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百問百答|中國為什麼要關閉學校?

經過2個多月的奮戰,中國疫情防控形勢繼續積極向好,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但全球疫情卻有愈演愈烈的趨勢。為了推動國際社會更加全面、客觀瞭解中國抗疫過程中所採取的舉措和辦法,促進增信釋疑和互學互鑑,我們推出“百問百答”系列,聚焦國內外抗疫過程中廣受關注的問題,力爭從比較中理解異同。我們真誠歡迎大家評論、提出問題和提供更多的見解,我們會在過程中予以完善。

問:中國為什麼要關閉學校?

答: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暴發於中國學校寒假期間。疫情發生後,中國教育部於2020年1月27日下發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未經學校批准學生一律不準返校;學生在家不外出、不聚會、不舉辦和參加集中性活動;學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預案,建立師生流動臺賬。2月27日,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再次強調要抓好重點人群疫情防控,各地和相關部門要根據疫情防控情況,繼續推遲學校開學時間。中國延遲開學、保持學校關閉能夠在新冠病毒防控的關鍵時期,防止疫情向校園蔓延,保障師生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具體有以下幾點原因:

首先,青少年和兒童是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雖然18歲及以下人群的新冠肺炎罹患率相對較低,且普遍呈輕型、普通型甚至無症狀感染,但是這不代表青少年和兒童不易感染、傳播新冠病毒。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並不意味著較低的傳染性,新冠病毒對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實際上,由於新冠肺炎的兒童患者較成人患者潛伏期更長、症狀不典型、排毒期長易復陽,兒童和青少年輕症患者和無症狀患者非常容易被漏診,導致感染擴散。

其次,低學齡兒童的行為和衛生習慣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低學齡兒童往往無法嚴格遵守新冠肺炎防護要求,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正確洗手、佩戴口罩,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第三,校園、教室中人群聚集密度大,易感人群集中,易導致交叉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中國在校學生數量龐大,校園聚集增加了病毒傳播風險。2018年,中國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8萬所,全國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在校生有2.76億人,全國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1672.85萬人。關閉學校有助於減少學生外出活動、聚集,從而防止疫情在師生間蔓延。

第四,高等學校學生數量多、來源地域廣,復學易導致跨地區傳播。中國全國各類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達3833萬人,疫情“主戰場”武漢市有120萬名大學生。高校學生在校期間多在集體宿舍中居住生活,疫情期間宿舍和食堂安全衛生管理難度很大。春節過後是返學高峰,學生流量大、時間集中、流向聚集。高校延遲開學、錯峰開學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阻斷疫情傳播擴散渠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