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派兵援助,實際三方各有心思

1592年日本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朝鮮軍不能敵嚮明王朝請援,明朝派兵入朝鮮,最終日本戰敗。

戰爭結果:

日本方面:豐臣秀吉戰敗,嫡系損失慘重,後德川家族背叛豐臣秀吉建立起德川幕府,也就是日本動漫常說的江戶時代。

朝鮮方面:戰場在朝鮮,受兵亂之禍,平壤地區人口銳減至戰前六分之一

明朝方面:入朝鮮作戰的主要是遼東兵,原有兵額95000,打完了還有40000,削減了差不多百分之六十,而且這些都是精兵,這導致明朝對建州女真的控制力大大減弱。

那麼這場戰爭是怎麼打來的呢?

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派兵援助,實際三方各有心思

日本野心勃勃入侵朝鮮

我們知道日本地方武裝勢力都是很強的,豐臣秀吉雖然統一了日本,但並不是建立起了一個高度集權的國家。這些大名跟著豐臣秀吉幹,現在得要分配勝利果實了,分配這東西怎麼分都是沒辦法讓所有人都滿意的,最後豐臣秀吉拍板,咱們去朝鮮打下一大塊土地,再把明朝打下來,大家不用爭搶,土地有的是。

所以入侵朝鮮實際上是轉移國內矛盾的一種手段,但是豐臣秀吉自己也是十分有野心的,你看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就是,他們所認為最大的功績不是國泰民安而是開疆拓土,豐臣秀吉在很多年以前就有過以朝鮮為跳板入侵明朝的想法。

那個時候豐臣秀吉還在跟著織田信長幹,日本國內還沒有穩定下來,豐臣秀吉就說:“在我生存之年 ,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這句話聽起來是大義凌然,把入侵說的像是收復失地一樣,讀起來像是“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聽起啦是在白日做夢一樣,但是豐臣秀吉確確實實這麼幹了,而且還做了很多準備。 在國內厲兵秣馬 、加緊備戰,同時多次派兵駛入朝鮮海域刺探朝鮮兵力 ,或遣使到朝鮮探聽情報。

朝鮮國內安平兩百多年,民不知兵久以,各地城池很多都不設防。豐臣秀吉聽到探子所說朝鮮竟如此腐朽他會怎麼想呢?這倒是讓我想起諸葛亮的《隆中對》: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朝鮮半島東北與建州相連,西北部隔著鴨綠江與遼東相接,西部與膠東半島隔海相望,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為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豐臣將軍豈有意呼?

所以很多時候歷史是相通的。

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派兵援助,實際三方各有心思

豐臣秀吉

朝鮮的應對

日本想要朝鮮也是為了能夠以朝鮮為跳板入侵明朝,因為朝鮮離日本比較近,如果大舉運兵從福建等地上岸就困難重重了,所以日本也是想讓朝鮮跟他們一起打明朝的。所以國書中是這麼寫的:

一超直入大明國,易吾朝風俗於四百餘州 ,施帝都政化於億萬斯年,貴國先驅而入朝 ,有遠慮無近虞。

可見日本狼子野心,以這封國書而言朝鮮必然知道日本想幹些什麼,那麼為什麼沒有上報明朝呢?如果從一開始就早做準備,那麼情況也會好的多,但是朝鮮沒有說,並非是朝鮮不忠於明朝而是因為朝鮮作為藩屬國是沒有獨立外交權的,你告訴明朝就表明了你和日本有來往,所以朝鮮不敢說。

那麼既然不告訴上國自己也應該早早應對吧,但是很可惜並沒有。豐臣秀吉軍隊登陸,而朝鮮軍隊望風瓦解 ,無敢嬰其鋒 ,賊長軀而進 ,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打過去朝鮮一路後撤,不得不放棄王都撤往義州,這裡離鴨綠江比較近,朝鮮國王一邊跑路一邊請求明朝援助。

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派兵援助,實際三方各有心思

朝鮮國王宣祖

萬曆皇帝的態度

其實在一開始萬曆皇帝就知道日本有想法了,朝鮮不報不代表明朝不能從其他渠道知道,比如明商許儀曾到日本做生意,報告官府關白將入寇,琉球世子也派遣使臣說:日本關白將自朝鮮入寇。唯獨朝鮮這個正主沒啥消息,但是畢竟只是流言,事情尚未發生

當豐臣秀吉真的入侵朝鮮,明朝也沒有立刻出兵,畢竟朝鮮並沒有請求援助,另一方面明朝也是惱怒朝鮮瞞報的行為,只是時刻關注朝鮮的情況,讓遼東兵作為準備,如果朝鮮自己能夠打退敵兵,自己也省事,直到朝鮮國王請援,明朝才真的重視起來這件事情。

那麼到底出兵不?有人支持有人反對。

支持者認為朝鮮乃是大明藩屬國,明朝有責任和義務救援,而且唇亡齒寒,到時候日本也會對大明有所動作,救朝鮮就是保中國。

當然有支持就有反對,比如兵部都給事中許弘綱言:“夫邊鄙,中國門庭也;四夷,則籬輔耳。聞守在四夷。不聞為四夷守。認為朝鮮並沒有盡到藩屬國的責任,同時也指出了很多實際問題,比如糧草問題,入朝作戰,耗費頗大,認為只要謹守遼東即可。

最後萬曆還是拍板出兵了,最重要的理由是維持明朝在東亞的地位。作為上國,如果對朝鮮之事不管不問,那麼其他藩屬國豈不寒心?明朝構建的朝貢體系必將毀於一旦,這不僅僅是尊嚴的事情,大明的安全都會因此受到威脅。

東亞封貢體系是由大明建立起來的儒家文化圈子,維持著東亞的政治體系和和秩序,包含“懷柔遠人”、 “事大護小”的東方國際關係傳統, 大明是規則的制定者同樣也是維持者,朝鮮是東亞朝貢體系的最主要藩屬,處於這個圈子的國家對於化外之人是警戒的,比如朝鮮在明朝滅亡之後還曾經提兵十萬想要幫明朝復國,由此可見這種百年來建立起的國際秩序對大明有多麼重要,如果朝鮮被日本所吞併,那麼後來的明朝就要在北方同時面對女真、日本、蒙古了。所以東亞封貢體系也是一種軟實力的體現。

正如明神宗所說:“朕受天明命,君主華夷,方今萬國咸寧,四溟安靜,蠢茲小丑,輒敢橫行。所以出兵則是必然

日本入侵朝鮮,大明派兵援助,實際三方各有心思

結語:

自嘉靖以後日本一直遊離在明朝所建立的封貢體系之外,經日本戰國時代日本逐漸統一,因為內部矛盾和對自己認識的不足,豐臣秀吉發起了對朝鮮的入侵,併力圖在東亞建立起一個以日本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朝鮮深知日本野心,並並忠於大明王朝,但因為國內黨爭和曾經私下接觸日本,所以不敢向上國說以事情,最後被逼無奈才請求援助,甚至懇請內附。

朝鮮的隱瞞和無能使得萬曆皇帝很是惱怒,但朝鮮一向恭敬,為維持東亞封貢體系,同樣也是維護自身的安全,明朝不得不出兵相助。

日本雖有野心,但是卻稱要嚮明朝朝貢,不過是希望從朝鮮借道,朝鮮雖然忠誠但也會左右逢源,跟日本偷偷接觸,並不會什麼都跟上國說。

明朝護犢子也不是真的多麼喜歡這個犢子,而是一定要護給其他犢子看,其實大家都是各懷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