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香!新電商模式讓營業額漲三成

真香!新電商模式讓營業額漲三成

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人士奔赴一線調研服裝企業復工復產情況 受訪者供圖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李興佳

3月16日至23日,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調研走訪109家服裝企業,得出調研報告:全省服裝行業企業從2月末開始陸續復工,截至3月23日,總復工率為80%,恢復產能近90%。

疫情後期,隨著復工復產,行業內企業遇到的形勢“冰火兩重天”。大型園區、“規上”企業受疫情影響不大,小微企業受這次疫情影響較大;外貿訂單急劇下滑;“新電商”受熱捧,逸陽、婭麗達等的電商板塊同比增三成。

遇到政策和信貸門檻

服裝企業復工後,依然面臨重重困難。河南省服裝行業協會調研顯示,企業遭遇、反映的難題主要表現在政策和管理門檻層面:

一是企業申請、報批優惠政策手續繁雜,管委會、辦事處不作為、亂作為,影響企業正常復工復產。

二是政策補貼大多傾斜至防疫、民生企業,一部分服裝企業早已申請但至今未收到批覆。

三是銀行對貸款的批覆依然保守,不少企業出現資金缺口,但貸款無法按時批覆,企業資金壓力較大。

不過,因為類型不同,服裝企業復產復工遭遇“冰火兩重天”。

疫情之下,大型產業園區、紡織、印染、服裝生產、代加工、自主品牌、工貿一體企業仍在持續招工、引進生產設備、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中型企業通過各種措施,能夠維持復工後的正常運營,但受到訂單、資金等壓力;大部分小微企業至今未復工,企業主對未來發展持悲觀態度。

貿易、供應鏈類企業由於資金、訂單、庫存、國內外疫情的形勢變化等因素出現少量裁員;傳統電商類企業面臨較大生存壓力,普遍進行裁員。

產業鏈協同復工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產業鏈上下游之間存在階段性堵點,但不會持續。企業普遍反映存在訂單、原材料、物流、專業市場、線下銷售、消費需求等困擾問題。

隨著疫情在國外蔓延,外向型企業面臨較大壓力。來自美國、歐洲的訂單被部分取消,歐洲地區的訂單量較同期出現下降,企業在完成前兩季度的訂單生產後,後續訂單數量不明朗。然而,來自日本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訂單則較為穩定。

目前,因對外貿形勢難以準確判斷,已經影響下半年企業生產計劃,企業接單、招工和添置設備的意願較為保守,並逐步開始尋求內銷訂單以減輕經營壓力。一些企業出現了因疫情期間停工停產而導致的外貿訂單索賠問題。

復工復產遭遇冰火兩重天

“新電商”成首選服裝需求短期內將爆發

抗擊疫情期間,不少服裝企業探索新營銷路徑,表現為:一是在疫情期間迅速轉產防疫用品,或者快速回歸衛材主營業務;二是將銷售範圍由外貿轉為內銷,並開闢線上銷售渠道。

其中,“新電商”成為首選。在傳統電商的基礎上,一些企業試水直播、微直播、短視頻等形式的新電商模式,其中鄭州地區自主品牌逸陽、婭麗達電商板塊營業額同比上漲30%,其他多數企業尚處在探索新零售模式的過程之中。

服裝產業的特質就是剛性需求,有低谷就必然有高潮。2004年“後非典”和2010年“後次貸危機”的一段時期內,服裝行業快速觸底反彈,出現爆發式增長,帶來行業變革和升級。

因此,省服裝行業協會認為,在復工復產日趨向好的“後疫情”時期,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需求終將會在短期內呈現爆發性釋放,這將持續引領新的行業風向,帶來新增長極,成為服裝行業、企業的新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