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招聘APP TOP20


2019年度招聘APP TOP20


從無到有,本身就是一種成長的證明


2020年3月初,人社部等三部門聯合發佈了包含智能製造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訓練師、供應鏈管理師、全媒體運營師、健康照護師、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等在內的16個新職業。


新公佈的這批新職業主要集中在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兩個領域。其中,人工智能訓練工程師、無人機裝調工這樣的新職位已經在智聯招聘、拉勾網等招聘APP上架。隨著用人單位需求的增長,這些“待價而沽”的人才有望通過招聘應用軟件匹配到適合自己的“最佳僱主”。


在互聯網語境下,網上招聘已成為企業招聘的主渠道,作為網絡技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應用發展最快的領域,網絡招聘以其信息量大、覆蓋面廣、時效性強、費用低廉等優點而受到招聘企業和應聘人員的垂青與信賴。


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多元化,互聯網招聘的核心訴求、功能升級、場景體驗等都時刻面臨著更新迭代的挑戰。譬如,在“無接觸”概念的催生下,AI、VR、線上視頻等新技術被應用到了招聘環節,更多的人開始接觸和體會到線上招聘一體化流程的便捷和高效,這是目前可見的招聘領域發展的新趨勢。


回顧2019年的網絡招聘應用,可以用“幾大流派”來類比。在網站招聘佔主導的前提下,招聘APP因其快捷的溝通方式而成為僱傭雙方的熱寵,與此同時公眾號與小程序等求職方式也漸趨流行。


眾所周知,招聘行業有潮汐期,所謂的“金三銀四”和“金九銀十”就是網絡招聘行業最為火爆的時節。2020的春季招聘與往年有所不同,情勢原因倒逼很多企業放棄線下招聘形式,紛紛試水無接觸的線上招聘模式,逆勢飛揚的招聘APP也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智聯以用戶需求為本打造職場生態


作為國內人才生態領導者的智聯招聘,正不斷地通過自身的技術實力對服務內容進行迭代更新,推動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發展與創新。


2019年,智聯招聘APP就完成了自己的“三連升”:


一、2019年初,智聯招聘企業版APP上線了“優聊”功能,為求職者智能推薦適合的崗位,為HR精準推送適合的應聘者,實現了HR與求職者之間的直接交流。


二、2019年6月,企業版APP又以“AI+HR”為立足點,在認證方式、面試形式、招聘權限等方面增添了新的功能,並打通了智聯多端應用體系,實現了智聯招聘移動APP、電腦PC和微信小程序信息同步。


三、2019年9月,智聯招聘對企業版APP進行了再次升級更新,在原有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溝通場景,進一步加強了HR與用人經理協同辦公在微信端的體驗。


智聯招聘負責人表示,智聯企業版APP的功能升級,是基於精準的市場洞察做出的適時優化,再一次體現出智聯招聘作為行業引領者對於市場趨勢的準確把握與適應。


就業是經濟的晴雨表,是民生的溫度計。為緩解疫情期間企業無法線下進校招聘的難題,智聯招聘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百餘場公益空中雙選會,打破了企業和求職者時間地域限制,幫助雙方順利實現就業對接。值得一提的是,2月底智聯招聘聯合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發起了“千校萬崗·就業有位來”線上招聘會,為畢業生就業搭建了廣闊平臺。


技術築造平臺,需求催生變革。智聯招聘APP場景的不斷優化與升級,正體現了其打造“有溫度”的職場生態的美好願景。


2019年度招聘APP TOP20


兼職貓以靈活用工重構未來生產關係


2月3日,盒馬鮮生髮出向餐飲企業“租用”待崗員工的號召書,“共享員工”新模式開始進入大眾視野。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春天異常火爆的靈活用工、共享用工等用工模式也不是突兀出現的新事物。


同時期,兼職貓(九尾狐科技)創始人王銳旭發起了“共享員工戰疫行動”,這一舉措在非常時期解決企業“用工荒”難題方面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據該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兼職貓”在全國共徵得有用工需求的企業131家,用工缺口36760個,而全國可提供人力輸出的企業有55家,可共享員工6500餘人。


某種程度而言,“共享員工戰疫”平臺的推進, 也是兼職貓自身“開源”的一個方式。王銳旭坦言,“共享員工抗疫”的救援專區公益活動,“讓更多的企業關注到我們是一家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進而願意去購買我們的服務。”


作為最早入局靈活用工領域的平臺,兼職貓以“靈活用工”詮釋了“共贏”的理念。其通過用戶畫像數據搭建了企業服務和兼職賺錢場景閉環,給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靈活用工解決方案。去年,與兼職貓合作的72街、名創優品等知名品牌就已淺嘗到靈活用工帶來的益處,這些企業通過其提供的靈活用工服務降低了人力經營支出。


據中國產業信息網發佈的《2019年中國靈活用工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2019-2023年靈活用工人數佔比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23年靈活用工市場規模達1771億。兼職貓針對企業的招聘痛點“對症下藥”,是“一站式靈活用工服務”之於企業的魅力所在,也是“零工經濟”重構中國勞動力市場的趨勢所在。


隨著互聯網數字化經濟的推進、共享經濟的發展以及強個體價值觀念的崛起,以“靈活的就業模式、豐富的就業渠道、較低的從業門檻”為特點的“零工經濟”正受到越來越多從業者的青睞。


鬥米以“快”為本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2019年4月,專注於基層崗位的招聘與用工服務的鬥米完成了品牌升級,將其自身定位為高效的一站式招聘服務平臺 ,截至目前,鬥米業務已覆蓋餐飲酒店、零售快消、互聯網、物流快遞、教育培訓、展覽展會等諸多服務行業,並在27個重點城市設立分公司,服務範圍超過300個城市。


“鬥米一下,馬上入職”是其立下的flag,“快”是這次鬥米品牌升級的“主打歌”,也是其孜孜以求的服務願景。


針對行業匹配效率低這一痛點,鬥米以C端用戶體驗為導向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全面升級。鬥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趙世勇表示,招聘行業本質上是一個C端求職用戶和B端用人企業信息匹配的一個生意,既兼顧了用戶的體驗,又具備商業價值,每一次的匹配都要求真實有效。


在速度上,鬥米做到了秒級推薦職位,在24小時之內入職上崗,並從職位推薦到顧問服務再到後續跟進,打造一站式服務。此外,鬥米還通過更高級別的風控體系、評價信用體系以及隱私保護讓求職過程更安全無憂。


人們常說,欲速則不達。正是有其強大的技術和產品做支撐,鬥米的秒級崗位推薦才能得以實現。一直以來,鬥米都將科研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其運用大數據、智能算法和AI等新技術賦能,使得供需雙方的匹配更加精準和高效,從而提升了求職者與企業之間的招聘效率。其中,“求職顧問AI助手”和“鬥米方便麵”等產品新功能就是產品創新的成果,這兩項功能都能結合求職者的實際使用場景進行分析。


用戶體驗雖然不是檢驗產品服務的唯一標準,卻是增加客戶粘性、提升用戶規模的關鍵所在。鬥米在成立的短短三年多的時間裡,在細分領域保持了領先的行業地位,也正說明了鬥米自有其“過人”之處:釋放每個人的價值,是鬥米公司的願景和使命。


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招聘行業同樣需要遵循“馬太效應”的洗禮,行業內的競爭實質上就是從底層技術的創新上升商業場景的革命的“鬥法”,深入發掘用戶需求並提供多元化的增值服務就是招聘平臺運營的關鍵所在,也是招聘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