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兒子11歲了,一批評就生氣摔東西,摔門。我應該怎麼辦?

幽幽英子之豆


您好,我是軍佚老師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很理解您,確實在與孩子溝通時,當孩子生氣發脾氣時我們會十分的焦慮。同時我們也要知道成人在有些時候都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更何況是孩子呢?他們年齡尚小,控制情緒的能力還不強。如果有外界因素的影響,情緒會更容易爆發。那我們身為家長要 如何引導孩子的情緒呢,接下來我將從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常見解決方式

1.討好式

比如當孩子開始哭鬧,發脾氣時有些家長因為想讓孩子快速安靜下來就會滿足孩子各種要求,如"你不要生氣了,我答應你的要求了”,“你不要難過了,我帶你去吃,你最愛的海底撈‘’等用賄賂,哄勸的方式來安撫孩子。不僅不會讓孩子有所改進,反而在遇到問題時會變本加厲,對家長進行“情緒勒索”。

2.說教式

“你看,這件事情你又出問題了吧,我之前就告訴過你....”“你在玩手機給我試試!”“在不去寫作業就,不要在吃飯了”當孩子已經出現委屈,沮喪,難過,生氣的情緒時。這時在對孩子說教,甚至語言暴力,孩子不僅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反而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有挫敗感,打擊孩子的自尊心。

3.標籤式

“這道題你都不會,沒見過你這麼笨的孩子”“學習這麼不自覺,沒有一點上進心”“天天就知道玩遊戲,打架你這孩子是不是有暴力傾向”孩子的內在自我還沒有完全建立,很多時候他人的評價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而經常給孩子“貼標籤,尤其是負面標籤”會讓孩子潛意識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從而扭曲孩子對自我的評價。

家長自我覺察

有一個家長每次在課後都會和我交流,而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到的最多的就是孩子這周又出現了什麼問題。例如孩子給媽媽說“老媽,今天早讀的時候老師又批評我了,還讓明天你和我一起去見她,我明明沒有說話,她就是看不慣我,再也不想上她的課了。”

這時這位媽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批評孩子,而且聲音很大“肯定是你沒有好好聽講,老師怎麼會冤枉你,你為什麼又講話了我又要去學校被你老師講了......”當孩子已經在情緒中,這時父母也在情緒中那後果不用說我們也能夠想到了。

其實當孩子願意和我們傾訴的時候,是孩子信任我們,在家中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時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如果我們總是控住不住情緒去責備孩子,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受到挫敗,會開始不信任父母以及會缺乏安全感。

所以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有掌控自己情緒的能力。當遇到問題時,要嘗試換位思考,從自己的慣性思維中跳出來,試著理解孩子的情緒。覺察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有哪些缺失的方面,比如說對孩子的陪伴。只有先解決情緒才能夠很好的解決問題,所以我們要先找到會觸發自己情緒的導火線在哪裡,並留意思考如何解決。

科學解決辦法

1.同理心傾聽

首先了解並接納孩子的情緒,發現孩子的情緒按鈕。接下來安撫哈、孩子而不是批評孩子用心去感受孩子此刻的心情,不要說教與責備,不要直接給出孩子解決辦法。

例如孩子馬上要進行舞蹈考級,心裡很緊張擔心不能夠通過,這時運用同理心傾聽的方式,我們可以說,孩子這個舞蹈你已經準備很久了,而且每天都在很認真的練習,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通過這次考級,媽媽覺得你一直很優秀。

2.存滿孩子的愛箱

家庭會給孩子安全感,歸屬,所以當孩子能夠從家中得到力量感時,孩子也會肯定自我,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養育出的孩子也會有著穩定的情緒。

如何存滿孩子的愛箱,例如與孩子一同度過快樂時光,在這個屬於孩子時間段中放下手機讓孩子感受到高質量的陪伴,與孩子進行互動,理解孩子情緒,認同並鼓勵孩子。

3.榜樣的作用

孩子的行為方式,通常會通過,觀察,模仿以及他人的評價,以及吸收父母的情緒風格來形成自己的情緒與性格。所以家長對孩子的影響與引導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榜樣。

當你給孩子投入時間與耐心時,孩子也會感受到的。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對您有幫助,也期待大家的回覆與交流。


李軍佚兒童領導力


我的兒子11歲了,一批評就生氣摔東西,摔門。我應該怎麼辦?


大家好,我是愛講故事的牛仔爸,很高興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現在的孩子很聰明,他們之所以暴躁、哭鬧、發脾氣並不是因為他們傷心,而是他們很清楚只要自己一哭鬧、發脾氣,父母就一定會去滿足他們,所以孩子暴躁、哭鬧、發脾氣這樣的毛病就是家長的一再縱容和妥協造成的。


我們有時候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商場又或者在超市,熊孩子們指著某個想要的東西又哭又喊、滿地打滾,又或者揮著拳頭衝父母大喊大叫。他們的家長要麼就在旁邊大聲呵斥“以暴制暴”,要麼就是默不作聲“冷處理”。如果你注意觀察,大部分的結果肯定是家長妥協了。

如果父母放任孩子這種不良的習氣習慣不加以糾正,那麼孩子長大不僅依然暴躁、易怒,而且也會自私和沒有耐性,成為一個成年“熊孩子”、“巨嬰”,所以奉勸各位家長,不要輕易屈服於寶寶的哭鬧、發脾氣。

那麼如何教會熊孩子們不發脾氣呢?

1.首先要教會孩子等待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等待,並且在滿足他的願望前,等待的時間需要一點點地變長。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會因為願望得不到滿足而哭鬧不止。造成這樣的原因除了他認為通過這種方式有可能會讓家長妥協之外,還有他對家長所說的“不”無法預期,從而陷入了焦躁不安、易怒的狀態。

所以,家長面對孩子的要求,不妨先說“好的”,先接受他的請求和願望,然後再告訴他只要稍微等待一段時間也可以是滿足某一個條件,他的願望就會得到滿足。

用理智的“冷處理”來和孩子進行溝通,過一段時間後。等孩子情緒平復後,再告訴他這樣並不對,希望他改正。

2.學會和孩子溝通

當孩子要求“我能看電視嗎”“我能吃零食”的時候,不要直接拒絕孩子說“不”。而是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時間或數字來回答他,比如“可以,做完作業後可以看10分鐘”又或者“好的,吃完晚飯可以吃一塊餅乾”。

我們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儘量不使用“以後”、“過幾天”、“一會兒”這樣含糊的詞彙,儘量用時間和數字來明確他們的願望。

這樣他們才能認為他們的願望是可以預期的,也就不會再發脾氣了。

3.家長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

確認滿足願望的時間和前提條件,這必須是一個家長和孩子雙方都認可的過程,不能僅僅是父母單方面的確定。

如果一味強調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圖去做,那麼孩子孩子有可能既不認可,也不遵守,甚至會哭鬧的更兇。所以家長應當與孩子充分地、心平氣和地協商。一旦這樣的規則確定下來,孩子會超出你的心理預期地去遵守和執行。

在這也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說到做到”,不能認為孩子還小,過兩天就忘了,或者說隨口一說,隨意地哄騙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在騙自己,下次就不會再聽家長的話了,我們前面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費了。

另外,家長們也需要靈活判斷來決定孩子的哪個要求應該馬上滿足,哪個要求應該適當的再等等,又或者哪個要求根本就不能滿足,將延遲滿足與即時滿足、適當不滿足靈活應用!


愛講故事的牛仔爸


你好,我是教育領域創作者肖亞。我女兒12歲,作為同齡人的家長,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作用。

摔東西,摔門是一種具體的表現方式。我們要剖析摔東西,摔門的原因是什麼,按照題目解讀是“受到批評”而感到生氣。不同情緒反映孩子不同的心理軌跡。生氣←_←受批評←_←做錯事,分析:孩子挫敗感太弱,不能接受自己的弱項,或者不能接受別人比他做的好。所以加強孩子的挫敗感的教育,需要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失敗,失敗之後的引導讓孩子習慣。

還有一種,孩子慢慢接近青春期,情緒的反應會比以往大。而用幽默的方式,貌似調侃的話可以降低衝突的激化。激化矛盾,終歸不是一個好方法。

如果都沒有用,那就比他還兇,一次把他震住。實在受不了,就甩一個巴掌給他,告訴他,“你可以爆發情緒,我也可以。”

教育門路太深,適合自己孩子的才是最重要的,家長應該永不止步,學會成為那個合格的家長。


肖亞043


我是“爾朵老師”,家裡也有個11歲的男孩兒,當家長批評孩子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會這樣,只有明白了孩子摔東西的具體原因,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為什麼要摔門?

孩子生氣的時候會摔門,這樣一個簡單粗暴的動作可能是出於以下幾點原因。

1.孩子大腦發育不均衡,無法控制情緒

我們的大腦可以劃分為“理智腦”和“情緒腦”,“理智腦”要到20歲才完全發展成熟。

對於11歲的孩子來說,面對家長的批評 他們很難冷靜思考,只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憤怒而亂髮脾氣。

孩子惹我們生氣了,我們會有時候真的想打他,但是會盡量冷靜下來思考,絕不會拿著凳子往孩子身上砸。

但是孩子不一樣,他們會很“粗暴”地發洩自己的情緒。

2.逃避責任

孩子摔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逃避。

當他開始摔東西,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他摔東西的行為上,而對他之前的過錯就慢慢忽視了。

就像你批評孩子玩兒手機的時候,他如果門一摔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就可以逃避你的“怒吼”對他的傷害,也可以逃避自己內心的譴責,還可以繼續玩兒遊戲。

3.家長錯誤的行為示範

以前聽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問題兒童”,只有“問題家長”,孩子所有的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認為,兒童的行為方式更多的是模仿其所相信和崇拜的榜樣人物而逐步形成的。

所以說,孩子的很多問題行為和家長“脫不了干係”。

先不說孩子其它的問題,我們來看看摔東西的這個行為,想一想,和伴侶吵架的時候你摔過東西嗎?生氣的時候你摔過門嗎?

4.家長批評的方式不當

誰都不喜歡被批評,孩子更是如此。

家長是孩子最親近的人,當您批評他的時候,孩子的心裡會怎麼想?回憶一下自己小時候被爸媽批評的場景就知道了。

我們可以批評孩子,但是如果我們的批評不能把孩子說服,不能讓孩子認同,那麼這種批評只會更加激怒孩子,也達不到教育的效果。

怎樣改善孩子的壞脾氣?

1.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1】不做“暴躁”、“暴力”的家長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你是什麼樣的,孩子就會“有樣學樣”。

要想孩子不摔東西,家長首先得做好自己,注意自己在家裡的一言一行。“摔鍋砸碗”的家長,不可能帶出“溫文爾雅”的孩子。

【2】嚴慈相濟,慎用批評

批評從來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方法,如果你的批評只是在表達對孩子的不滿,那這樣的批評毫無意義,孩子只會更加叛逆。

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應該批評,但批評的時候必須客觀恰當,就事論事,讓孩子知道自己哪兒錯了,知道怎麼改正,並且甘願受罰,這樣的批評才是有價值的。

有時候,我們可以動動腦子,用表揚替代批評

比如你看到孩子不做家務,與其批評孩子懶,不如換種說法。

“媽媽今天太累了,你可以幫媽媽洗碗嗎?”

當孩子洗完的時候,可以表揚下孩子。

“洗的好乾淨啊,我家寶貝長大了,媽媽很開心!”

孩子都希望的到家長的表揚和鼓勵,慎用批評,多一點讚揚,相信孩子會做得更好。

2.不要跟孩子較勁兒

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很“幼稚”,但我們應該成熟一點。

當孩子在氣頭上的時候,千萬不要和孩子對著幹,這樣只會讓矛盾激化,況且,這個時候不管你說啥孩子都可能聽進去。

跟氣頭上的孩子較真兒,只會傷害了孩子,也氣著了自己。

不如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等情緒平穩了之後我們再去教育他。

3.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摔東西是對憤怒的一種表達,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孩子用另一種方式表達情緒,就可以避免這種不當的行為。

當孩子冷靜下來的時候,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這個時候,孩子就開始慢慢理智起來了。

當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後,可以引導他思考一下為什麼會生氣,最後幫助孩子一起回顧整個發脾氣的過程,和孩子一起解決矛盾

要讓孩子意識到,摔東西和發脾氣解決不了問題,只有溝通可以。


總而言之,面對孩子摔東西的情況,我們應該預防為先、慎用批評、做好榜樣、正確引導,相信孩子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


我是“爾朵老師”,懂孩子、懂父母、更懂教育。期待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了解孩子,讀懂教育。


爾朵老師


逆反是進入青春期的普遍現象,從生理和認知方面,專家有很多解釋,這裡不贅述!不過你的孩子摔東西的行為有點兒反常!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總認為自己已長大,不需要別人“指手畫腳”,突出表現的逆反行為有:不交流,在家封閉自己與大人的交流途徑;語言衝突,你說一,他總說二;完不成你平時對他的基本行為要求,甚至不斷給家長惹點煩惱,甚至與家長、老師發生衝突等等。

建議方法:1.找出他摔東西的燃點,哪句話,哪件事引起這麼大的反應?2.冷處理,不可出現針鋒相對的白熱化解決方法,不然會出現親者痛仇者快的結果。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找專業人士諮詢,找孩子欣賞和佩服的人進行溝通疏導。4.不放棄。不管前幾次的溝通結果如何,絕不放棄,畢竟孩子肯定也不想要現在的狀態,更何況,“浪子回頭金不換”!

祝願孩子心理和行為早日步入正軌!



流連忘返的老劉


孩子生氣喜歡發脾氣我認為有以下三個方面

1.父母過度的寵愛,使得孩子認為自己是 天,想幹什麼幹什麼,所以他們不會把父母放在眼裡,為所欲為。長期的嬌慣,孩子就會越來越肆無忌憚,因為他知道父母不能把他怎麼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叛逆期的提前。我就遇到過這樣的一個學生,他是家裡的長孫而且還是唯一的男孩,自然家裡把他寵出了新高度。來學校後稍微有一點不開心,不是撕書扯本,就是大哭大鬧,更讓人受不了是像仇人一樣猛打上海他的人。時間一長,孩子們都不願意和他玩了,這樣時間一長他覺得不能適應,最後搬家走了。

2.家庭的遺傳因素,父母的脾氣不好,經常發脾氣,孩子大多數也是這樣的。


滬漂雙子


教育是關鍵。在這段時期裡,父母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應該看到,孩子的“反抗”行為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成人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能力的發展。

家長要助孩子發展一臂之力,對孩子的反抗行為既不能一味地滿足,也不能過多地限制。一味地滿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執拗;過多地限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從而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父母在瞭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點以後,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勢利導,從旁協助,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


每日琨說


11歲開始慢慢進入青春期了,是孩子心理發展的第五個階段,心理學家又把這一時期叫紅燈期,是人生第一個更年期。這一階段的孩子生理發展非常迅速,內分泌紊亂,性格不穩定,脾氣容易暴躁;同時,這一階段孩子開始挑戰成人的權威,非常容易與家長起衝突。

家長一定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不要經常批評孩子,青春期孩子心理問題就像身體生病一樣,他內在有很多衝突,他自己也很痛苦。父母一定要像孩子身體生病一樣接納和關心他心理的衝突,只有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通過溝通幫助孩子。


一橫老師家庭教育


孩子11歲了,受到批評生氣摔東西摔門,說明他自尊心很強,也很有主見。首先,家長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多鼓勵,儘量少批評。第二,男孩子生氣摔東西和摔門,都是他認為發洩負面情緒的合理正常渠道,男孩子精力體力旺盛,家長不要去強行制止,讓他穩定好情緒,以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第三,事後家長應該跟孩子心平氣和去溝通,最好讓沒有直接批評孩子的家長去找他談,讓他穩定情緒後,告訴他生氣對身體的危害性,而且不解決問題。第四,家長應多注重培養孩子的逆商,減少負面情緒壓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和培養,可以尋求諮詢專業家庭教育指導老師,找到專業的解決辦法。


天地雲思想


孩子很明顯是自控力比較差。我的建議是:先進行冷處理,等他心情平復了再交流,然後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不對的,現在是大孩子了,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做錯就要進行必要的懲罰,可以罰站5分鐘,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最後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下次家長批評他時,應虛心接受,想摔東西時,先從1數到100,再說話。趁孩子小一定要幫他學會控制情緒,否則到初中的話,就會失控了。另外也想給您提個建議,是不是我們可以幽默地教育孩子,認他更易接受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