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茶經濟效益高2倍,但是認證要求高,茶農該如何管理?

Zafery


有機茶經濟效益高兩倍,物力成本相對花費也更少,但人工成本和精力上的投入相對於普通茶則高得多。特別是有機茶的認證,一年要一次,有時候還需要復認證等,條目繁瑣,一般種植戶難以招架。由此當前我國有機茶種植、認證模式,是以農戶和當地民營企業合作為主,即農戶和公司簽訂合同,種植出來的有機茶只能賣給某個公司,然後該公司協助農戶完成有機茶認證。

由此來看,有機茶種植管理過程中,農戶和公司都是必不可少的主體,今天咱們就從農戶的角度來談談該如何進行有機茶管理。先說幾個有機茶園的常規知識。

△ 採摘有機茶

有機茶園的常規知識

  • 常規茶園(野生茶園除外)認證有機茶園的轉換期為三年;

  • 野生茶園或荒蕪茶園可以縮短轉換期,通常為一年;

  • 已經認證的有機茶園一旦改回了常規生產方式,則需要重新經過轉換認證,才能再次獲得有機認證。

有機茶基地選擇

我們鄉從二零一三年開始有機茶種植,但並非所有的茶園都可以參與,部分茶園離主公路線近,灰塵大,在防護林未建設之前無法進行轉換。通常情況下以那些空氣清新、水質純淨且土壤未受到汙染、土壤肥沃、茶種優良、周圍森林密佈、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方。同時有機茶園與常規農業之間,要有九米以上的隔離帶。△ 有機茶採摘

鶴峰縣地區有機茶園茶農管理要點之一:施肥

有機茶管理也是農作物管理的一個步驟,其中必定少不了施肥,和常規茶園不同,有機茶園施肥只能使用:無公害處理的人糞尿、廄肥、沼液、堆肥等;也可以使用沒有受到汙染的泥肥、餅肥或者經過有機機構認證且貼有有機標籤的有機肥。切要注意的是,大型養殖場裡的豬糞、雞糞等,不能夠作為有機茶園的肥料,因為大型養殖場使用的飼料和激素等物質比較多。

有機茶園施肥關鍵期在二月到三月,此時需要結合茶樹生長規律進行多次施肥,通常是把腐熟後的有機肥淋在茶樹根部;或者直接每畝施用有機肥一百千克作用,在茶葉開採前一個月採用溝施的方式施肥,溝深在十釐米左右。當然在新茶園種植前需要施用一定量的基肥,基肥在每年十月到十一月施用,通常施用農家肥一千到兩千千克,必要時還需施用一定數量的礦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基肥一定要深施,在二十釐米以上。

△ 我鄉連片的有機茶園

鶴峰縣地區有機茶園茶農管理要點之二:病蟲草害防治

有機茶病蟲草害防治有兩不用:不用除草劑和不用農藥,採取以農業措施為主,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式。

農業防治。首先是可以栽培生態樹木,增加茶園及周圍的生態多樣性;其次換種改植或發展新茶園時,選用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抗性比較強的品種,如恩施地區要選擇對小綠葉禪抗性強的品種;採摘有機茶時,採用分批採摘的方式,採除各類危害茶葉的害蟲,抑制其種群發展;再者定時進行茶園修剪,剪除分佈在茶從中上部的病蟲,保證有機茶園內的通風。

物理防治。可以採用人工捕殺的方式,減輕茶毛蟲、茶象甲等害蟲的為害;利用害蟲的趨性,進行燈光誘殺(連片的茶園每隔三十到五十畝安裝一盞太陽能殺蟲燈,每年五月到九月之間開燈)、誘蟲板誘殺(每畝安插二十到三十張黃板,在春茶採摘結束後進行滅殺)、性誘殺或糖醋液誘殺;最後採用除草機或人工除草的方式,降低病蟲害的越冬和生存係數。

生物防治。茶園內可以養雞,每畝養雞數量不高於二十隻;其次是以蟲治蟲,投入寄生蜂或各類捕食性天敵;三是以菌治蟲,比如可以用白僵菌防治茶象蟲;四是施用植物源或礦物源農藥,比如用苦參鹼防治茶尺蠖(huo)。

△ 茶葉採摘只能用竹籃

有機茶的管理到此還沒結束,採摘和盛放也是重要的環節:有機茶採摘需按照標準及時採摘,採摘方式為人工採摘或機械採摘,採摘之前要保持雙手和機械的清潔;盛放有機茶只能用清潔、通風性良好的竹編網眼茶籃、簍框等,不能夠用編織袋或塑料袋,以免造成汙染。


愛茶者九號


首先,得有供應鏈的思維。這一點對於普通農戶難度不小,那麼我們可以試著從源頭著手。凸顯種植的環境,其實茶葉本身是否有機,不還是看生長環境嗎?源頭抓好,科學種植,精細化加工,一開始不要刻意求量,而是按照打造獨立品牌的路子去做。等到有一定積累了,就要開始注重信息流的管理了,這個時候可以藉助自媒體平臺,進一步打造品牌效應,這個時候,品牌有了,受眾也有了,我們接下來就是做資金流。把貿易量做起來,銀行賬戶的流水得好看,合理。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提交審核了,我們注意到,完成以上環節,你具備了這些條件:源頭可靠、加工精細化且科學、品牌效應和受眾不錯、現金流充足。接下來的事情堅持下去就可以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