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倒計時!家長再辛苦也要陪孩子走好高三最後一年!

為國、為家、為己、學習、分享、成長

伴隨著2019屆考生的順利升學,2020屆考生也開始了新的一輪高考倒計時,這一年的高中生頂著高考的壓力,總會控制不住的焦慮與緊張,也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所以高三家長也要做好十足的準備,好好的陪伴著孩子過好這最後一年的奮戰,成為孩子高中最後一年的有力後盾!

01.

高三學生的4個階段

高三的考生在備考的一年中,心理變化從開始的激情滿滿到後期的停滯不前,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特定的形式,現在為家長詳細敘述。

階段1:激情期

8月至1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過程的“激情期”,這時孩子的表現為積極、勤奮、努力、投入,充滿信心。

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做的工作就是保障後勤供給,不要多說話。

階段2:疲勞煩躁期

12月至次年1月是孩子準備高考的“疲勞煩躁期”,孩子表現為:身心疲憊,情緒低落,心情煩躁。

在這一時期,家長要做的工作是營造輕鬆愉悅的環境,改善孩子的情緒,不要因生活小事與孩子發生爭吵,以免影響孩子的情緒,不要著急,相信孩子在老師的幫助下,很快會調整好的。

階段3:否定懷疑期

3月份隨著二輪複習的到來,有些同學成績有較大提高,他們會更有信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但是也有不少同學經過幾番努力,排名依然沒有進步,或者說自己的排名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他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不敢肯定自己今年還能否考得上大學,腦海裡一片茫然。

這時孩子最需要家長給予切實的鼓勵,自己努力,排名沒有進步不代表自己的成績沒有進步,因為別人也在努力,別人沒有坐在那兒等著你,實際上是大家都在進步,排名不進步不代表考不上大學。

階段4:恐懼焦慮期

到了5月份,隨著高考的臨近,所有的孩子都會或多或少產生恐懼心理和焦慮心理。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用“不要緊張,不要害怕,考不上不算什麼,明年再考”之類的話語去安慰孩子,因為這樣的話只能使孩子更加緊張,可以找較為專業的人給孩子一些建議,要不然就是保持沉默,等待學校給孩子做工作。

02.

家長的6個不要

1.不要嘮叨不休

有些家長朋友整天把高考掛在嘴邊,無休止地嘮叨,整天用“要為父母爭口氣”之類的話刺激孩子,不時督促孩子,要抓緊時間做作業,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邊嘮叨要刻苦呀、努力呀。

不斷磨叨孩子這麼不聽話呀,百次地說考不上大學沒有出息呀,無數次地比誰家孩子比你學習好呀,甚至有的家長還踩凳子、趴門縫偷看孩子是不是在學習。

你讓孩子一天到晚聽到的都是類似的話,做的都是讓孩子極其反感的事。這種做法,這種不信任,只能是影響孩子的心情,讓他不能好好學習,甚至還會造成雙方的矛盾。

孩子和家長,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更年期,儘量不要發生衝突、碰撞,那無異於火星撞地球,後果很嚴重。

對孩子表達關心要看準時機,適時適度,可以選擇在他們休息、放鬆,心情比較好的時候。

囑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複兩遍以上,否則既沒有實際效果,又會給孩子以不被信任的感覺,只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平時也要有意識地杜絕嘮叨,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為,要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心理及生活環境。

2.不要過度關心

有一個調查,“你最喜歡家長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和“你最喜歡家長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要做。”可見,孩子不歡迎我們過度的關心。

我們儘量不要在孩子學習時輕手輕腳走進他房間,一會送牛奶,一會送水果,借關心之名,行監督之實。

其實對孩子精神上的關心和物質上的關照都要適度,無關原則的約束少一點,多餘的關心少一點。

望子成龍的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但無論你的心裡多麼迫切,你必須要裝出一副無關緊要、若無其事的樣子來。最好是不即不離、若即若離。不要主動去過問,當孩子自己談到相關話題時要認真地“察言觀色”,巧妙應對。

家庭環境或氛圍的改變不要過多,反差不要太大,要營造寬鬆、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圍。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樣就行,可以讓孩子在星期天適當地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或逛逛街。

有些家長朋友不明白,讓孩子所有的活動都集中到學習上其實沒有好處。

學習不僅僅是看書,休息也不僅僅就是睡覺。讓孩子在學習之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比如掃地、洗碗、洗衣服,不僅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得到適當的緩解放鬆,而且對孩子的成長髮育有好處。

3.不要進行過度的不合理的家教、補習

高三階段,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考試的分數。不惜血本地請名師做家教、開小灶,這樣不僅擠佔了孩子自由消化複習的時間,而且有揠苗助長之嫌;不僅浪費了時間、金錢,還容易讓孩子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認真聽講,反正也有人給補習,極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會上火著急,我們首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是情緒過於緊張,是考試題目過難,還是複習計劃有偏差?是基礎知識不到位,是考試技巧沒掌握,還是學習沒有努力?

如果你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並從中發現不足,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反而不是有病亂投醫,就是大驚小怪,失望傷心,生氣責罵,這些無疑都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如果真想要幫孩子忙就要幫到正地方。當孩子確實是在學習上遇到了困難,而家長也沒有能力和好的辦法對孩子進行輔導時,可以尋求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幫助,或陪孩子一起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輔導資料來學習。

4.不要盲目攀比

有些家長朋友總是認為孩子的成績不夠優秀,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就經常把親友同事家名列前茅的孩子拿來刺激自己的孩子,以為這樣會有好效果。豈不知,這樣效果更糟。

所以不要總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如何好、如何勤奮、如何有出息的話,這樣會有意無意地給孩子造成壓力,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從內心對學習、對高考產生恐懼、厭惡,更加不利於複習和考試。

要多進行縱向的孩子自己跟自己的比較,努力發現孩子每時每刻的進步,同時幫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長處和缺陷,以達到揚長避短、鼓舞士氣的效果。

5.不要期望值過高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顧考生的現實成績和智力的差別,總想著讓孩子成為狀元、進名牌高校,為家長長臉,為家族爭光。目標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水平,使孩子覺得考不上名校就是無能,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

作為家長,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水平,不要給孩子過高的預期,要守住一顆最可貴的平常心。

6.不要過度焦慮

以往很多家長從孩子一進入高三就如臨大敵,自己先有了變化:有的變得比平時更嚴厲,有的變得比平時更親切,有的茶飯不思,有的夜不能寐。

家長們怕孩子的成績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的心中沒底,怕孩子失去信心自己不能使他振作,怕孩子生病浪費時間,怕孩子情緒不好影響複習,怕孩子在這段日子裡談戀愛,怕孩子到高三了還不上心、不著急,怕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反正是整日地憂心忡忡,擔驚受怕,焦慮不安。

不知大家想到過沒有,我們的情緒可以直接傳染、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孩子學習中面臨的真正壓力,恰恰就來自於關愛他們、呵護他們的父母。許多時候,父母自覺不自覺地就成了孩子壓力的主要來源,在孩子準備高考的過程中充當的不是一個減壓者,卻是一個施壓者。

高三的孩子處於一個極其敏感的階段,情緒也會隨著壓力忽好忽壞,家長應該運用正確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善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互相體諒包容,為孩子營造一個輕鬆舒適的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