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疫情之後,中國會實現國力上升嗎?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3月29日報道,原題:“中國模式”正一帆風順 中國能從應對新冠肺炎危機中取得多少積極成果?法國《世界報》提出這個疑問。歐美國家因為準備不足而陷入嚴重的衛生危機,現在它們捨棄了一直強調的“自由”轉而執行中國式的嚴格封城措施。北京也正向歐美國家援助缺席的地方運送口罩、藥物並派出醫生。

法媒:疫情之后,中国会实现国力上升吗?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就“中國模式”在應對疫情中發揮的作用及對世界影響問題,採訪了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所研究員巴泰勒米·庫爾蒙。

問:“中國模式”的確一路暢通嗎?

庫爾蒙:毫無疑問,是的。我們正經歷的疫情快速惡化凸顯了西方國家在應對危機時的猶豫不決以及效率低下,難以快速解決實際問題。無論人們怎樣看待和評價中國公佈的數據,總體而言,他們確實成功度過了危機。因此,歐美國家政府沒有遲疑,果斷地推出跟中國一樣嚴格的封城及禁足政策。

問:疫情之後,中國會實現國力上升嗎?

庫爾蒙: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暴發至今,中國的形象比較積極正面,甚至在很多情況下遠優於一些西方大國如美國。這在非洲、中東以及傳統上親美的拉美國家尤為明顯。

問:在眾多國家執行全民禁足政策的時候,我們是否也可以參考一些國家比如韓國的抗疫方法?

庫爾蒙:是的,韓國採取了大規模檢測、全民佩戴口罩以及使用新科技的做法。他們沒有全民禁足那麼嚴厲。這或許是另一種可能。然而就危機本身而言,引人注意的是,在中國這個發展中國家走出疫情的實例背後,西方的民主模式得到的擁護更少了。如今,人們要求更多的是發展、主權,以及不受外力比如老牌殖民國家操控的模式。“中國模式”的問題或許在於,接受中國援助的國家在某天如果感覺中國會插手其內部發展模式,那必定會出現分歧、反對和批評。中國需要正確應對和處理(這種擔憂)。

延伸閱讀

俄媒:疫情不會摧毀中國經濟 還會提高其國際地位

3月18日,中國首次無新增本土確診病例。當天,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後,居民的外出急劇減少,消費市場受到較大沖擊;與此同時,中國的消費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活力和新的增長點。

在經歷艱難的抗疫鬥爭後,中國正迎來戰“疫”勝利的曙光。抗疫過程中,中國經濟展現的韌性和發展潛力,引發外媒的關注與討論。

經濟政策平穩有力

為助力經濟恢復正常運轉,中國政府的系列舉措獲得外媒肯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發表文章稱,新冠肺炎疫情不僅不會摧毀中國經濟,還會提高其國際地位。中國為銀行“降準”,使其能夠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為支持疫情嚴重地區的中小企業,政府臨時推出了延期支付電費的政策。國家還準備向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其結果是,中國的營商積極性正在恢復。在個別省份,營商積極性正接近疫情暴發前的水平。中國供應鏈所需要的一切,國家完全可以保障。

據路透社報道,為了緩解疫情對家庭、企業、金融機構和市場同時造成的衝擊,中國政策制定者迅速採取行動,重點幫助易受衝擊的家庭和小企業,減免社保和水、電、氣費,並通過金融科技公司發放貸款。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情況表明,正確的政策在抗擊疫情和緩解其帶來的影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多個國家普遍採取刺激性金融措施應對疫情之時,中國堅持穩健且有針對性的貨幣政策,引發外媒積極評價。據法國《回聲報》網站報道,中國沒有采取“火箭彈”式飽和刺激措施,或者現在還不是時候。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月份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衝擊,但是中國政府採取的是有計劃的漸進貨幣政策定向支持企業。3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令人意外地宣佈指導利率不變,這發出一個清晰信號:北京並不急於響應國際上採取大規模刺激措施的號召。

“中國的貨幣政策制定者看起來很聰明,他們時刻準備應對新情況。”新加坡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泰穆爾·拜格表示。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文稱,無論從政策、宏觀經濟因素還是某些行業的強勁程度來看,有許多理由可以相信,與幾乎其他任何地方相比,中國市場的前景都具有吸引力。報道援引摩根大通經濟學家的觀點稱:“如果我們判斷正確,中國將是第一個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也是第一個擺脫由疫情引起的經濟放緩的國家。”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環球時報、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