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11萬精銳葬身於此,鎮守此地的名將是誰?

1945年抗戰結束之後,中國政府發佈了一串數字,至1937年以來,政府正規軍事力量的損失為321萬人,如果這個數字再加上民兵武裝和抗日遊擊隊,還有犧牲的無辜平民,那麼數字就達到了驚人的一千多萬,數字大到只能估量,無法精確統計。

可以看出,二戰期間,儘管我們的戰士英勇抗爭,但是無論是技術裝備,還是單兵作戰素質實在是相差的太遠,這也導致了往往一場戰爭,需要3倍或者是4倍的兵力,才能夠拖住一個日軍聯隊,中日進行的戰役,不管是勝負,中國的損失人數基本都要遠遠高過日本。


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11萬精銳葬身於此,鎮守此地的名將是誰?

但是抗戰期間,有一個地方堪稱是中國最難打的省,硬是讓40萬日軍精銳攻打3次,足足攻擊3年之久,11萬日本人葬身於此,是哪一個地方讓他們如此忌憚呢?這就是二戰中國正面戰場進行的最大會戰之一長沙會戰的主戰場,湖南。而鎮守此地的名將正是號稱為“戰神”的薛嶽。

湖南是中國著名的穀倉,為政府糧食兵源和工業資源的重要供給基地,從1939年以來,日軍在上海開闢第二戰場,由於我國華北華中地區的大片土地淪陷,湖南則成為了守衛西南諸個身份的重要門戶,為此中日雙方為了爭奪此地爆發了先後三次激烈的會戰。


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11萬精銳葬身於此,鎮守此地的名將是誰?

1939年9月,此時日軍的進攻速度已經明顯降慢了下來,關東軍剛剛在若門坎戰役中慘敗,希望在中國發動大規模進攻恢復士氣,因此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集中10萬人由贛北、鄂南、湘北分別進犯長沙,企圖在最短時間內將駐守此地區的中國守軍殲滅。

而第九戰區指揮官薛嶽則調動30多個師,24萬人,採取“後退決戰”、“爭取外翼”的作戰反正,梯次阻擊,最終挫敗日軍攻擊計劃,他們被迫撤退到會戰前的範圍,這場戰爭消耗了日軍大量裝備人員,日軍傷亡3萬餘人,但是中國也付出了4萬多士兵的代價。


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11萬精銳葬身於此,鎮守此地的名將是誰?

1941年10月,此時法西斯勢力在全世界各地都佔據了上風,而中國戰場中日雙方也展開了相持局面,日本在9月決定發動第二輪長沙會戰,摧垮中國軍民意志,日軍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4個師團和4個旅團,共計12萬人的兵力,發動了對長沙的攻勢。

在第一次會戰之後,中國守軍在湖南地區部署了3個集團軍,等待日軍發動進攻,這一次日軍決心似乎特別大,一度突破中國軍隊重重阻擊,進入長沙城區,和駐守在當地的79軍第6師進行巷戰,但是在其他省份的中國守軍趁機對日本佔領區發動進攻,採用“圍魏救趙”。


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11萬精銳葬身於此,鎮守此地的名將是誰?

這迫使日本高層分心,終於他們被迫撤回自己的部隊,中國守軍乘勢追擊,此次戰役日軍傷亡將近5萬人,而中國軍隊傷亡17426人,可謂是大獲全勝。

同年12月,在經過一個月的休整後,為了策應對香港的行軍,日軍決定發動第三次長沙會戰,牽制湖南地區的30萬中國軍隊。但是前期戰事的順利,讓日本第11軍司令阿南惟幾昏了頭,執意孤軍深入,進攻長沙,在攻擊不克的情況下,被中國部隊天爐戰法合圍,阿南惟幾和附屬部隊花費極大代價才突圍而出。


40萬日軍連續打了3年,11萬精銳葬身於此,鎮守此地的名將是誰?

這一場戰役是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盟軍和日軍交戰的首場戰役勝利,因此英國的泰晤士報也給予高度評價,此次戰爭是“1941年12月7日以來,同盟軍惟一決定性之勝利,系華軍之長沙大捷。”三次長沙會戰,中國部隊以九萬將士犧牲的代價,換來了日本11萬傷亡的損失,極大地提高了中國軍民抗戰的信心,這些犧牲的烈士也會永遠被中國人所銘記。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著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