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看過《烏合之眾》這本書的,給講講怎麼看這本書才能得其精髓?

倒騎毛驢走天涯


題主,你很好,對有名氣的的“名著”保持懷疑,還敢於說出來,還敢於在悟空問答問出來,不人云亦云,不隨眾鼓掌叫好,此正是做學問之正舉也!

《烏合之眾》這本書之所以暴得大名,有不可說的原因,在此不展開。

此書也很好,值得一讀,也確實稱得上鉅著,尤其從研究人群,研究社會行為,研究歷史轉折關頭人類行為,以及研究如何應付“烏合之眾”等等,都很有幫助,很有建樹。

但是,題主您也說了,看了一大半暈暈乎乎,這個很正常,不怪你,相信很多人有過這個感覺,剛開始葭明通也和你一樣,聽聞盛名買了一本,讀後,也是驚歎,感嘆,拍案,擊節,總之是讚歎連連。

但是,如題主您一樣,也總感覺有不對的地方。

如果勒寵在書中寫的對的話,群體那麼的不靠譜,文明怎麼就出現了呢?勒寵的觀點不就是群體全是烏合之眾會把所有事情辦砸嗎?你看,文明不光出現了,還越來越前進越來越強大了呢?這不沒有辦砸嗎?怎麼回事?

就說書中寫的法國大革命吧,那些“烏合之眾”的革命群眾們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可是轉折了世界歷史前進方向的大革命,開創並且傳播了民主文明呢!自他們始,共和才深入全世界人們觀念中。

說他們是“烏合之眾”是不是不符合情理,違背了邏輯呢?

題主,你看,你的暈暈乎乎一定是直覺到了這些個問題!

那麼?怎麼辦?

幸虧這個世界上有數學,有數字,是嚴謹的科學,是理性的根本。

好,請跟著葭明通數數字,拿出紙筆,一個一個寫出你認識的所有熟人,同事,朋友,親戚,鄰居,或者你聽說的人,一個一個推斷他們是不是或衝動,或易變,或暴躁,或容易受騙,或偏執,或者缺乏理性的蠢貨!如果是,請記下來。

當然,如果數到有理性,人聰明,有大局觀,有情商,有智商,有知識的人也請標記下來。

好了,那麼數一數,身邊的聰明人是不是佔絕對少數呢?絕大多數的人基本是蠢貨,對不對?

說明什麼?說明這些人各過各的日子的時候,沒有加入“烏合之眾”的時候,本來是蠢貨,並不是群體把他們變蠢了,是他們本來就蠢。

於是,在任何的組織中,任何的群體中,蠢貨就多唄,佔據多數唄。

這裡就要反駁勒寵了,群體就是這樣,有容乃大,總會有聰明人,有大局觀的人因為各種原因和眾多的蠢貨組成了群體,也就是“烏合之眾”。

這些少數的聰明人,有大局觀的人在蠢貨們中間反而容易獲得領導權,反而可以讓蠢貨們更聰明一點,更文明一點,更理智一點呢!是不是?

更有可能做成“正確”的選擇呢?

所以說,如果依著那些多數蠢貨的本性,法律制裁不了他們的時候,他們一定可以比在“烏合之眾中”更愚蠢,更殘忍。

就是說,《烏合之眾》的作者把因果關係顛倒了。

導致群體成為“烏合之眾”,淨幹些蠢事的原因不是群體讓他們犯蠢,是多數人本來就蠢。

相反,這些蠢貨加入群體,很有可能變的“不那麼蠢”了呢!比如宗教群體——在鄉下有些地方的農婦罵人,爭小利,傳小話,生閒氣,一旦她們加入了無論什麼教會吧,起碼不罵人,不傳小話,不生閒氣了。有沒有這種現象?

這些蠢人組成了群體,作為大力量反而有可能,歷史上也已經發生過了,在“聰明領袖”的帶領下,辦出好事!

當然,如果遇到“梟雄人物”那是另一個方向了,比如邪教。邪教群體更放大了群體中個人的愚蠢。

題主!共勉,請把這個觀念放在前面再讀一遍,應該好點了。


葭明通半瓶歷史


這書我曾抽空看過半本,至今還在我的書架上,內容已經忘記了,印象中內容晦澀但有深度,我看著一頭霧水,當時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之後就沒看了……

這裡差一個捂臉的表情.


季末推書




老衲侃春秋


烏合之眾,所講大眾心理學即群體心理學,每一個人進入一定群體後,他的內心思想就主動或被動發生了改變,一群人就是一個思想,本身自己思想就隱藏或在群體思想中埋沒。如果沒讀懂可以先自己好好想想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研究自己心裡,然後再加入不同的群體然後回頭看看自己的思想是否有所改變,有時你加入一個群體後會導致整個群體對某件事集體偏見或失聲,然後再去讀這本書每個人會有不同的收穫。比如文革時候紅衛兵群體的理想心裡,比如學校某讀書會或某社團,再如某公司同一階層,還有傳銷組織。舉個實例你的一個朋友和你的一群同事在一起吃飯,你的朋友會有什麼思想和心裡,如果他沒反感或者和你同事們談的火熱,那他一定是被你們群體所改變了一部分心裡,或是他自己內心改變或隱藏了一些專屬於自己的內心思想,例子可能不太恰當,但是從生活中去體會就會慢慢了解。


三隻眼工作坊


人是群體性動物,而群體性又是社會屬性。所以人都是有兩面性。一面具是個體性心理,一面具有群體性心理。

群體性是所有個體性心理的集中表現。而個體性又被潛意識所控制。而潛意識掌握在上帝手裡,所以,群體性就具備了盲動性特質。

聰明得至遺傳(或者說上帝),而深度學習就能使聰明具有智慧。

所以,一個有高度智慧的人,在群裡中就具有號召力。他們深諳群體心理,引導群體行為,在特定的時間裡和政治下,就會產生巨大的社會力量。


四分之一月色


順口溜

烏合之眾未看過,

不敢肆意亂評說。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枉自多。

書到用時方恨少,

知識儲備靠自覺。

活到終老學不停,

吾將永遠而求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