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教授潘維廉:在病毒面前,為什麼發達國家如此措手不及?

美籍教授潘維廉:在病毒面前,為什麼發達國家如此措手不及?

防走失,電梯直達安全島報人劉亞東A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潘維廉(William N.Brown) 廈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OneMBA項目學術主任

如果你能瞭解歷史上中國人堅忍不拔的精神,明白外國人曾對中國政府及其人民如此尊重的原因,你就能理解為什麼今天的中國能夠應對貧窮、飢餓這些可怕的敵人,又為何能夠在與新冠病毒的鬥爭中變被動為主動。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3月21日,潘維廉夫婦從美國回到廈門,與廈門航空公司空乘人員合影。

“民主”與病毒,孰輕孰重?

我在美國時,一位美國人問自己的朋友:“你是不是因為害怕病毒所以拒絕與其他人握手?”朋友答道:“不,我是因為大家都沒有廁紙了才拒絕握手的。”

我很高興,美國人與生俱來的幽默感即使在疫情期間也不減當初。但是,接下來的事情恐怕就一點都不好笑了。如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不僅缺少衛生紙,而且在中國公佈病毒基因組序列10多周後,仍然缺少病毒檢測試劑盒。為什麼這些國家如此措手不及?

但凡有些邏輯的人就會知道,病毒馬上要來了。但是,為什麼沒有人採取行動做好準備,卻在不遺餘力地解釋“民主國家”為何不能“跟風”中國?就在幾周前,西方媒體還在高調報道中國政府採取隔離、限制旅行等嚴厲措施剝奪了人們基本的行動自由權。但時至今日,到處可見的消息卻是,這一傳染病已經成為全球性流行病,各國政府正忙不迭地大量採用中國的措施來救治病人。

當然,像舊金山這樣的地方會格外小心謹慎,避免使用“隔離”這樣的詞彙,因為這個詞侵犯了人們不可剝奪的自由行動權,於是他們命令人們“就地避難”。這聽上去可能更加親切、“民主”。不過,在我看來,無論怎樣稱呼它,事實都是一樣的,人們的行動都受到了限制——既然限制是必要的措施,為何假裝自己的隔離政策更民主呢?

幾天前,我在加州洛杉磯的機場搭乘航班回廈門,即使當地的機場工作人員已經有感染病例,他們仍然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工作。美國的媒體提醒人們不要戴口罩,因為沒有效果,要把口罩留給醫生。但是,如果口罩沒有用,為什麼醫生還要戴口罩呢?事實上,美國政府並沒有為自己的民眾準備足夠的口罩,甚至沒有足夠的檢測試劑盒。

西方國家花兩個月的時間批評中國而自己卻無所作為,對此唯一行得通的解釋是,前者天真地認為自己會免於危險。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正沉浸在一個人為構建的社交媒體世界裡。我們每天都在遭受各種消息的狂轟濫炸,他國的疫情看起來都不過是一場上演的電視真人秀或電影罷了。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3月26日,一名戴口罩的男子走在紐約曼哈頓中央車站內。新華社發

此外,生活在富裕國家的人過慣了舒適的日子,似乎認為他們天然享有一種權利,認為財富可以一如既往地使他們免受遠在異國他鄉的病毒的侵害。就像幾十年來,即使每年有無數貧困落後國家的人民死於戰爭、暴力犯罪、政治動盪,坐擁財富和軍隊的富裕國家和他的人民總能安然置身事外。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曾宣稱“沒有什麼能夠改變美國人民的生活方式”,但顯然,新冠病毒並未能領會他的心意。

1990年,日本戰略家大前研一出版了《無國界的世界》一書,聲稱貿易對所有國家都是開放自由的。但頗為諷刺的是,即使到今天,貿易也並非沒有國界,也許還將永遠存在壁壘。但新冠病毒的傳播卻沒有國界意識,世界各國人民,無論貧富貴賤都可能感染。今天,其他國家終於意識到我們在與一種不分國界的病毒作鬥爭。現在,他們正在採用中國十週之前採取的措施,但很顯然為時已晚。

生命權高於一切

值得慶幸的是,儘管西方國家在保護民眾“權利”上無所作為,但中國政府既不找藉口更不含糊其辭,而是採取迅速反應保障了民眾最基本的權利——生命權。就在3月16日,中國已經開始進行新冠疫苗臨床試驗,並承諾疫苗如證實有效,將與世界免費分享。

當中國政府毅然犧牲掉一定的經濟發展速度直面疫情時,全體中國人民也攜手合作,眾志成城應對這一困難局面。坦率地說,他們深知自己也是普通人。和其他國的人民一樣,中國人民也重視生活的舒適和便利,但對於70多年前國家曾經陷入的困境,他們仍記憶猶新。失去最基本的生命權,其他所有權利都將毫無價值,在這一點上,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認識是高度一致的。為了這份最基本、最寶貴的生命權,中華民族總能在面對艱難困苦時勒緊腰帶,忍受並戰勝苦難,這是其他民族很難做到的。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3月19日,在美國弗吉尼亞州阿靈頓,醫護人員在一處“免下車”新冠肺炎檢測點引導車輛。新華社發(沈霆攝)

如果你能夠了解中國代代相傳的團結精神,那麼你也將瞭解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現在為何敢於正面解決和戰勝這一流行病,以及她的戰“疫”方式。

大約160年前,一名叫做麥考利的傳教士,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經久不衰的中國:“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所有古代帝國建立不久就立即走向衰亡,唯獨中國得以續存。亞述人、埃及人以及後來的希臘人都曾發展出相對高級的文明,但他們的星光很快就黯淡,並迅速消失在一片漆黑中。但是,中國從未遭受過嚴重破壞,中華文明也未曾出現過倒退。似乎有些反常,但中華文化確實已在至少3000年的時光裡璀璨不已。在過去的數百年裡,中國人一直在恭儉、穩步地延續著自己的文明。”

當我準備返校時,廈門大學的領導勸我等到安全的時候再回來。我笑了,中國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因為中國展現出了戰勝疫情的智慧和決心。而如果我不幸感染了病毒,我也希望在中國得到醫生的救治。

今天的中國人像他們的祖先一樣熱愛生活。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享受與所愛之人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在這個國度,家庭和人際關係長期以來被視作建立儒家社會的基石。

世界上,那些垂死之人往往被問及一生中最後悔之事,答案從來不是沒有賺到更多的金錢或者沒在在辦公室裡工作更長的時間。一直以來,他們最大的遺憾是沒能花足夠的時間去陪伴自己所愛之人。

能順利扛過這次疫情的人們,應該慶祝生命的美好,珍愛你的至愛親朋,認真“過好每一天”,因為生命太過短暫,從來不容虛度。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美籍教授潘维廉:在病毒面前,为什么发达国家如此措手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