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鎮:消費扶貧開銷路 助農脫貧架“橋樑”

義和鎮:消費扶貧開銷路 助農脫貧架“橋樑”

  義和鎮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購買貧困村、貧困戶的農產品及扶貧產業項目的產品,充分調動了貧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村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壽光村是省定貧困村,為紮實開展脫貧工作,該村入股順旺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蔬菜大棚項目,用於村集體收益和幫助貧困戶脫貧。受當前疫情影響,集市關閉,為解決蔬菜銷路問題,壽光村第一書記趙軍多方聯繫,找準企業食堂、職工需求與大棚蔬菜銷售的利益連接點,主動與種植戶和單位對接,達成了採購協議。截至目前,雙方已經完成17萬元的蔬菜訂單,大大拓展了村內大棚蔬菜的銷路,促進了村級扶貧產業發展。他們還採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等方式採購貧困戶產品和服務,既可以滿足單位或個人的消費需求,也可以幫助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義和鎮:消費扶貧開銷路 助農脫貧架“橋樑”

  “我們從種上了蔬菜大棚,蔬菜也有了銷路了,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了。”壽光村順旺合作社負責人朱國英說。

  “我們來這裡之前這大棚裡頭只是種植西紅柿和辣椒等兩三種蔬菜,銷路也不是很好,一旦過季了就空棚了,經過市場調研,我們建議他們多種植蔬菜,種上了這個茄子啊、黃瓜啊等十幾種蔬菜,現在這個銷路也給找到了,打開了,效益也越來越好。”壽光村第一書記趙軍說。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三合村、梁家村、艾河村的貧困戶種植的蘋果囤積在家中找不到銷路,一年的辛苦眼看要打了水漂。義和鎮與報社、新媒體客戶端聯繫,開闢助農銷售專欄,通過宣傳,不少愛心人士紛紛打電話訂購。鎮政府還通過一直合作的途瀚電商,積極聯繫各大商超,簽訂購貨協議,幫助貧困戶銷售蘋果3萬斤。

義和鎮:消費扶貧開銷路 助農脫貧架“橋樑”

  “我種的紅富士今年產了一萬多斤,因為年前沒賣完,眼看就要爛在手裡了,爛在手裡一年的心血就白費了,經過鎮政府和各級領導的協調,經過途翰電商給我賣了,我真心的謝謝他們對我們貧困戶的幫助。”梁家村貧困戶李美香說。

  博興村扶貧項目石磨麵粉加工廠則通過主動對接全省2020(首屆)“第一書記”特色農產品展銷會,產品上架山東匯金集團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與市郵政公司正式簽訂合作協議,產品上架中國郵政郵樂網等方式,大大提升了博興村石磨麵粉的知名度和市場銷售額度,將麵粉廠帶入正常運行軌道,為博興村脫貧致富注入了新活力。

義和鎮:消費扶貧開銷路 助農脫貧架“橋樑”

  “黨委政府幫我們打開了銷路,扶貧又是一個長期工程,消費扶貧咱堅決不做一錘子買賣。博興村與山東種業集團、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達成了合作協議,計劃引進新的小麥品種,由合作社統一種植管理,種出的小麥產量高、出粉多、品質好,到時候回頭客肯定少不了。”博興村第一書記李紹仙說。

  近年來,“消費扶貧”成了脫貧攻堅的新渠道。為提高產品品質和拓寬產品銷售渠道,義和鎮開展市場調研、調整產業結構,帶領群眾到先進地區取經,邀請農技專家田間地頭開展培訓、培養“土專家、田秀才”,並通過積極聯繫各大商超、電商、參加展銷會等多途徑多方面宣傳推廣,為貧困戶和消費市場鋪路搭橋,群眾生產的產品走出了田間地頭,走進了千家萬戶。

  “‘消費扶貧’扶的不僅僅是貧,還有志。政府把連接貧困戶和消費市場的橋架好、路鋪好了,貧困戶看到通過努力把自己的產銷售出去,精氣神也與原來不一樣了,腰板都能挺直了,把日子過好的信心更足了。”義和鎮扶貧辦副主任韓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