃一地進入會場,他們朝氣蓬勃的氣息,一如欣欣向榮的苗木。植樹與育才常息息相關,今日植樹,以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縣知事劉鍾年親自主持植樹典禮,他在講臺上宣讀植樹倡議書,號召師生民眾植樹造林。學生們一起跟著喊植樹口號,聲音整齊洪亮,傳遍四處,引來附近居民前來觀禮。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清明行植樹禮記》提到在敬業小學堂 舉行植樹典禮


在赤沙山舉行植樹活動

校禮結束後,學生們排隊走出學堂大門,出東街,然後徑直往南面走,到一個“半城半鄉之地,一丘一壑之間”的小土山。潘鍾華的《清明節行植樹禮記》中沒有明確寫明種樹地址,據1998版《泰順縣誌》記載,這次植樹活動地點在赤沙山,此山在敬業高等小學堂後面不遠處。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泰順縣誌》記載1917年4月3日在赤沙山植樹


赤沙山,因山多赤色沙石而得名,說它是一座山,其實只是一個隆起的小山崗,它與萬羅山一樣低小,宛若羅陽城中的一個“盆景”。《分疆錄》稱羅陽書院建於赤沙之右,而泰順首次植樹活動又把敬業高等小學堂與赤沙山聯繫在一起。

官紳與師生們帶著鋤頭樹苗登上赤沙山,有的彎腰挖坑,有的用手扶住樹苗,有的揮鏟鋪土,有的給樹澆水,或種松樹,或植綠柳,忙得不亦樂乎。也有種梧桐樹,大家期望不久的將來,梧桐枝繁葉茂,有鳳來棲。“觀俯仰於橋梓而用切象賢”,有些先生效法先賢,以傳統儀式來行植樹禮,讓學生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文化。這樣的活動於鄉紳而言是類似於蘭亭修禊的雅事,於師生來說是體驗勞動、學以致用的過程,於造化而言是看到了生民的反哺。整個植樹活動結束後,大家合影留念。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赤沙山風景


赤沙山,這座袖珍小山,因為開展泰順首次植樹節活動而載入史志。山上的林木並不多,卻有一個與樹木有關的名稱,山下的小巷有一棵歷經九百多年風雨滄桑的的龍柏,枝幹狀若虯龍,此地就有了一個“柏樹弄”的名字。

如今,赤沙山微小的身軀漸漸掩蓋於高樓大廈之間,外地人初來羅陽,路經泰順實驗小學,決然不會想到後面還有一座山,一座在《分疆錄》中有名有姓的山。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泰順實驗小學


走入彎曲幽深的小巷,拾級而上,見新舊樓房依山勢而建,有建在山腳的,有築于山坡的,有佇立於山巔的,高低不一、朝向各異、錯落有致,就像是一棵棵長在山坡上的大樹。山頂上還留有幾排樹木、幾塊菜園,顯示著這裡曾是一座山。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赤沙山路上的綠樹


讓植樹意識深入人心

這次植樹典禮的意義,不是培育了幾棵棟樑之材那麼簡單,而是讓植樹思想生根發芽。師生們列隊經過街道民居,宣揚植樹思想。靠山吃山的泰順人忽然發現,山間的林木雖是大自然的恩賜,也該合理適當地取用,取之木材,報之苗木。人與自然互相饋贈,才能和諧共生共榮!

正如潘鍾華所言:“無遺拱把,遍栽琴瑟之材;不擇膏腴,預備棟樑之器。則綠陰市地,翠影參天。”不論樹木粗細,廣種各個品種的樹木。也不管土地肥沃還是貧瘠,都種上一些草木,才能創造出一個美好的綠色家園。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潘鍾華呼籲泰順人植樹


潘鍾華又呼籲道:“願桑梓耆英菁莪髦士,口傳遵鐸,身為導師。則斯會也,固樹木之權輿,亦勸農之嚆矢也。”他期望縣裡的鄉賢長者、青年才俊,除了自己參加義務植樹外,還要言傳身教地把這種思想傳達給眾人。那麼,這樣一個植樹大會,不僅能興盛林業,也是勸農耕種的開始,林業與農業並重發展,才可以興縣。

起初以清明為植樹節日與孫中山先生的倡議有關,後來改為3月12日也與他有些關係。民國十七年(1928),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以他的忌日3月12日為植樹節。從此,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更加興盛,據1998版《泰順縣誌》記載,僅民國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縣城附近山地種植杉、榲、松就達十二萬株。

你知道民國時期泰順首個植樹節活動在何時何地舉行嗎?典禮很隆重

泰順山林


1979年,大地春潮湧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這一年泰順縣各級領導帶頭上山植樹,並推進城郊道路綠化工程,讓花木淨化山水、裝扮山城。正是一代代人的悉心呵護,泰順這個“中國天然氧吧”,才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碧綠無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