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韜,證監會和你說再見!


潘文韜,證監會和你說再見!


說實話,如果不是證監會提起,那和財富君一樣,很多人可能差不多,已經忘記了這個人!

根據證監會的披露信息顯示,因為未核實外部“專家”身份,華創證券研究員潘文韜,被認定採取“不適當人選”的行政監管措施,並3年禁業。

而對於華創證券,儘管只是給出了警示函的處罰,但結果卻是非常嚴重。

很顯然,這是一個雙輸的結果!

(1)禁業

根據公開消息,針對華創證券電話會議“翻車”事件,就在3月27日,證監會披露了調查結果:

經查,潘文韜作為華創證券研究員,存在未核實外部“專家”身份情況下擅自向客戶發佈調研紀要,以及知曉相關“專家”身份不實情況下仍多次組織客戶路演活動並邀請該“專家”在電話會議上發言等問題,違反了證券期貨投資諮詢人員應以行業公認的謹慎、誠實和勤勉盡責的態度提供投資諮詢服務等相關規定。

潘文韜,證監會和你說再見!


華創證券對投資諮詢業務管理不到位,內部審核程序未能及時發現上述問題,違反了合規管理有關規定。

根據上述調查,2020年3月27日,貴州證監局依法作出處罰,結果如下:

對潘文韜,採取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的行政監管措施,對華創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自被採取措施之日起3年內,潘文韜不得擔任與證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相關的職務或實際履行相關職責。

證監會的意思很明確:潘文韜,你可以和證券行業,說再見了!

(2)警示函

對於華創證券來說,警示函的處罰,看上去輕描淡寫,實際上殺傷力很大,財富君瞭解到,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券商評級和業務層面。

一方面券商評級。目前,財富君發現,對於券商的管理,一般都是採取分類評級方式,根據《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證券公司分為A(AAA、AA、A)、B(BBB、BB、B)、C(CCC、CC、C)、D、E,5大類11個級別。

潘文韜,證監會和你說再見!


其中,A、B、C三大類中各級別公司均為正常經營公司,其類別、級別的劃分,僅反映公司在行業內風險管理能力及合規管理水平的相對水平。D類、E類公司分別為潛在風險可能超過公司可承受範圍,以及被依法採取風險處置措施的公司。

更為重要的是,分類評級結果,對券商的直接影響包括,影響現有業務如股票質押規模、場外期權業務的開展、債券主承銷業務資格、風險資本準備計算比例、繳納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具體比例等多個方面。

對於業內大多數券商而言,每年的分類評級都要積極爭取“升級”,或至少不“降級”,在不易獲取加分的情況下,不扣分、或者儘量少扣分就成了券商能否“保級”的前提。

資料顯示,華創證券在2018年、2019年已連續2年都拿到了A級。但在今年年初,就被警示函處罰,這肯定不是個好兆頭。

根據2017年新修訂的《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規定》第九條規定:“評價期內證券公司因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實施行政處罰、監管措施或者被司法機關刑事處罰的,按以下原則給予相應扣分:

(四)公司被採取出具警示函並在全行業通報,責令停止職權或解除職務,責令更換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限制其權利,限制股東權利或責令轉讓股權的,每次扣2分。

由此來看,華創證券此次被採取出具警示函的監管措施,將使得公司在今年的券商分類評級評價期內被扣分,並且最多可能被扣2分。

潘文韜,證監會和你說再見!


一旦扣分,那勢必影響華創證券今年的券商評級,這估計是華創證券,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另一方面,就是業務獲取。除了這些直接影響外,券商分類評級結果還會影響券商的業務資格獲取,主要表現在影響券商新業務申請的優先級上。

這個後果,華創證券,哭吧!

(3)電話門

儘管過去了一段時間,但事件的原委,財富君還是要給大家還原一下:

2月19日,晚上十點,一場電話會議正在舉行。

舉辦方為華創證券傳媒研究小組,主題就是MCN行業概況和業務模式,參會的是眾多機構投資者,而主講嘉賓號稱是經第三方專家公司推薦、曾擔任上市公司星期六旗下子公司遙望網絡的高管“陳總”,來分享公司乾貨:

“微信這邊是1.5億元利潤,遊戲廣告代理三四千萬元,帶貨這一塊有四五千萬元……今年我們內部的KPI是每個月做到兩個億,一年下來24億、25億這樣子。”

不過,事情的戲劇性,就在電話會議現場出現了:

遙望網絡公司董秘實在聽不下去,直接接入電話,主要說了兩點:

第一點, 遙望網絡從來沒有跟市場報過2020年的目標是多少,月均目標是多少,話外之意,這也是他第一次聽說,連企業自己都不知道;

第二點, 此“陳總”非公司高管,遙望網絡中層以上就沒有姓陳的!

很顯然,這是個“假高管”,會議現場直接翻車!一時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並引發證監會的關注和介入。

(附錄:2019年券商分級名單)

潘文韜,證監會和你說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