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很少聽老人勸,“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過時了嗎?

民俗展播大篷車


平時我們總會聽到一些人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有什麼深意呢?現在這樣說是否過時了呢?下面就讓我作一下詳細的分析吧!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意思是說:聽不進老人的善意勸告,結果吃了大虧。老人之言為什麼那麼重要呢?要知道,上了年紀的老人,經歷了太多生活中的甜酸苦辣、人生風風雨雨,他們有成功的經驗,有失敗的教訓,長達幾十年的人生閱歷,就是他們的精神財富。他們一路走來,是摸著石頭過河的,他們有太多的人生感受,太多的生活經驗,他們所說的所做的都是他們過去所經歷過的,是生活中的現實板本。這些經過實踐證明了的東西,不但沒有過時,而且還更具現實價值。老人們常會對年輕人說:“我食鹽多過你食米”,其言外之意,不說自明。

作為年輕人,由於他們年輕好勝,社會閱歷不足,做事情容易衝動,走向一個極端,以致釀成大錯,害人害己。不是嗎?他們會因為幾句口角之爭而大打出手;他們會因父母的不理解而離家出走;他們會因一時之氣而自尋短見。假如這些年輕人多聽聽老人的話,接受他們的勸告,做什麼事情都要好好地去想一想,打多幾個問號,是該做還是不該做,是否有意義、有價值,也許事情的結局不會是這樣,命運可以徹底改寫。

年輕的朋友,聽不聽老人言,你好好惦量惦量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否過時了呢?你不難找到答案了吧!


ab溫馨之家


看了這個問題感到很糾結,按理說!:老人們經多見廣,人生經驗比較多,說出的話是有相當含金量的,作為晚輩應該聽。但是這裡要說一點,同樣是老人,眼光不同,見識不同,說出的話,不能不信,不能全信。

前些日子,一位60多歲的父親對我說:因為沒聽兒子的話,扔掉了20萬,被兒子埋怨了好一陣子。原來他有一塊土地非常肥沃,兒子讓他栽上果樹,他覺得這土地這樣好,留著種莊稼最好,結果不到兩年,土地被徵用,只給補償了很少一點青苗錢,人家栽了果樹的戶,補了幾十萬元,對此兒子埋怨父親眼光短淺,白白錯失了良機。

通過這件事,說明了一個道理,新的形勢下,並不是所有老人的話都是對的,一些新的事物老人是沒經歷過的,所以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是靠不住的。

董青島供稿。


京漂追夢人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包含著兩層意思,涉及了兩代人,有兩種指向性。作為一條生活經驗,只要有社會、生活的存在,這句話都不會過時,但要結合時代變遷靈活運用。


兩層意思

由不聽老人言,推出吃虧在眼前,首先要明白老人言指的是什麼。

老人言,通俗點說就是老一輩在生活實踐過程中,根據大概率事件發生的結果,總結出來的經驗。通常來說,在同等條件作用之下,事件大概率會沿著經驗的走向發生。

不聽這些經驗之談,大概率會因此吃虧——承受一定的損失。

言外之意,聽了老人言,就不會吃虧,起碼不是眼前就吃虧。

但這句話也有誇張之處:吃虧在眼前。眼前,意味著即刻就會發生,這誇大了事件發生的速度。因為根據事件的發生具有客觀性和持續發展性,並不會瞬息而至。

所以這句話,有故意強調“老人言”經驗之談權威性的嫌疑。

兩代人(老一輩和年輕人)

老人,並不一定指父輩,也可能會是祖父輩,統稱老一輩。老人言就是他們那一輩或兩輩人在生活實踐中的一些經驗之談,前後平均跨越20-40年的時間,這也意味著老人在勸說的過程中,難免會帶入不同的時代語言,相對於年輕人來說晦澀難懂。

“不聽老人言”的主語,即是年輕人,也特指沒有社會經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做事比較冒失,或者違背了老人的認知,這時候出於照顧後輩的選擇,老人就會說道說道。

兩種指向性

聽還是不聽,關係著吃虧與否。

聽勸,意味著年輕人要違背自己的本心,按照老一輩指出的道路與經驗處理一些事情,而這個事情的結果大概率會落到老一輩經歷過的軌跡中,極大可能會是好的。

但由於時代變遷造成的認知差距與社會關係的發展,事件的結果也可能會背道而馳。

那不聽勸呢,一方面會落得個桀驁不馴的罵名,另一方面,缺少了實踐經驗的支撐,對於事情發展的走向需要年輕人自己把控,事件的結果變得未知。

這句話到底該怎麼用?

由於時代不同,加之“老人言”本身的侷限性,“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並不能作為一條真理,但同時也不該忽略其可參考的價值。

舉個例子,小王要和心愛的姑娘結婚,老王以“姑娘平時愛發脾氣,婚後肯定是母老虎”為由,勸小王三思而後行。

小王的主動感官:雖然這個姑娘愛發脾氣,但也是因為自己的一些錯誤導致的,而且能夠感受到姑娘對自己的愛意很濃。

但考慮到老王說的話(老人言),他決定暫緩婚期,兩人再磨合一段時間,以觀後效。

隨後的一段時間裡,小王改掉了自己的一些陋習,然後發現姑娘偶爾會有一兩次小女孩兒脾氣,其他方面都很融洽。

那麼他就決定要結婚,這時如果老王還偏執己見,用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話語,小王就應該拒絕聽勸。


綜上所述,“老人言”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而聽與不聽取決於年輕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至於吃虧與否那是事物發展到特定階段的表現,不能以經驗論之,不能以結果反證原因。



齊凡立


我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整體上是對的,但不全對。

比如說為人處事上,老一輩有幾十年的經驗值得借鑑,如勤儉節約,財不露底之類,年輕人聽不進去,鋪張浪費,顯擺裝富,總與老年人唱反調。老年喜歡保守,留有餘地,年輕人喜歡超前消費,動不動貸款,他們不知道貸款要付高額利息,不算經濟賬,買套房貸款近百萬,三十年還清,如三十歲買,退休才還完,至少30萬的利息要還。而老年人一般爭取首期多付,爭取一次付清,不擔利息債。

這就是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區別。老人的活要聽,但也要結合時代發展因地制宜。


張勳德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一句俗語,也是多少代人傳承下來的經驗之談,當然不會過時。但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一定不能出現偏差。

聽老人言關鍵在一個聽字。人們聽到的東西總是要過心的,過心是要思考的。不是說讓你小妮兒聽氣兒,不問啥事兒。而是給你提個醒,給你提示一種事物變化的方式,讓你注意那個看問題的角度,僅此而已。不是讓你聽了就得一成不變地照著去做的。

說話的老人不該有那種想法,聽話的後輩也不用拴住自己。衝破禁固,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是年輕人的朝氣所在,那是一種優勢。但缺少經驗和閱歷也是年輕人的不足之處。勤於聆聽,勤于思考,勤於吸取,勤於借鑑他人尤其是前人老人的經驗之談,可以有效地彌補年輕和閱歷的不足。但不需要抹滅了自己的朝氣和衝勁兒。


夢113300796


現在年輕人比起上輩年輕人,在聽從老年人勸說方面是欠不少火候,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問題呢?當然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造成的。

第一,科學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孩子不聽老人勸詞,說明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老年人思想跟不上時代發展,思維能力底下,認識陳舊,年輕人聽起來會感覺不耐煩。

第二,老年人一般都是年長者,年齡大,輩分高,往往會以年齡大,輩分高自居,對下輩年輕人不足之處,往往以訓斥、指責的語氣對待年輕人,引起年輕人不耐煩。

第三,老年人頭腦反映問題遲頓,認識問題跟不上形勢發展,加之說話囉嗦、嘮叨,引起年輕人煩感,不願聽教的又是一種原因。

第四,家庭環境朔造人,父母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和從小嬌生慣養也會帶來孩子成長的負面引響,直接關係到孩子成長方向。

第五,外因客觀因素也會給年輕人帶來不正常因素。俗話說"和好人學好事,跟壞人學壞事,和花子在一起學‘流言`"之說是有道理的。年輕人接觸不正常人多了,也會染上不良習氣,對長輩苦口善言也不一定聽進去的。

第六,年輕人本身素質較差,貪玩不幹正事。老人話不願聽信,從小染上電腦、手機玩遊戲,主觀不努力,不愛學習,書沒讀多少,長大不做事,成了啃老一族,這純屬自身素質低下所釀造惡果。

第七,對老人規勸之言,作為年輕人應本著正確態度去對待,不可一概而論,對的要聽,不對的要解釋清楚,首先老人出發點沒有錯,競管囉嗦,話沒說在點子上,對晚輩愛心是純真的!從尊敬老人和孝敬老人角度上考量,對老人的話不可太煩,記住人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

綜上所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欲話沒有過時,但要加以分析,帶有好的傳統經驗的東西一定要聽,對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陳規漏習的東西不聽可以,但要解釋清楚,不能因為不願聽而傷害老人感情。


安居樂業807


這句話永遠都是真理,特別的婚姻,沒有父母的祝福永遠不會幸福,沒有父母的參與沒有一個白頭偕老的,畢竟父母都是過來人,他們最明白事理,他們更有感觸,他們對人生有獨到見解,很多時候我們應該聽父母的,父母的話絕對是真理,他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真理,確實應該尊重父母的意見。

很多任性女孩最後的結局分道揚鑣,曾經看到一個報道,女孩投河自盡,家人根本不予理睬,大家看看這是怎麼傷害的父母,因為婚姻不幸女孩自殺了,這是誰的錯,當初不聽父母的意見,最後導致感情破裂,自己被掃地出門,如果遠嫁父母會更傷心。

很多時候聽聽父母的還是很好的,畢竟父母都是過來人,他們瞭解人生真諦,他們對生活有感悟,感情不是我愛你,感情需要的是油鹽醬醋,我們常說戀愛中的女人是傻子,確實也是,她們被愛情衝昏了頭腦,劣跡斑斑在他們眼裡也是優秀,不幹活在她們眼裡叫瀟灑,紋身在她們眼裡叫個性,真就是錯誤的認知,最後導致婚姻不幸。

不聽父母話的沒有一個幸福的,因為她們得不到父母的祝福,沒有父母參與的婚姻會幸福嗎?到時候你被欺負了,誰是你的保護神,父母已經被你傷透了心還能管你嗎?未必,作為父母沒有不愛孩子的,但是如果你一意孤行,任性,最後父母只能選擇放棄 。

現在聽話的孩子越來越少了,大部分都是自以為是,我行我素,特別任性,父母的話根本聽不進去,他們始終認為父母思想落後,故意阻攔他的幸福,大家想想那個父母不希望孩子幸福,可憐天下父母心,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大海傳媒


我覺得“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老話,是沒有過時的。現在沒有過時,以後也不會過時。

老一輩的人去勸告孩子們的時候,有可能會絮叨,也有可能會說一些大粗話,但是“話糙,理不糙”這些話終歸是老人們經歷過的,是他們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們走不必要的彎路,從而告誡他們。

現在的年輕人們,認為自己可以去活出更好的人生,其實,這樣也是對的,但是也要虛心聽一聽老人們的勸說,不要閒他們煩,也不要去過多的質疑他們,不然為什麼至今還在學習孔子的《論語》、老子的《道德經》、孫子的《孫子兵法》等等一些老一輩的作品?就是為了去理解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和理解,這樣就可以看到所謂的“捷徑”。

說到底,我認為我們應該去接受老一輩人的勸告,但也不要全部聽從,也要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橙小橘


沒有過時。應該改為無論是老年、中年、青年和少年,對於親朋好友、老師師傅的話要認真聽完,多做各角度思考。就是一般熟人、生人的話,有時間了聽一聽,僅供參考。

一、我已馬上花甲了,儘管當年的老人文盲和半文盲多,有文化的也多是低文化,遇到的知識分子很少。就這樣,還是有一些教訓可總結的。

1、我正上大學休假回家,父親一朋友告訴我,找媳婦要查三代。我當時覺得可笑,根本就沒有當一回事。

原因在於,一是當時正在擺脫以成份論人的時代,以為他說的是查成份。二是當時講究戀愛,自認為那是兩個人的事,與父母關係都不大,還什麼三代呢。

到了四十幾歲,才真正理解其含義。那就是要查遺傳病,查三代人的壽命,生育,胖瘦,過份的不良行為,智商等等。當然,現在的婚檢是很有必要的。

2、過去覺得門當戶對很俗,很勢利,很落後。現在這麼理解:

(1)、一個大學生起碼得找一個高中、中專畢業生,也可找一個碩士研究生。但是,最好是大學生。互相溝通容易,互相配合方便。

如果文化差異太大,容易發生互輕問題,秀才遇到兵的問題,容易南轅北撤。

(2)、中產好找對象。可是,一個窮人與富豪家就不容易相處。各種矛盾不斷衝突。

(3)、知識家庭與接近文盲的家庭就是太多矛盾。

二、現在的年輕人面對的老人是什麼概念

1、幾乎沒有文盲和半文盲了。

2、比自己文化程度高的一大層。

3、受半市場經濟和基本完善市場經濟錘鍊的大有人才。成功的不見得比失敗的認識深廣,失敗的教訓也是含金量不小的。

三、現在的一些年輕人有一些誤區

1、上網等現代操作比中老年厲害,就誤認為其他都厲害了。

2、只聽成功的,不究怎麼成功的。盲目複製。也就是說成功的放屁都要品研一番,對失敗的不屑一顧,或者是反其道而行之。

3、人家把牛拉完了,他去拔拴牛杆。

4、網上忽悠的太多,大逼真,易於上當受騙。也就是磚家叫獸問題。

5、好做一夜暴富的夢。


魚磊衛靜


世上什麼都在進步,惟有人沒有進步。當人老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講給孩子聽,都聽不進,非要自己走彎路吃苦頭,到了老悟出了很多道理 。要講給自己的孩子聽,仍都不要聽,非要走彎路吃苦頭。就這樣一代代下去。如果從小能吸取長輩得失和經驗那人人都成人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